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1031章 午门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31章 午门

    第1031章 午门
    顾国恩的死正如朱慎锥的预料的那样掀起了惊涛骇浪,堂堂言官,给事中前脚弹劾了几位重臣,后脚就被人当街暗杀,这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所未有过的事。
    当这个消息传出去后,所有人都被惊得目瞪口呆,动作最快的自然是当时在朝堂上支持顾国恩的那些言官和其他官员了,甚至连当时没有出声的中下级官员同样也是气愤难填。
    第二日一早,得知消息的这些官员就浩浩荡荡朝着紫禁城而来,抵达午门后朝着宫内长跪不起,高声呼喊着言官弹劾无罪,言谏乃是国朝制度,如何能因为弹劾重臣就遭此毒手?大明的王法何在?祖制何在?朗朗晴天居然出了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事,这还是大明的天下么?
    此外,这些人还以血书上奏,为顾国恩讨回公道,更把下手矛头直接指向了今日顾国恩所弹劾的这些重臣,恳求皇帝立即下旨严查,缉拿凶手,以国法严惩不贷……。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午门的官员越来越多,密密麻麻跪了一大批人,没多久,就连国子监的学子也来了,此外还有许多在京的学子,因为再过半年就是新一届科考,各地学子如今已有不少人提前赴京,顾国恩事一出,这些学子闻讯后哪里坐得住?学子们大多都是年轻人,年轻人热血沸腾,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影响,如此大事他们怎么可能不参与?
    消息传到宫中,朱慎锥是脸色铁青,气的人都有些不好了。
    这算什么?逼宫不成?这些官员和学子们以此在午门长跪不起,难不成是要逼迫自己这个皇帝?此外,他们所谓的严惩凶手又指的是谁?难不成已经把顾国恩的事认为是所弹劾的官员们做的了?如果自己按照这些人的意思去办,那么岂非要把整个内阁阁老全部抓起来?就连兵部尚书和侍郎等也一并逮捕下狱?
    简直就是开玩笑!
    顾国恩这件事发生的蹊跷,温体仁等朝廷重臣能把官做到这个程度的人都不傻,用这种办法去灭人口?岂不是火上浇油?只有傻子才会这么干!
    在朱慎锥得知顾国恩被刺杀的瞬间,朱慎锥就清醒的知道这件事绝不是表面上看着那么简单,今天顾国恩在朝堂上弹劾重臣仅仅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顾国恩之死。
    在他看来,顾国恩就是一颗微不足道的棋子,不管是受了什么人的挑唆或者利诱做出弹劾重臣的事来,而幕后布局者所要的并非仅仅只是弹劾这么简单,现在用这样的手段在光天化日之下暗杀掉顾国恩,并把这件事闹大,激起官员和学子们的愤慨,这才是他们现在的目的所在。
    而且朱慎锥断定对方还有着后手,现在午门事件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必然是一环扣着一环。
    在得知这件事后,朱慎锥第一时间就做了安排,把周安民和徐宪成派了出去,前者让他立即去锦衣卫衙门,临时接管锦衣卫和警察司,如今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不在京中,周安民本就是锦衣卫的老大,虽然现在已不再担任锦衣卫之职,但锦衣卫上下依旧大多都是他的人,现在情况特殊,让周安民临时接管锦衣卫和警察司是最为合适的。
    抵达锦衣卫后,周安民马上就开始行动,召集了锦衣卫和警察司的各级官员开了个简短的会,然后一道道命令陆续下达,以警察司为首,对此案进行调查,而锦衣卫暗中协助,追查这件事的真相,力争尽快找到暗杀顾国恩的凶手,顺藤摸瓜查到幕后之人。
    至于顺天府那边仅仅只是配合,倒不是完全撇开顺天府,而是周安民认为现在的顺天府并不值得信任,在京师出了这样大的案子,不管如何顺天府难咎其责,而且目前情况发生了如此变化,谁也无法保证顺天府内部是否有对方的人在,为谨慎起见,周安民不敢冒险,所以他情愿只动用锦衣卫和警察司,而没让顺天府过于参与其中。
    至于徐宪成就不同了,作为内务府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事件发生后朱慎锥就让他立即调动大内侍卫重新对宫禁进行了安排。这件事的背后没那么简单,现在乱子已经出了,谁能保证没人会趁乱对大内动手?
