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意在沛公
第1028章 意在沛公“首辅!次辅!宁山侯……。”朱慎锥心中警惕,却没让顾国恩继续往下说,直接开口就喊了温体仁几人。
随着皇帝的话,温体仁、张至发、王晋武、陈奇瑜、陈新甲等人陆续站了出来,朝着皇帝行礼。
“刑部给事中顾国恩所弹劾之事尔等如何解释?”
“陛下!顾国恩身为言官虽有风闻奏事之权,但其所弹劾之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臣从未有同建奴勾结,出卖国家行径!”温体仁脸色铁青,他当了这么久的首辅,平日里弹劾从未少过,毕竟常言说的好,不招人嫉是庸才,作为百官之首,他这个首辅本就是众矢之的,一直是被言官攻击的目标。但温体仁自认为就算自己私德有缺,可在国家大事上却从来没有半点私心,根本不在意那些弹劾。
但今天顾国恩的这番话可把温体仁给气坏了,顾国恩居然把这样的罪名扣在自己身上,这哪里是弹劾?分明就是要置于自己死地啊!而且温体仁很明白朝鲜和辽东的情况是怎么回事,大明好不容易借着朝鲜乱局挑起大清内乱,使得豪格在朝鲜割据同在辽东的多尔衮势同水火,在这种情况下大明适当出手扶持豪格对付多尔衮,这又有何不可?
所谓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豪格和多尔衮的内战一旦打响,那么大明在辽东的压力就大大减弱,这是有极大好处的。
这件事很是机密,知晓的人并不多,先不说顾国恩是哪里得来的消息,可问题在于明明是对大明有利的事到了顾国恩的嘴里反而成为通敌卖国了,这让温体仁怎么能忍?
温体仁当即进行反驳,不仅是他次辅张至发也是神情激动一口咬死绝无此事。张至发的年龄不小了,而且他能当次辅完全是因为侥幸,当年如不是靠上了温体仁以他的能力恐怕内阁都进不去,而成了次辅后一直跟着温体仁马首是瞻,再加上朱慎锥入京后继续留用温体仁,这才让张至发一直在次辅位置上坐得稳稳当当。
不过张至发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这个次辅恐怕做不了太久,尤其是王晋武入内阁后这个趋势越发明显,朱慎锥重新设置了内阁成员人数和比例,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内阁中文臣为主的格局。
作为勋贵和军中代表,王晋武虽然不可能成为首辅,可取代他张至发成为次辅却是铁板钉钉的。而且张至发清楚自己的能力,再加上年龄又大了,精力有些不济,张至发这些日子已经琢磨着安稳退出内阁,最终告老还乡的打算。只要做完这一步,他张至发就算是功成名就,太太平平地荣归故里,此外还能借让出次辅之位给王晋武,在皇帝和王晋武等人心里留给好印象。
所以说,现在的张至发已经在准备退休了,可就在他已经要退休的情况下被顾国恩迎面泼了这么一头脏水,甚至指责他联合首辅通敌卖国,张至发如何能忍?一旦这个罪名扣上来甩不掉,张至发一辈子的辛劳付诸东流,这是张至发怎么都无法接受的。
“顾国恩,你刚才弹劾老夫等人通敌卖国,同建奴私下议和,还口口声声说有实据,实据呢?拿出来!如拿不出来!别怪老夫以次辅身份治你的罪!”张至发气得浑身发抖,当即反驳斥问。
顾国恩上前一步,刚要说话,朝臣中却又站出一人来,这人声音洪亮,一开口就抢先说道:“次辅此言为何意?顾大人身为言官本就有风闻奏事之权,此乃当年太祖所定祖制,难不成次辅要坏我大明制度否?”
这话一出,顿时把众人的目光给吸引了过去,大家定睛一看,站出来说话的这人居然是右佥都御史宋善,宋善说道:“当年太祖立此制度为何意,天下皆知。如言官弹劾朝廷大臣无此权,何必在朝设此官职?又怎么监察百官?何况顾大人刚才已问得明白,之前投我大明的原建奴正蓝旗所部今在何处?游击将军京兀儿人在哪里?山东总兵李佑同所属水师在济州岛的兵马如今在干些什么?这些日子从山东调至朝鲜的物资又去了哪里?这些还请几位大人回答,如能解惑众人,自然是顾大人的错,但如解释不清,必有问题!”
“宋大人说的有理!”宋善话音刚落,又有一人站了出来,此人是礼部郎中谢载阳,他附和道:“建奴自万历年间起兵反叛,萨尔浒一战就此崛起,这数十年来,建奴盘踞辽东虎视关内,为我大明心腹大患,更是大敌!己已之变,建奴入关,在我大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京畿之地几乎化为一片废土,我大明同建奴有着血海深仇,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建奴在辽东称伪帝,其野心昭昭可显!”
