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 第489章 从东2到东41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89章 从东2到东41

    第489章 从东-2到东-41
    李暮也在上级领导满含深意的眼神中,知道自己的想法大概被猜了出来。
    正想说些什么。
    但想起来场合不太对,于是只能暂时作罢。
    随后。
    在李暮和上级领导的共同祝福下。
    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
    两人站在电视机前的这一幕,也永远地深深刻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
    春晚结束后。
    李暮回到休息室。
    刚刚进去。
    就发现里面坐着一道熟悉的身影。
    他愣了愣,先让身旁的王娅离开,才走进房内。
    “今天晚上表现得不错啊!”上级领导抬起头,揶揄地笑道。
    看到这一幕。
    不知怎么,李暮微微松了一口气。
    他无奈道:
    “差点闹笑话了都,我以为摄像机已经转走了,没想到还在拍我。早知道就不丢那个苹果了。”
    “哈哈,没事,我觉得很好,春晚嘛,就是要欢乐一些。”上级领导大笑道。
    李暮不禁尴尬地笑了笑。
    这也就是现在互联网还没有发展起来。
    否则指不定要被怎么调侃。
    “先坐,站着做什么。”上级领导继续道。
    闻言,李暮愣了愣,这才发现自己有些紧张了。
    而原因也很简单,正是上级领导之前的那句话。
    他在沙发上坐下。
    还没想好怎么开口。
    上级领导便道:
    “我专门过来来,是想告诉你——不要多想。”
    这话让李暮纷乱的思绪霎时间为之一清。
    他抬起头,看向上级领导。
    那双充满睿智与坚毅的双眼中,流露出些许笑意。
    仿佛自己一切的想法,都无所遁形。
    “我没有。”李暮下意识地反驳。
    可看着上级领导的眼神,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在这位面前。
    隐瞒确实没有必要。
    上级领导道:
    “不是不让你拍电影,是目前不能拍。”
    “其实我是很喜欢你写的剧本的。”
    “要承认历史,更要承认对历史做出贡献的人,但现在还不行,我们还不够强大,需要内部的稳定。”
    现在的夏国,还面临着很多威胁。
    有内部,也有外部。
    所以在宣传上必须保持高度的统一,以免给人可乘之机。
    “您说得对,是我考虑得不够周全,接下来我会将精力全部放在研究上的。”李暮微微颔首,心中颇为无奈。
    社会舆论,是把双刃剑。
    能被他所用,同样能为别人所用。
    或许出发点是好的,但难免在过程中遭到曲解。
    归根到底,还是国家不够强大。
    如果现在的夏国已经成为能和四常比肩的强国,根本用不着担心这些影响。
    上级领导拍了拍李暮的肩膀,笑道:
    “你已经够努力了,慢慢来就好,不用把自己逼得太紧。”
    “这次咱们忽悠了老大哥,再等m帝跟进来,会迎来相当一段时间的和平时期。”
    “有了这段时间,我们基本上可以安心地发展,大踏步地朝着美好的社会前进!”
    对于夏国而言,李暮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非如此,上面的意见,也不会一点儿都影响不到他这里来。
    所有人都清楚!
    未来几十年国防事业的稳定与发展,几乎可以说都系于李暮一身!
    毕竟很难再找出一个人,能像他这般,飞机坦克d弹门门会门门通!
    “对了,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大蘑菇马上要进入最后爆炸试验了!”上级领导忽然道。
    闻言,李暮原本有些失落的情绪振奋起来,道:
    “要成功了吗?什么时候的事情?”
    大蘑菇的战略意义和价值,都足以影响m帝和老大哥对夏国的判断。
    有了这个,他们才算是可以说真正挺直了腰杆。
    否则别看老大哥现在一副精诚合作的样子,什么时候会翻脸谁都说不准。
    “要不了多久了,他们还想邀请你过去参加最后的试验,你是个什么想法?”上级领导道。
    李暮斩钉截铁道:
    “去,我肯定要去啊!”
    不谈后续陆基洲际d弹研发的事情。
    大蘑菇试爆这种大事,他也不可能错过。
    “那好,你这几天把手头的研究安排安排,然后立马动身前往西北。”上级领导颔首道。
    ……
    半个小时后。
    李暮走出电视台。
    天上的雪下得愈发大了些。
    望着上级领导离去的背影,他原本始终保持平静的表情,终于泛出一丝忧愁。
    “最终,还是没有办法改变啊!”李暮心中长叹。
    在大势面前。
    他知道自己个人的力量十分有限。
    所以从来没有奢望过能够去改变。
    只是在这个年代越久。
    越发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着他想要不断地将国家变得越好、越强大。
    但有些东西,确实不是他所擅长的。
    就在李暮眉头深深地皱起,暗自叹气的时候。
    一只温热的小手,忽然握住了他的手掌,道:
    “怎么了,不开心?”
