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 第195章 青蒿素和青蒿散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95章 青蒿素和青蒿散

    第195章 青蒿素和青蒿散
    大年初四。
    星期六。
    一大早,王梦德从被窝里起床后,又把两个儿子,从睡梦中也提溜起来了。
    爷仨三个人先在卧室里拉开架势,锻炼了半个小时左右。
    当然,他是自小养成的习惯,每天打几趟拳已经成为了习惯。
    就算是再忙,他也会抽空锻炼,一天不练就浑身不舒服。
    倒是两个孩子,哈欠连天,一副有气无力睡眼蒙眬的模样,只会依葫芦画瓢。
    王梦德也不在意,现在只要养成习惯就好,以后练的多了,动作自然就会规范了。
    练完了拳,拿出一个药膏,给王元勋和王元第的耳朵上抹了起来。
    这个年代,因为保暖措施不足,也没有暖气,孩子们又都喜欢在外边疯。
    所以,在冬天的时候,每个孩子身上基本上都会有冻疮。
    特别是耳朵和手背以及脸上,是最容易出现的。
    就算是王梦德家的几个孩子,除了丫丫被保护的好以外,其他四个每年也都会多多少少的患有冻疮。
    一旦出现冻疮,晚上在暖和的被窝里,就会很痒,用手一抓,就会流出脓水,而且是越抓越痒。
    最后形成一个死循环,冻疮的面积越来越大,还容易留有疤痕。
    为了家里的几个孩子着想,王梦德在去年,特意费了一番心思,配制出了一种药膏。
    这个药膏,能防止冻疮,对皮肤起到保护的作用,还能止痒。
    经常抹了这个药膏之后,今年来,几个孩子身上再没有出现冻疮了。
    抹完了药,三个人一起端着脸盆,拿着洗漱用品,来到了中院水池旁排队洗漱。
    “哟,元勋和元第起这么早呀。”
    他们正排着队,刘海中从后院摇摇晃晃的走了过来,来到了他们的身后。
    这两年,因为市面上物资的匮乏,定量不足,缺少营养。
    特别是从去年开始,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每个月只能吃上一两次的肉,鸡蛋因为断供,一年里,才吃了两三次炒鸡蛋。
    幸好他们家几个人都是京城户口,再加上他是钳工,属于重体力劳动,定量比一般人要高。
    再加上一个月八九十块钱的工资,每天也能勉强的吃饱。
    不过就算这样,他的身材也已经瘦了最少两圈,肚子都没有了,更不像原剧中那么的胖。
    现在看上去,最多也就是比一般人墩壮一些。
    “一大爷!”
    两个孩子脆生生的喊了一声。
    “一大爷,他们俩已经习惯早起了。”
    王孟德解释道。
    “这习惯好,不像我家那两个小子,到现在还没起床。”
    刘海中笑眯眯的夸奖道。
    同时,看到四五岁的孩子都起这么早,有了对比,心里对刘光天和刘光福两个倒霉孩子又生出了厌恶之情。
    准备洗漱完,先把俩儿子揍一顿,再吃早饭。
    用牙粉刷了牙,王孟德又接了一盆水,仔细的给哥俩洗了脸。
    幸好冬天压水井里打出来的水不太凉。
    回到家里。
    正好早饭也做好了。
    饭桌上,何胜男先剥了一个煮鸡蛋,然后直接放到了王孟德的稀饭碗里。
    接着又开始给闺女剥鸡蛋。
    至于两个儿子,他们都大了,需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胜男,我就不吃鸡蛋了,这个给你吧。”
    王孟德端起碗,就要把碗里的鸡蛋拨到媳妇的碗里。
    他平时看着是和家人一样的吃喝,但其实经常偷偷的从空间里,拿出一些前世的水果、零食、食物解馋。
    如果不是常年习武,消耗大量的能量,他绝对会成为这个年代非常罕见的胖子。
    “不用,你吃吧,我也有。”
    何胜男一边剥着鸡蛋,一边用胳膊挡着自己的碗,笑着说道。
    对于自己男人的关心,她心里甜滋滋的,非常的受用。
    “孟德,你吃吧,我今天煮了九个鸡蛋,正好每人一个。”
    一旁,冉小梅也笑着说道。
    今天还算是在过年中,又是新年的第一天开工日子,所以,她很奢侈的多煮了好几个鸡蛋。
    要是平时,最多给几个孩子,每人煮一个。