“而今我大明圣天子在朝,虽平息内乱,但外敌依在。建奴同我大明势不两立,如何能和平相处?臣读史,想起当年靖康之变无不惋惜长叹,金人胁和之祸犹在眼前,我大明可不能效仿北宋之举,同建奴议和啊!此举乃亡国之道啊!陛下!”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恳求陛下彻查此事,严惩不贷!”
“臣冒死谏……。”
一时间,陆陆续续站出了好几个人,坐在龙椅上向下望去,满满都是人头,这人近半是言官,也有六部的各级官员,其中品级低的如顾国恩这样的给事中,也有品级高的几个官员,这一副场景看得朱慎锥眼皮子直跳,心中掀起了滔天怒火,整个人都有些不好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温体仁等人自然不会就此退缩,他们很清楚一旦退缩或者承认了此事今天的事就失控了。虽然温体仁等人都明白这件事表面上针对的是内阁,是兵部,是山东和辽东乃至朝鲜,可实际上针对的却是坐在宝座上的朱慎锥。
要知道这件事真正的幕后操盘者可是这位永明皇帝,而且温体仁他们更担心一旦朱慎锥挡不住压力,为了转移矛盾直接把这件事甩到他们身上这麻烦就大了,和建奴私下议和,甚至通敌卖国的罪名可不小,轻者罢官重则是要杀头的。
为了自保并帮皇帝顶住压力,温体仁等人只能当众和这些人反驳起来,一时间朝堂上唇枪舌战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双方僵持不下,乱成一团,让许多根本没任何准备的官员们看得目瞪口呆,同时心中也起了各种变化,琢磨着在这场突然而来的事件中考虑怎么保全自身,又或者是不是可以浑水摸鱼捞取好处。
朱慎锥努力压着怒火,今天的事是他根本就没预料到的,更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眼下已不是在讨论所谓议和不议和了,而且是以此为由在故意闹事,其用意险恶之极。
朱慎锥心里明白,如果继续让他们这样争吵下去非但朝堂的秩序无法稳住,甚至还会越闹越凶,等到那时候就很难收拾了。当即朱慎锥不再迟疑,给身边的卢九德使了个眼色,卢九德站了出来以总管太监的名义让侍卫立即维护朝堂秩序,同时朱慎锥不等所有人反应过来,表态这件事兹事体大,虽有言官弹劾但尚无实据,仅凭空穴来风无法定论,既然言官风闻奏事,那么先把所奏折呈上来再说,至于被弹劾的这些人等皇帝看完弹劾奏折后再派人实查,一切等查明再做定论。
随着朱慎锥的这个定论出口,言官们还有些不肯罢休,摆出一副今日就要结果的强硬姿态,甚至有人跪倒在地不住磕头,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要行死谏,另外还有人提出,虽然皇帝要实查细查,不过这件事不是小事,为确保查明真相,维护国家利益不受损,应该对所弹劾的官员进行暂时停职才对,而在调查核实这件事上也必须要有言官介入,如此才更公平。
对于这些建议,朱慎锥根本不加理会,冷着脸直接站起身来转身就走,随着皇帝的突然离开,卢九德拉长着调子喊了一声“退朝”
皇帝走后,百官们面面相觑,之前的那些官员见此原本还打算再闹上一闹,但这时候领侍卫内大臣徐宪成带着一队御前侍卫已到,控制住了殿内并进行了清场,他们无奈之下也只能悻悻离开。
朱慎锥大步流星回到乾清宫偏殿,进了偏殿后脸色难看的紧,一屁股坐下顺手拿起边上的茶盏就要喝,但没想茶盏中的茶却是凉的,气得朱慎锥握着茶盏直接就砸到了地上。
当啷一声,精美的茶盏被砸了个粉碎,吓得在门口的卢九德心肝砰砰砰直跳。他伺候皇帝的时日也不久了,还从未见过皇帝发这样的怒火,而今天朝堂上发生的一幕也让卢九德感觉到了不对劲,明白眼下皇帝正在气头上,就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砸掉了茶盏,倒让朱慎锥心中的怒火有了发泄的口子,让他的头脑略微平静了些。
吐出一口粗气,朱慎锥目光在地上的碎片上扫了一眼,随后移开目光朝着前方望去,凝神看着一旁的书架也不知凝神在想些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朱慎锥终于收回了目光,开口用平日里不急不缓的声音说:“卢九德!”
“奴婢在!”
“让周安民、徐宪成来见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