    外面再乱,皇宫大内也必须先确保稳定,这件事只有徐宪成负责朱慎锥才能放心。徐宪成立即重新安排了大内安全措施,调整并安排了侍卫驻守,此外他在征求朱慎锥的同意后,还征用了在西苑的皇家军校学员,让其编成队伍,负责皇宫外围秩序,确保安全。
    除去这些外,朱慎锥还下令调了一部分在京师驻扎的新军由可靠的军中官员指挥对京师九门进行封锁,确保京师不会发生混乱。
    做完这些后,朱慎锥就接到了来自午门的消息,气得火冒三丈的他恨不能马上派人把这些混蛋全部抓起来,狠狠在午门打一顿板子。这些家伙现在添什么乱?还在午门叩首长跪,这不是火上浇油么?不过理智还是战胜了愤怒,朱慎锥清醒地知道这些人中固然有别有用心之人,但大部分官员和学子应该都是不知真相仅仅只是因为此事愤怒而凭着一腔热血而来的,他们无非是被人利用罢了,假如这个时候朱慎锥用强硬手段来处置非但起不到什么效果,相反还会让对方抓到把柄。
    面对这个情况,朱慎锥只能传旨让徐宪成严守大内同时,派人控制午门的局势,不要激发矛盾引起恶化。此外他再让人通知张瑞图、杨嗣昌、钱谦益等人立即去午门劝解这些官员学子,让其尽快散去,公开承诺朝廷必然会对顾国恩之死进行严查,一旦查实凶手,必然以国法处置。
    “爹!”乾清宫,一身军校军服的太子走了进来,急促的脚步声让凝神的朱慎锥抬起了头。
    “来了呀。”朱慎锥微微点头,开口问道:“后宫那边如何了?”
    “您放心,二弟带着人已在后宫那边驻守,孩儿刚刚从后宫过来,特意来看看您。”太子是接到命令后带着军校学员刚刚赶来的,不仅太子来了,就连宋王也到了。
    太子带着军校学员协同大内侍卫安排了后宫的警戒,随后和宋王商议了下就先来乾清宫见朱慎锥。毕竟太子的身份不一样,他可是国家储君,今天这件事来的太过突然,太子怎能放心自己老爹?
    “你的东宫那边呢?太子妃安顿好了?”朱慎锥开口询问。
    “母后把太子妃接她宫中去了,那边有舅舅的人负责,绝对不会有问题,您就放心吧。”太子回道。
    朱慎锥点点头,看来大内一切安好,他也没了后顾之忧。目光朝着太子望去,见他脸带忧色,又略有欲言又止的模样,朱慎锥不由得笑了起来。
    “怎么?你来见我是担心你爹我?”
    “这……。”太子迟疑了下,开口道:“孩儿其实并不担心爹的问题,以爹您的本事自然不会怕这些,而且爹您现在所做安排也不过未雨绸缪罢了,无非是以防万一。”
    “哦!”朱慎锥笑了,冲着太子招招手又拍了拍身边的椅子让他坐下。
    等太子坐下后,朱慎锥的目光停留在太子脸上,自从太子进入军校后跟随自己身边处理政务的时间就少了,这一年多来他一直在军校学习,虽然军校离着皇宫并不远,就在皇宫西边的西苑,可因为军校的特殊原因,太子只有在休沐日才能回宫,平日里都住在军校内。
    就算回宫,太子也只有半日时间能来乾清宫和朱慎锥见面,一方面是请安,另一方面也是继续协助处理政务,并且父子两人说说话什么的。至于其他的时间,太子还要回东宫和太子妃在一起呢,太子已经大婚,有了自己的家庭,朱慎锥这个当公公的总不能让儿媳妇老是独守空房,让小两口有独处的时间吧。
    军校的学习和课业很是繁重,也极其严格,在军校中哪怕太子的身份特殊却也没有额外的待遇,一切都和其他学员没什么两样,这样的生活虽然枯燥乏味和辛苦,但太子却一直做的认认真真,这让朱慎锥很是欣慰。
    随着军校的生涯,再加上年龄的增长,这一年太子明显成熟了不少。现在的他脸上的轮廓已渐渐去了之前的稚嫩,取而代之的是男人的刚毅和果断。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等到明年时太子作为第一批军校生就会正式进入军中实习,实习一年后再授予军衔军职,等到那时候太子就算正式从军校毕业了,按照朱慎锥对军制的改革,未来军校学员都会如此,等毕业后再根据各人的情况不同入军任职,根据其能力和日后所立的功劳按部就班升迁,最终成为未来军中的中坚。
    但相比其他学员包括宋王在内,太子毕竟和他们不一样,所以后续的军中任职会有调整,一般来说充其量只会在总参议府担任参议,或者五军都督府负责后勤方面,一般来说不会真正上战场。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