    “行吧,那我就吃了。”
    说着,王孟德用筷子,把鸡蛋白打开,直接蛋黄一分为二,然后分别夹到了王元勋和王元第的碗里。
    这哥俩也不客气,美滋滋的就笑纳了。
    吃完早饭。
    冉小梅小心翼翼的把饭桌上的鸡蛋壳,全都放到了客厅角落的火炉子里,很快,就被燃烧殆尽。
    自家一顿饭吃这么个鸡蛋,可不能让别人看到。
    不然,要是被举报了,就算街道和居委会上很多领导都是以前和老王并肩战斗过的同志,儿子能量也非常的大。
    也不是个好事情。
    说不定就会影响到儿子。
    毕竟大家都缺衣少食,自家却是吃的这么好。
    中医研究院。
    王孟德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看着面前精神饱满的十个人,笑着说道:
    “哈哈,给大家先拜个晚年了。”
    “师兄,我们也给您拜个晚年。”
    “对,王主任,我也给您摆个晚年。”
    几个师弟师妹和钱大勇等人,也都急忙说道。
    热闹了一番,等大家情绪稳定下来了,王孟德才开始把自己年前想到的问题点说了出来。
    “我那天从东晋葛洪的那本《肘后备急方之治寒热诸疟方》中,看到那句‘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启发。
    觉得咱们提供的黄蒿样本,因为温度高,有可能对其中的有效成分造成破坏而影响检测结果。
    这样,咱们单独对黄蒿,由用乙醇提取改为用沸点比乙醇低的乙醚提取,这个需要尽快,争取这两天就能送检。”
    简单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便看向众人。
    “你们有什么意见?”
    “我们没意见。”
    钱大勇他们自然没有意见,还觉得他说的非常的有道理。
    甚至,要不是王孟德还没有开口,他们都迫不及待的想马上去实验室了。
    “行,既然没意见,那就先去实验室,把黄蒿的样本提取出来,尽快送检。”
    王孟德嘱咐道。三天后。
    经过他们加班加点的试验,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大力配合。
    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拿到检测报告,看着上边一行写有‘该样本对疟疾病毒抑制率百分之百’的字样,王孟德心里激动不已。
    今天,他们的研究,算是迈出去了一大步。
    而且是最关键的一步。
    有了这个报告,他就可以根据黄蒿的特性,和其他中草药进行配伍了。
    最重要的是,他知道了黄蒿的使用方法。
    那就是,不能直接入药进行水煎。
    这一点非常的关键。
    如果不知道的话,一旦进行常规的水煎操作,黄蒿的药效,就会流失干净,变成没有任何作用了。
    想到这里,王孟德让他们继续进行一些提取实验,把之前筛选出来的药方和中草药重新用乙醚进行提取。
    这不是无的放矢,有些时候,说不定就有惊喜等着。
    而他自己则是一边翻看着医书,一边琢磨着该如何配方。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
    很快,吃完元宵,中秋节过去了,这个年,也算是彻底的过了。
    家家户户,又开始了更加艰苦的生活。
    不仅普通人家的粮食都不够吃了,就连各个工厂和单位,也都在紧衣缩食。
    傻柱已经连着好些天,没有带饭盒回来了。
    不是他不想带,而是厂里领导,都不敢随意的开小灶招待客人了。
    现在基本上所有的职工家庭里,每个月都有饿肚子的情况发生。
    这时候,他们再无所顾忌的吃喝,那些工人们,可就会让他们尝一尝阶级的厉害。
    大街人,每个人都一副消瘦的模样,大家都把裤腰带,紧了又紧。
    任何可以入口的东西,都逃不过众人的火眼金睛。
    王孟德家,在吃东西的时候,也越发的谨慎。
    几个孩子,都被叮嘱又叮嘱,千万不能在外边提家里的任何伙食情况。
    这天。
    蒲老办公室里。
    当王孟德把几张药方递给他的时候,蒲老看了好一会儿,才不敢相信的问道:“孟德,这是你研究出来治疗疟疾的药方?
