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改变
第453章 改变“听我家老头子的意思是,你老丈人想让你去公安部门,市局的肖大路要上调到公安总部刑侦一局当局长。”
苏孝同没有藏着掖着,将自己知道的情况都讲了出来。
他说出来的话让李言诚感到有些许惊讶。
去市公安局,还是担任副局长,这可是京市的公安局副局长啊,别说分管刑侦了,无论分管什么都是非常重要的职位。
“谢谢!”李言诚点了点头:“我老丈人还没跟我说这事儿,可能是想等事情有眉目了再说吧。”
那天方老找他谈话,他虽然当时拒绝了下基层去锻炼的建议,但也清楚,自己可能真的要离开社会局总部了,却没想到,老丈杆子竟然给自己物色了一个这么好的职位。
这可能就是朝里有人的好处吧。
“还不一定呢,我家老头子的意思也是说有这个可能,但最后到底成什么样,文件没下来之前谁也说不清楚。”
“我懂,不说这个了。”李言诚摆了摆手,事情还没彻底落实之前,他不想多谈这个,转而问道。
“姓刘的那边你安排人没?”
“安排了,你如果中午之前没过来,下午我还就准备过去找你呢。”
“怎么了?该不会已经查出来问题了吧?”李言诚感到有些诧异,这会儿还不到十二点呢,就算早上八点刚一上班就安排人去调查那个刘玉贵,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查到什么吧。
现在不比以后,又没有电脑,也没有遍布各处的天眼,就算是调查一个人的档案,也得去档案局调取,社会局的调查有特权,不需要那么繁琐的手续,可也得一个一个查不是。
“巧了不是,早上过来开完例行晨会,我给侦查科刚布置下去任务,他们就告诉我这个刘玉贵其实已经进入他们的视线了。”
卧槽!!!
这是什么鬼?难道这个姓刘的还是个潜伏者?或者说被收买了。
听到苏孝同的话,李言诚的眼睛瞪的溜圆。
没等他问什么,那边就继续说道:“其实是平昌县公安局报上来的,说是他们那边接到群众举报,有几个操着外地口音的人,在他们那边打听部队驻地,还套话问那是什么部队。
被他们套话的人以前是民兵,现在就在派出所干治安队员呢,警惕性非常高,他感觉这几个外地人没按好心,就跟所里汇报了,他们所长一听,就安排人盯了那几个人两天。
结果就发现,这几个人不光是打听,还用照相机照相,那个所长就赶紧汇报给了县局,你也知道,这种事情公安那边可不敢压,就上报过来了。
侦查科的人也跟了几天调查了一下,发现他们就像是从国外过来专门游山玩水似的,但私下里拍的一些照片,很多都是禁止进入的地方的外部照片。
就在三天前,咱们的人发现那几个人里边有一个绕开宾馆给派的导游,私下里自己和一个人接触……”
“这人就是刘玉贵?”
不等苏孝同把话说完,李言诚就插嘴问道。
“对,和那个外籍华人接触的就是刘玉贵,当天他们刚接触完,侦查科的就已经把他查了个底儿掉。”
原来如此!
“有没有查到他和那人接触到底是干什么?”
