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从西汉勋贵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159章 王莽称帝,南阳刘秀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59章 王莽称帝,南阳刘秀

    第159章 王莽称帝,南阳刘秀
    居摄五年十二月,王莽正式与刘氏皇权依旧太皇太后王政君撕破脸,在自己掌握的土地之内大肆散播各种祥瑞。
    还伪造出王莽将代汉的预言,加上老百姓相当迷信,以及朝廷散财分地政策颇具成效,因此民间并没有出现什么阻力,反而大加支持。
    关中一带本来就是王氏势力的核心,所以名望非常之高。
    除了宛都朝廷发出通告谴责外,基本上都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反抗。
    此时,王莽已经积攒了足够登基的资本,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传国玉玺了!
    但太皇太后依旧是相当麻烦的,至少这位假皇帝相当头疼,毕竟对方不仅仅是当朝太后,而且还是自己的姑母!
    对其帮衬非常之多,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如果要强迫这位的话,说出去肯定不好听。
    王莽是相当在乎自己的名声的,但也没有办法,他已经做好了称帝的一切准备,如果这种时候半途而废,着实是不太好。
    毕竟他不仅代表自己一个人,身后是庞大的食利集团,而且刘向朝廷的威胁越拉越大,汉室正统这杆旗帜非但不是帮助,反而成了累赘!
    所以王莽不能再伪装下去了,他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
    “陛下太后他还是不愿意见我们。”
    甄丰满脸苦闷的走了进来,他之前奉命前去向太后索要玉玺,结果完全不出所料。
    王政君这个老太太根本就不见他们,直接痛骂乱臣贼子,搞得大家都下不来台。
    而且还没办法,难不成还要对太后动粗不成?
    虽然没有玉玺也行,但这名不正言不顺,经过汉朝二百年的蕴养,传国玉玺俨然成为了正统的象征!宛都的盛鼎政权就是因为没有这个东西而显得不伦不类。
    为了完美承接大汉的法统,传国玉玺就是必须的!
    “唉…予这个姑母就是太过迂腐了,予确实是要代替汉朝,可这也是万民所望,腐朽的大汉已经无法为百姓为天下造福了。”
    “予代替这个腐朽的王朝合情合理,周文王周武王何其贤德,延绵了八百年而不灭,可最终呢?还是逃脱不了历史的洪流。”
    “姑母就是搞不清楚啊,高帝文帝贤德,但这不代表汉朝的皇帝有多么高的水平。”
    王莽面露悲悯之色,语气生无可恋。
    他明明已经许诺过来,就算改朝换代,姑母也依然是太皇太后,这一点不会改变,他们王家也将迎来兴盛!
    明明您是姓王的啊,就算顾及名声,也不至于这么坚决吧,装装样子就行,后人又不会厚颜无耻到将大汉灭亡的原因退到一个妇道人家的头上。
    “陛下…臣能力有限无法说服太后,望您责罚!”甄丰第一时间摆出了态度。
    办事不力就是办事不力,无需辩解什么,上位者最不喜欢听的就是理由,还不如赶紧认错呢,这样也不好罚自己。
    毕竟这有些强人所难了。
    果然,王莽摆摆手,道:“汝不必自责,这不怪你,予之姑母乃是当朝太皇太后,地位最高的人。”
    “你说服不了他很正常。”
    顿了顿,他叹息一声:“也罢,不用让人去长信宫劝了,予亲自前去。”
    只有王政君刷起无赖,那些过去劝说的大臣就毫无办法,甚至连宫门都进不去,所以就不必做这些无意义的事情。
    王莽打算由自己亲自去!身为当朝实际意义上的皇帝,他有十足的把握将玉玺弄到手。
    但是姑侄之间的关系也将彻底降入冰点,两人井水不犯河水。
    这对于自己孝子的形象是有很大影响的,可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备轿,予要亲自去一趟长信宫。”
    ………
    长信宫中。
    原本就因为太后秉性缘故格外安静的宫殿变得更加清冷了,伺候的宦官宫女们全都蹑手蹑脚,不敢发出丝毫声响,生怕被太后注意到。
    自从王莽打算让孺子婴禅让而索要玉玺以来,王政君的脾气就格外暴躁易怒。
    经常惩处下属的宦官宫女,如果刚好触摸到气头上还可能被乱棍打死!