    里边用到的黄蒿,怎么不一起水煎,反而用其他的方法先取汁,等其他药物熬好之后,再添加进去?”
    对于里边奇怪的地方,他也不避讳,直接开口就问。
    “先生,是这样的,我今天提取检测,发现黄蒿不能经过高温,一旦有高温,里边治疗疟疾的药效,就完全消失了。”
    王孟德把最近这段时间做的研究,简单的说了一遍。
    “原来是这样!”
    蒲老恍然大悟道:“怪不得我之前用黄蒿入药,效果都非常一般,原来是经过常规的水煎之后,没效果了。”
    他没进京之前,在川地行医多年,疟疾这种疾病,也见了不少。
    不管是用古方,还是自己研究出来的药方,也有好几十个了,里边基本上都用了黄蒿这味药。
    至于最终的效果嘛,只能说不太理想,很多病患,全靠自身的免疫力在抵抗。
    以前一直不知道原因,现在通过弟子的讲述,他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
    “好啊,孟德,一旦你这个药方有效果,对于南方的人民来说,可是又是一大福音。”
    蒲老高兴的说道。
    作为南方人,炎热的气候,特别容易滋生一些传染性疾病,他感同身受。
    只恨能力有限,很多病症,都无能为力。
    现在好了,自己这个弟子,不断的攻克一些疑难杂症。
    他相信,随着王孟德持续成长,更多的棘手病症,都会从不治之症变成普通的疾病。
    对着几张药方看了又看,高兴了一阵,蒲老站起身来,笑着说道:“走吧,我陪你一起去见院长,相信他得知这个消息,会非常的激动。”
    十几分钟后。
    拿着几张药方,鲁院长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惊喜。
    “好哇,刚过完年,就来了一个惊喜,还是个这么大的惊喜。”
    都还没验证这些药方的作用,他就知道武断的认为,这些药方,肯定会有效果。
    而且效果还会非常的好。
    这是王孟德这几年做出的成果,给他的信心。
    “院长,这些药方,还没有经过验证,我觉得,还是先进行临床试验比较好。”
    王孟德急忙开口说道。
    他真的怕这位院长脑子一热,直接就把这些药方当成验方了。
    毕竟,虽然他心里有底,但也还是要谨慎为好。
    “嗯,这样,我下午要去上级那里开会,正好把这件事情进行汇报。
    对了,你先给我说一说,你研究的具体经过,越详细越好。”
    说完,他一脸感兴趣的伸长了脖子,期待着王孟德的讲述。
    看他的样子,没办法,王孟德只好把刚才跟蒲老说过的话,又重复了一遍。
    最后,他鬼使神差的补充了一句:“我们这次做的研究,不仅对这些药方有帮助,其实也可以直接研制成治疗疟疾的西药。”
    “什么?能直接研制成西药?”
    鲁院长一脸惊喜的问道。
    “是的,我们提取的黄蒿样本,经过检测,对疟疾病毒的抑制率非常的高,绝对能研制成西药。”
    王孟德肯定的说道。
    前世,青蒿素就是从黄蒿上经过提取、分离等技术后,得到的有效成分。
    只是具体的步骤被国家保密了,他从空间里,也只能知道个大概。
    “不过,我们人手不够,再加上对西药的研制不熟悉,可能没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了。”
    看到鲁院长一副感兴趣的样子,王孟德又补充道。
    得到王孟德肯定的答复后,鲁院长并没有把他的补充放在心上,而是豪气的说道:
    “王孟德同志,这个你放心,研究院里,有不少对西医很擅长的大夫,正好,让他们接手继续研究。”
    说完他在心里暗到,如果中医研究院,能同时研究出中西医两个方面的特效药,到时候,在上级面前,可就出彩了。
    没让他多等。
    很快,上级就有了动作。
    直接选定了海南作为临床试验基地,并派出一些研究人员,到基地实地观察。
    考虑到王孟德还有其他的研究任务在身,实在走不开,便从他的师弟师妹里,选了三个人过去。
    半个月后,张巧玉气喘吁吁的来到了王孟德的办公室里。
    她激动的说道:“师兄,李响师兄来电话了,是关于青蒿散的临床试验结果。”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