    回过头,是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后的王娅。
    “没有,只是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李暮苦笑道。
    王娅揶揄道:
    “你还做得不够好?老师可是经常和我说,你一个人的研究都快顶了相关领域的科学家20年的苦功了!”
    这话放在一般人身上,都挺得罪人。
    不过但凡知道是李暮。
    恐怕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反驳的话,只有心服口服四个字。
    “好啦,知道你是想安慰我,我没事,放心吧。而且哪有那么夸张,这话可不敢往外说。”李暮哭笑不得道。
    他看着王娅冻得红彤彤的小脸,替她紧了紧颈间的围巾。
    “这可不是我和老师两个人说的,大家都这么说。而且我也只在你面前说过。”王娅道。
    树大招风这个道理,她还是懂的。
    李暮竖起大拇指道:
    “就知道我家小娅最聪明。”
    “走,回家。”
    “奶奶他们应该还在等我们。”
    一边说着,他一边拉起王娅的手。
    不过这时他才想起来车子借出去了还没回来。
    正考虑着要不要去蹭一蹭还没离开的沈杨炳的车的时候。
    远处一辆车缓缓地开了过来。
    开车的人,正是关建民。
    ……
    坐上车后。
    李暮先是问了问那个孕妇的情况。
    得知母子平安后。
    他也算是放下心来。
    见到他这么关心,关建民不免有些好奇,问道:
    “我怎么觉着你好像认识他们?”
    “对,之前在奉天飞机制造厂认识的,我还答应了要去看他儿子呢。”李暮解释道。
    他这么一说。
    关建民也想起来了。
    玄鸟-1通用直升机的试飞员,马军。
    当初在奉天一别后。
    李暮还特地交代让他随时注意那边,看什么时候马军结束玄鸟-1通用直升机的后续测试后,自己抽时间过去一趟。
    没想到消息没等来。
    人却过来了。
    “明天你安排一下,我们去医院看看他们。”李暮想了想,继续道。
    虽然不知道原因。
    但马军拖家带口大过年地跑过来,肯定要过去看看。
    ……
    回到特楼。
    家中,李奶奶、李军、王娟红和王娅妈妈,还有两个小丫头,已经在家中等着他们。
    看到两人回来。
    李岚和李瑜最先飞奔过来,甜甜地叫着哥哥嫂嫂。
    “乖,来,给你们的压岁钱。”李暮笑着揉了揉两个丫头的脑袋,从怀里掏出2个红包。
    一旁的王娅同样拿出2个红包。
    看到红包。
    李岚和李瑜欢呼一声,高兴地在家里跑来跑去。
    大过年的。
    李奶奶也少见的没有说教她们,而是走上前,道:
    “你们忙了一晚上,饿了吧,给你们留了饭,去吃点儿吧。”
    “那就吃点。”李暮道。
    他吃了一个晚会,倒是不怎么饿,不过王娅应该饿了。
    旋即,李奶奶去将饭菜热了热。
    众人便坐回电视机前,一边看电视上春晚的回放,一边闲聊家长里短。
    当然。
    说着说着。
    李奶奶也少不了要提一提孩子的事情。
    不过这回,她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话,说得不再是传宗接代,而是道:
    “小暮,你是科学家,生的孩子肯定聪明。”
    “多生几个,以后咱们可就能多几个科学家呢。”
    “这不仅是我们家的事,更是国家的事!”
    听到这话。
    李暮不禁哭笑不得。
    孩子这事说得准。
    他聪明,王娅也聪明,生出来的却未必聪明。
    后世父母全部名校毕业,孩子喜提大专的也不在少数。
    ……
    次日,早。
    虽说是过年。
    李暮还是保持了正常的作息,在6点准时起床。
    估摸着时间还早。
    他便在书房看书,筹备陆基洲际d弹的项目。
    从东-2到东-41,技术地跨越,可不是一般地大。
    而且人才储备也是个问题。
    想要完成这样的工程。
    领头的顶尖大佬固然重要。
    但基础同样不容忽视。
    “看来回头得跟上面商量商量怎么解决了。”李暮心中暗道。
    等发现人不够再去招人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
    而且他顶多能找一些后世比较出名的d弹研究专家和教授,数量不会太多。
    基础人才,需要慢慢自己培养才行。
    ……
    一直研究到10点左右。
    李暮放下纸笔,前往医院。
    到了地方后。
    他让关建民提着准备好的礼品,走上在住院区的3楼。
    刚刚到走廊。
    就瞧见了个熟人。
    郭默一扭头,也看到了他,惊讶道:
    “咦,你怎么先来了?”