    只能说遭殃的还是他们这些小人物。
    咚咚咚!
    马蹄踩踏地面的声响出现。
    是假皇帝王莽的车架!上百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御林军在前面开路,所有仆从纷纷避让。
    众所周知,御驾撞死人是不用赔偿的。
    寝殿内。
    太后坐在主位上,眼含怒意,周边一片狼藉,看样子刚刚发过火。
    宦官脚步轻盈的走了进来。
    “太后陛下…王太宰到了。”
    他的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不敢再称呼其为假皇帝,而是之前那个堪堪说得过去的官职,太宰。
    “这个逆贼!乱臣贼子,怎有颜面来见吾?轰出去,不见!”
    老太太大叫一声,刚刚下去的火气又升起来了。
    “太后何必如此气愤?侄儿来孝敬姑母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就在这时,十几个御林军闯了进来,侍卫和宦官根本不敢阻拦,和这位真正的皇帝对着干,嫌命不够长吗?
    “哼,我没你这样的侄儿!”王政君也知道这个道理,没有为难那些小喽啰,还是将矛头调转向了正主。
    “小侄自从出仕以来,凡遇任何事皆是兢兢业业,没有任何懈怠,政务处理的不是很好,至少很称职,如何没资格来见您呢?”
    王莽也不恼,笑眯眯的看向姑母。
    “不错,你为官这些年确实做的不错,无论是名声,还是政绩都相当明显,百姓也爱戴你,可……你千不该,万不该行那篡逆之事!”
    对于这些成绩,王太后不置可否,她承认,这个侄儿是一位能臣干吏,如果按部就班,将是足以媲美霍光的名臣。
    可惜他选择了篡位!那就是大逆不道的。
    王政君绝不允许刘氏的江山被人夺走,特殊是这个人还是自己的亲人!
    真的难以接受。“……姑母您应该读过史书,二百年前这天下姓什么?姓赢,五百年前姓什么?姓姬,时间流逝,上千年光阴转瞬即逝,而这其中则经历了数不清的朝代。”
    “有哪个形式能做到不朽吗?如果有,那么夏就不会亡了,禹王是何等的贤能啊,可却依然无法阻挡历史的滚滚浪潮。”
    “刘汉注定是要被埋入地底,成为历史的,南阳刘向不够苟延残喘而已,如果没有百年徐家,侄儿甚至连任何挫折都不会遇到!这是神力非人力。”
    “天下可以姓姬,可以姓赢也可以姓刘,那它为何不能姓王呢?我王氏也是大姓,如何不可坐上那九五之位!”
    王莽依然保持着笑容,但语气却越说越激动,这就是他的野心,取代刘汉,建立一个更加繁荣,更加长久的朝代!
    王氏也将随之兴盛下去,而他将以新帝的身份发起改革以拯救天下人,然后携着惊人的威势,一举攻进宛城,杀死徐华,一统天下!
    而自己改变天下大权夙愿也将随着前线的节节胜利而进行下去。
    王政君一时间哑口无言,但很快意识到对方这是在诡辩!于是冷哼一声:“无论你怎么引经据典,怎么变着样的狡辩,也依然无法掩盖你企图篡逆的事实!”
    “巨君人应该懂得感恩,我王世食君禄,绝不能够做这种事情!经过君负我,而我不能负君!”
    随着汉武帝推行儒法并用、推恩令等政策,彻底实现大一统开始,忠君思想就日益深入人心,大家都认为拿着朝廷的俸禄,效忠朝廷是必须的!
    虽说这些本质上是老百姓的税,可毕竟有时代局限性,没人在乎这些。
    王莽也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和姑母注定不是一路人,思想天差地别,那就永远不可能走上同一条道路了,姑侄俩只能形同陌路。
    6=9+
    “小侄不想多说什么,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天这传国玉玺是一定要带走的。”
    “自从我们思想分歧开始,小侄就很久没来看过您了,固然很不孝顺,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所以这次您应该清楚我的决定。”
    王莽这次连行礼的姿势都没有,就这么平静的看着对方。
    就算真的用强,他也要拿走玉玺,然后登基称帝!
