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集装箱产业的布局
第512章 集装箱产业的布局确定好农场的事后,杨文东便来到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
“这吉隆坡,感觉不如新加坡啊。”来到吉隆坡市中心后,杨文东在汽车上观看了会后道。
周浩然道:“是的,马来西亚的经济总量大约是新加坡的2.5倍,但人口差不多有5倍了;而且马来的主要经济就是农业、矿业,扣除掉这些,人均经济就更差了。
哪怕是吉隆坡这个首都,也是不如新加坡的,特别是新加坡这几年发展速度可是非常快的。”
“人均教育水平怎么样?”杨文东又问道。
这地方经济怎么样,只要不是离谱的差,他也不会很在意的,甚至越差越好,这样更适合密集型制造业;
但教育水平就非常重要,虽说他的一些工厂,是非常简单、低端的,可如果都是识字识数甚至还有点逻辑思维的工人,那肯定比文盲强多了,即使产品简单,但做出来的质量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当然,一般情况下这两者很难同时满足,只能说尽量找个平衡。
周浩然回道:“马来这边种群比较多,我只查过华人,相对来说还是最高的,华人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
另外在马来,大部分富豪、中产阶级都是华人,这还是在人口相对来说较少的环境下发展出来的。”
“华人本身就比其他人强多了。”杨文东点点头道:“如果教育水平还行,那只要在zz方面没什么问题,就挺适合成为我们集团的第四大生产基地了。”
长兴集团第一大生产基地,自然就是香港、第二是新加坡、第三是湾湾;
虽然最早期投资湾湾,但考虑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只是适可而止,重点还是新加坡与香港;
但两座城市加起来500万人出头,外加本身也有很多其他产业,能够为自己提供的就业人数还是有限的,强行扩张反而在经济上不划算;
马来西亚这边,华人大约400万人,也不算很多,但这边各方面经济差,很多人待就业,那就能提供更多的就业人数了,只不过更适合最简单的商品。
周浩然道:“其实长兴实业的粘鼠板,可以搬过来,这边人工成本比香港低一半不只,用香港的人做粘鼠板有点浪费了,可以让那边做其他更有技术含量的产业。”
“这个想法可以,阿英,记一下,回去跟魏泽涛说一下。”杨文东同意说道。
早年自己创业半年后搞出便利贴,粘鼠板的那点利润其实他就不在乎了,但粘鼠板需要大量人工,所以早期就一直保留下来,甚至还特意开拓海外渠道,帮助它发展,反正自己也不至于亏钱,一举多得;
但如今时代变了,香港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自己集团旗下其他公司也快速扩张,那就可以考虑将这个最低端的产业迁移走了,也让曾经的员工们部分可以真正学点手艺。
阿英答应道:“好的。”
汽车在吉隆坡转了一圈后,便再次回到机场,然后直返香港;
这次来吉隆坡,也只是顺便看看,因此并没有与当地发生什么交集,他并不准备在马来西亚投资地产、金融或者其他等等,顶多建超市或者电影院,这些也都是小产业。
虽然他也知道未来吉隆坡地价房价肯定会涨,但肯定比不上香港与新加坡,所以自然不会投资;
返回香港之后,自然就是正常的生活,如今全家人在一起,很多时候也是玩的很开心,家庭的快乐,可能就是看着孩子笑,也就够了。
7月下旬,香港葵涌:
此刻,大量的工程用车、工人在港口上工作着,烟土齐飞。
杨文东、郑志杰、魏泽涛、郑玉华几名长兴集团最有权势的数人,都来到了港口工地之前。
“什么时候能够竣工?”杨文东问道。
郑志杰回道:“大约会在明年年底,港口这边的建造速度,是可以通过增加人与设备加快,可各种货柜码头的设备、人员学习,这些不行,需要时间。
设备是进口的,培训的人也要按照厂家的计划来,等设备建好了,才会让我们的人去。”
“没有设备也就只能听从他们的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做了制造业,就知道有的时候碰到强势供应商会很头疼,人家鸟都不鸟你,你爱买不买;
这些年来,他也尽量高全产业链以及简单设备本土制造,可这种大型的、复杂的,别说香港,就连日本目前都得从欧美进口,因此专利都是美国的。
“是的。”郑志杰点头道:“相比来说,货柜码头这边还好一点,红磡海底隧道那边时间更长,这干活空间有限,没办法靠着家人增加速度;
而且即使能够增加也没用,整个隧道的设计、用料完全就是听外资方的,我们连反驳的底气都没有。”
“意料之中。”杨文东却没太在意,又问道:“红磡隧道什么时候能够竣工。”
郑志杰回道:“预估会在1970年中,但不知道美国佬的效率,会不会导致延期。”
“嗯,这速度也还行。”杨文东点点头,
原先历史上是1970年动工,现在竣工,提前了2年时间。
魏泽涛笑道:“这两个工程一旦竣工,对我们集团的帮助,是真的很大了。”
一边有集装箱可以降低成本,另外一边港岛与九龙通车后,各种运输就方便多了,很多地方还能节省时间。“是啊。”杨文东也同意,然后问道:“不过还得看你这边的的集装箱生产了。”
魏泽涛回道:“杨生,半个月前从日本购买的中型热轧压机已经调试好了,目前已经在小批量生产集装箱钢板了。”
“行,去看看。”杨文东说道。
在前世,集装箱产业非常大的规模下,或许一个小集装箱工厂是可以直接买到扎压好的钢板然后直接焊接;但现在就不行了,顶多只能买到合适厚度的钢板,回来还是得自己处理;
为了生产集装箱,长兴实业也是了120万美元买了一套大型热轧设备,投入非常高,不过如果能够大批量生产集装箱,以如今市场对集装箱的需求以及高价,很快也就能赚回来的。
距离有点远,所以是开车去的,10分钟后,众人来到了一间工厂面前,还没下车,就听见“嘭~”的一声,感觉土地都有些震动了。
魏泽涛解释道:“这是热轧机在工作,吨位比较大,那么大的钢板,即使采用热轧,也是需要很大力度的。”
“嗯。”杨文东点点头,道:“这算是我们集团第一家重工业工厂了吧?”