    虽说李暮带了副眼镜,但还是被他一眼就给认了出来。
    “听您这话,您知道马军大哥来了?”李暮好奇道。
    大过年的,国科院的院长会出现在这里,本身便不同寻常。
    郭默点了点头,道:
    “马军同志前不久才结束任务,随后在军方的安排下,调来京都的单位工作。”
    因为是在外面,所以他并没直接说是玄鸟-1通用直升机的测试。
    不过李暮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只是他还是意外之处,问道:
    “调来京都?”
    “没错,说起来还和你有关,具体的等后面我再和你说。”郭默道。
    他刚刚说完这句话。
    走廊靠里边的一间病房,一道身影小心翼翼地屋内退了出来。
    “马大哥。”李暮一边摘下眼镜,一边喊了一声。
    听到有人喊自己。
    马军回过头。
    看到是李暮后。
    他的眼中闪过惊喜之色,快步走上前,道:
    “李顾问,您怎么知道我来了!”
    “等等,这不是昨天送我来的那位先生吗,难道您就是昨天晚上把车让给我的那个人!”
    “我竟然没有认出来,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认出李暮之后。
    他又看到了旁边的关建民。
    剩下的就不难猜了,很快他便反应过来昨天将车让给自己和妻子的好心人是谁。
    “您当时着急送嫂子来医院,认不出来也正常。而且说起来是我应该向您道歉,答应了您的事情一直没有去做。”李暮道。
    闻言,马军连忙摆了摆手,道:
    “李顾问,您跟我道什么歉啊,不着急的,我的只是小事,您的才是大事。”
    他虽然文化不多。
    但也知道李暮时间的宝贵。
    若非全心全意地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研究上,夏国这两年不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您不怪我就好。”李暮笑了笑,又道:“对了,孩子呢,您一块带来了吗?”
    “带来了,在他妈旁边守着呢,三个都刚刚睡着。对了,是个女孩。”马军满脸幸福道。
    李暮和郭默几人都笑着道了句喜。
    旋即,他道:
    “我们就先去一旁说会儿,等他们醒了再去看看。”
    一旁的郭默自无不可。
    ……
    众人来到旁边一间空病房。
    一坐下。
    李暮便问起了马军要调去哪个单位。
    不过即便是他开口。
    后者也没有立马回答,而是将目光看向了郭默。
    见状,李暮道:
    “马大哥,您不用看郭院长,他又不是您的领导,没什么好担心的。放心,我绝对不出去乱说。”
    他说完后。
    马军还没说话。
    一旁的郭默便好笑道:
    “谁说我不是马军同志的领导了。”
    “既然你那么想知道,提前告诉你也无妨。”
    “这次他过来后会在新成立的研究基地工作,至于是什么基地,你应该知道吧。”
    他刚刚说完。
    李暮的眼睛便猛地亮了起来,道:
    “新的研究基地建好了?”
    “日夜赶工,算是基本落成了,以后你大部分的研究任务的制造工作,都会往那边转移过去。”郭默道。
    威龙-1战斗机、玄武-1主战坦克等等研究项目,一直放在京都搞是不可能的。
    外部威胁不说。
    万一出现点什么意外,很容易走漏消息。
    李暮道:
    “地方在哪儿,等下午咱们就去看看!”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看这个研究基地了。
    “下午去肯定不行,路程可不近,要往山里走七八个小时的功夫才能到。”郭默道。
    为了保密,这种研究基地一般都是放在深山老林之中。
    李暮道:
    “那还是算了,太久了,等我回来再看吧。”
    去一趟七八个小时,来回差不多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仅仅是干巴巴地跑过去看一眼,未免有些不太值当。
    有着功夫,还不如去搞研究。
    郭默不禁哈哈大笑,道:
    “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
    众人聊了好一会儿。
    等到马军的妻子三人醒来。
    李暮和郭默简单地慰问后。
    便告辞离开。
    ……
    来到雷达研究所。
    虽是年节。
    所里还是有很多研究人员,在岗位上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李暮走进大门。
    正准备去找彭时录。
    便看到了黄伟旅和胡旭华等从波海造船厂而来的人迎面走来。
    发现他后。
    这些人跑得那叫一个快,二话没说就把他给围了。
    手里拿着洗完的饭盒,刚刚吃完午饭的胡旭华一见面,便道:
    “您可算是来了啊!”