    “你…你!唉,罢了,罢了……”太后刚想说些什么,但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看样子自己这个侄儿是不达目的不罢休了。
    她仿佛整个人垮了下去,转身走到一个瓶前,搬起来直接摔碎,里面赫然就是一个锦盒。
    “你不是想要这块玉吗?好,那就给你!”王政君打开盒子,握住里面晶莹剔透的纯白色玉玺,愤怒的将其摔在了台阶之下。
    哐当!
    和氏璧制成的玉玺在地上摔了好几下,王莽相当惊慌的小跑过去将其捡起,这要是摔碎了那可亏大发了。
    玉玺摔坏了。
    但索性只碎了一角,勉强还算可以接受,后面再用点别的什么东西补上就可以了,反正这东西本质上就是起到一个代表性作用,破损于否其实不重要的。
    收敛了一下心中的惊慌和恼怒,王莽重新恢复了最开始的恭敬,作揖道:“小侄谢过太后理解,用不了多久您就会知道,小侄做的才是真正有利于天下的事。”
    “而且您永远都是太皇太后,永远都是我的姑母,我也永远会如同侍奉母亲一般侍奉您,所以您无需有所顾虑。”
    刚刚交出传国玉玺的王政君还处于哑然的状态之下,对于侄子的示好并没有表现出来愤怒或是欣喜。
    只是平静的说道:“下去吧,下去吧……”
    “小侄告退。”
    王莽最后郑重的行了一个礼,这一别就不知多久才能见面,姑母不会再见他了。
    ………
    居摄六年一月初一,从太皇太后王政君手上拿到传国玉玺的王莽正式举行禅位仪式,接受孺子婴的禅让,登基为帝,揭祭高祖庙,御王冠。
    遂改国号为新,改年号为建国元年,大赦天下,接受群臣参拜。
    如今王莽五十九岁,登上了全国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初次创立了地方暴动和贵族革命之外的另一种登基方式。
    刘汉的正统随即灭亡,其遗产被南阳的盛鼎帝刘向全盘继承。
    新朝初立,前线的将士们也愈发晓勇,为你心中的圣人皇帝抛头颅洒热血,半个月后从大汉手中夺过了兖州的东郡和豫州的颖川,军心大振。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王莽希望的方向前进。
    无论政治上,还是军事上。
    南阳。
    一处规模不大不小的宅院内,此时这里正在举办着宴席,最前方,一个中年男子眼含笑容的为面前的青年戴上爵弁,这是加冠礼的最后一步。
    大宾随之宣读祝词。
    中年男子笑着对面前坚毅的晚辈说道:“秀儿从今天开始你便是一个及冠礼的成年男子,按照规矩应该是由父亲为子嗣起一个字。”
    “但奈何你的父亲早已不在人世,所以便由我这个叔父来为你起表字。”
    青年顿时热泪盈眶,“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小侄很小就没了父亲,枯骨伶仃,从小打到都是您在扶养,在小侄心中,叔父已经与真正的父亲没有分别了!”
    “好,好…”中年男子也十分感动,打算为侄儿好好起一个表字。
    思索片刻后,他又看向了对方:“你在家中排行第三,叔父希望你能进入宛都成为陛下的左膀右臂,早日兴复我刘氏江山……那就起名文叔吧。”
    “谢叔父赐字!”
    青年当即说道。
    “文叔你记好了,日后一定要做一名忠心于我大汉的忠臣!切不可与王莽逆贼沆瀣一气,要不然,叔父亲手把你的头砍下来!”
    中年男子的语气突然变得严肃,充满告诫的语气。
    “是,侄儿谨记。”他点了点头,此人长相俊俏,但气质柔和,看上去不像多么有野心的人。
    “嗯…”中年男子相当满意,“叔父已经打好了关系,过几日你就去宛都的太学去,好好学点本事,以后为我大汉皇帝效力。”
    “你也清楚如今的局势,王莽逆贼已经篡位!再等两年,叔父就组织乡勇前往兖州、豫州前线去支援徐旻大司马。”
    刚刚及冠礼的刘秀郑重的应答了一声。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