香港还是有一些重工厂的,但长兴集团这十年来基本上都是做的轻工业,一些技术含量稍高的电视机,也不算重工业。
魏泽涛道:“是的,在香港做这种重工业太麻烦,但要做集装箱只能在香港做热轧,因为热轧之后的成品钢板,运输就很不方便了,哪怕从湾湾运过来也是非常麻烦的。”
“钢板是从日本进口的?”杨文东又问。
魏泽涛回道:“是的,附近也就日本有这个生产能力,湾湾虽然也有钢铁厂,但没有这种规格的生产线,所以做不了。”
“短期内也只能如此了。”杨文东道。
在香港做集装箱热轧及焊接就很费劲了,再做炼钢几乎不太可能,除非买粗钢回来炼制精钢,但短期内肯定不会搞,就算要搞重工业,也得一步一步来;
几人走进工厂后,魏泽涛道:“杨生,热轧厂还是可能有点危险的,我们去楼上隔着玻璃看看就行了。”
“好。”杨文东自然也不会不同意,安全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且他也不懂技术,靠近看也没啥用。
在楼上看了一会,一名工程师大概介绍后,几人就又来到了另外一个焊接车间,此刻,有着一共5个集装箱在焊接,空气之中也有着一股奇怪味道。
杨文东看了看周围道:“老魏,这车间还得安装更强的排风扇,这种化学物质靠着口罩是没多大用的。”
“好的。”魏泽涛又道:“杨生,这些味道大部分是因为我们需要做焊接完之后的密封检测,一种专门的气体,现在只是在研究初期,等以后会有专门的单独车间做这个试验的,也能保证准确性。”
“这样就好。”杨文东点点头;
随后几人在集装箱周围转了几圈,相关人士也做了讲解,最终几人又回到了工厂前方的行政楼会议室;
杨文东询问:“老魏,这个工厂的人都没问题吧?特别是以后大规模生产的时候?”
魏泽涛回道:“杨生放心,专业的质量、技术、焊接工程师都是从日本挖来的,湾湾那边也从他们造船厂挖来一些人;
然后本地这边,香港建筑行业是后很多焊工的,我也挖了不少,我们的条件可比工地强多了,不过就是焊接标准不一样,所以他们还需要学一段时间,但都是有基础的,一两个月就能上手,而且即使焊接出了问题,只要检查那一关发现也是能补救的。”
“好,这样我也放心一点了。”杨文东又问道:“那这边产能,一年准备多少?”
魏泽涛道:“目前规划的产能是一年生产3000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后面如果需求增加,可以再继续扩大规模,周围的土地也已经买下来了。”
“3000个20英尺?我记得这个市面上价格是2000多美元吧?”杨文东问道。
旁边的郑玉华道:“是的,但还需要提前预定,如果想买现货,还得再加不少。”
“那一年也有三四千万产值了。”杨文东道:“先等测试结果出来,如果做出来的集装箱,能够满足国际标准,那也不需要等到以后产能不够的时候再建厂,可以马上开始,集装箱这个东西,未来的需求量会非常多。”
别说这会集装箱才刚刚出现,就是几十年后的21世纪,集装箱经常性的供不应求;
前世的中集一年能够生产几百万teu(20英尺集装箱),自己这边还差的老远呢;
如果自己能够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等以后国内改开迁移进去,说不定未来的500强“中集”,就是自己的了,这对于长兴实业来说,也会是一个潜力远超过便利贴、拉杆箱等的新兴产业;
甚至以后自己也可能借此进入钢铁领域,不过选址会是一个大问题,等以后集装箱规模真的很大了,再认真考虑。
魏泽涛答应说道:“好的,只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得现在就费很大的成本来培养新人了,要远比现在的人多,且周期长,这种行业不是之前的产品。”
“没问题,做个预算给我。”杨文东笑说道:“想要做大产业,就得舍得投入,比起未来的收益,这点算不了什么。”
ps: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