    “这是怎么了?”李暮愣了愣。
    胡旭华解释道:
    “我们都等着您来主持研究工作呢,没有您在,潜射d弹的进度慢得和龟爬的一样。”
    “哪有那么夸张。”李暮哭笑不得。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
    听到这话,周围的多数人都微微点了点头。
    还有剩下的少数。
    头点得“唰唰~”生风。
    一旁的黄伟旅道:
    “是没有那么夸张,不过也差不了多少。”
    “我们在d弹技术、潜艇平台、水下发射系统方面,都遇到了不少问题。”
    “d弹想要在水下承受高压,首先就要求弹体结构强度极高。还有水下点火技术……”
    他飞快地和李暮汇报着这段时间他们的研究情况。
    有方案归有方案。
    不代表他们的研究,就一路畅通无阻。
    在技术、工业、资源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的情况下,研究潜射d弹这种复杂的工程,从来都不是易事。
    “结构强度的问题,我们可以研发高强度的材料来解决。”李暮想了想道。
    采用低合金高强钢,再通过添加镍、铬、钼等元素,能够有效地提高抗压和抗拉强度。
    黄伟旅继续问道:
    “那您觉得,我们是往金属材料上走,碳纤维上走,还是钛合金上走呢?”
    金属材料、碳纤维和钛合金。
    三者各有优劣。
    论成熟度的话,肯定是金属材料更好,而且成本可控,可靠性也搞。
    不过钛合金的耐高温、耐腐蚀效果好。
    而碳纤维也具有强度高、疲劳性能优异等优势。
    当然,要是看成本的话。
    那么没说的,肯定是金属材料。
    毕竟钛合金和碳纤维,一个比一个的贵。
    “金属材料就行,我们可以利用电渣重溶技术去减少杂质、提升均匀性,从而增强合金钢的性能。”李暮道。
    黄伟旅有些顾虑道:
    “可是我们现在的电渣重溶技术才刚刚起步,恐怕难以生产出足够潜射d弹使用的合金钢吧。”
    夏国的电渣重溶技术,是从老大哥那边引进的。
    在其撤走援助之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这个不是问题,我来解决。”李暮直接道。
    搞一台小心电渣重溶试验设备,对他来说十分简单。
    黄伟旅竖起大拇指,道:
    “我就知道李顾问您能行!”
    旁边的胡旭华,以及其他专家和教授们,也是不由一阵猛夸。
    要是别人说这话,他们肯定以为是在吹牛皮。
    毕竟电渣重溶的问题,夏国搞了几年都没有突破性的成果。
    但说这话的是李暮。
    那么他们没有一个人会不相信,李暮做不出来。
    “只是提前做了一些研究而已,我们接着说其他问题吧。”李暮摆了摆手,道。
    马上要离开京都。
    在这之前,他必须要研究的事情都安排好。
    闻言,黄伟旅等人赶忙拿出小本本,开始记录起来。
    ……
    了2个小时的时间。
    李暮从结构设计优化,讲到发射筒密封,再到弹体内部密封,再到金属镀层、牺牲阳极法。
    通过这些。
    材料的强度、密封和抗腐蚀问题,基本都能得到解决。
    做完了这些。
    他才继续去找到彭时录,了解了一下对于小型化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究情况。
    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相当顺利的。
    彭时录道:
    “按照预计,再过半个月左右,我们应该就能完成研制,将雷达拿出来。”
    这个消息对于李暮而言,还是非常值得高兴的。
    有了小型化的新型脉冲多普勒雷达,首先就能将机载雷达的问题解决大半,还能为推动d弹制导技术的发展做准备。
    ……
    在雷达研究所这边忙完。
    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
    李暮紧接着又继续前往半导体研究所,指导04型个人计算机的研制。
    也就在他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
    大洋的另一头。
    m帝、大嘤、高卢鸡等om阵营,在联合会议上公开声讨夏国研发“大规模杀伤武器”。
    矛头所直指的,正是机械狗和天基动能武器。
    虽说这个理由,联合会议上的各国都觉得有些离谱。
    这种一听就非常高端的东西。
    要说是红色联盟搞的,他们还可能信一下。
    可你说是夏国?
    简直就是明晃晃的污蔑。
    不过不管信不信。
    m帝牵头。
    作为小弟的om各国,只能迅速跟上,纷纷在外交场合发声,斥责夏国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的行为。
    同时声明:
    “在必要的时候,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阻止世界陷入‘危机’当中。”
    一时之间。
    夏国在国际局势上的处境,变得危险起来。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