“具体干什么现在还不知道,不过,就在他们接触完的第二天,刘玉贵手中就有外汇券了,数量还不少。”
外汇券是这个时期的特殊产物,从今年四月一号开始发行,一直到九五年一月一号退出市场,这十五年间,国家实行了非常特殊的双货币制度,软妹币和外汇券同时在市场上流通。
随着改开,来华访问的老外以及归国华侨日益增多,而国内的很多物资市场供应这时候还是比较紧张,居民的日常用品(如粮油、肉、布等)依然实行的是定量供应。
国家为了满足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的需要,兴建了一批涉外宾馆和友谊商店。
国内是禁止外币流通的,兑换也不方便,为了便于这些人在指定场所购买物品和支付费用,同时又使他们区别于国内居民,政务院于一九八零年四月一日授权中行发行外汇兑换券。
外籍人士须将其持有的外币在中行或指定的外汇代兑点兑换成外汇券,并在指定范围内与软妹币等值使用。、
等离开大陆时,他们可以选择将外汇券换回硬通货或留着以备下次来华时使用,这个时期很多来过华夏的外国人都管外汇券叫“旅游货币”。
外汇券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特权货币,有一个来过华夏的老外在其所出的书中就写到过,如果钱能说话,那么外汇券比软妹币的声音大百分之五十。
持有外汇券,当时在国内就可以买到进口商品,还可以在特殊的地方消费,更可以换美元,这些都是软妹币所没有的功能。
当然,外汇券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能当作货币使用,只能是在特定的地方,如涉外宾馆、友谊商店、以及免税店等等。
也只有在这些地方,人们才能买到当时被视为奢侈品的高档货——人头马的洋酒、万宝路香烟、彩电、瑞士手表,一些有华夏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丝绸等也能在友谊商店买到。
现在是刚开始发行阶段,只有老外和归侨手中才有这东西,很多普通老百姓还压根不知道有这种货币,等再过一段时间,拥有外汇券就不是老外的专利了。
有一些老百姓从他们的海外亲戚朋友那里能得到一些外汇券。一旦拥有外汇券,他们立刻成为他们的同事、邻居和朋友眼红的对象,因为外汇券就是出入友谊商店的特殊通行证。
没看错,友谊商店还真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想进那个门,就得有外汇券,没有,那不好意思,想买东西的话,去供销社或者百货商店吧。外汇券的出现,在华夏还引出了一个新兴的职业,倒汇者,其实也就是黄牛,跟朱永扬带的那些兄弟们干的事儿差不多,只不过老朱他们是各种票据紧缺物资都搞,而这些倒汇的职业做这行的。
从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老外以及归侨在京市或者国内其他主要旅游城市,听到的最多的招呼可能就是“换钱吗?换钱吗?”
这些职业倒汇的人冒着坐牢的风险,在老百姓对外汇券的渴望,和老外对软妹币的需求中找到了商机。
有了软妹币,外国人就可以在任何商店和餐馆消费,外汇券只能在指定的地方消费,而软妹币和外汇券的价差,使倒汇成为利润丰厚的职业,尽管这是非法的。
九四年以前,华夏的汇率制度是双轨的。
一个是由外汇管理局制定的官方汇率,这时候外汇管理局的职权其实是由中行代为行使的,另一个是企业外汇市场汇率,直到九四年一月一号,这一双轨制度才被废除。
在双轨制废除以前,个人可以用外汇券按官方汇率换美元等硬通货币,那时候的官方汇率一美元只能兑换不到两块钱软妹币。
如果人们手里只有软妹币,那么他们只能到鬼市上去兑换美元。
通常,鬼市的汇率比为企业服务的外汇市场价格还要高,常常是一美元约兑九元软妹币。
跟美元的黑市汇率相对应,当时外汇券的黑市价通常是一百三十元软妹币换一百元外汇券,其中的价差之大,是个人都会想在这一块上咬一口。
等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随着出国热愈发高涨,专门干倒汇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九八年,国家对个人购汇持续放开,从年内因私出境可购汇两千美元,到三千,再到五千,八千,两万,最终到零七年的五万美元,这时候,那些职业倒汇的才算是彻底的销声匿迹。
而随着这些职业倒汇人一同消失的就是友谊商店了,这些为国家赚取了不少外汇的商店,随着外汇券的落幕,很多都转型成了普通的百货商店,尽管可能还保留着友谊商店的名称。
位于京市阳朝区惠新东街的外汇商品大楼,曾经是京市最大的一家专收外汇券的商店之一。
八、九十年代,能用外汇券在这座大楼里购物是一件令人眼红的事情,在转型中,它摇身一变,成为了京市国际珠宝交易中心。
让我们将视线重新转回到行动一处处长办公室来。
听到苏孝同说那个姓刘的不但和那几个从国外过来的人其中一个私下见面,手中还出现了上市流通还不到半年的外汇券,李言诚的眼睛唰一下就亮了。
这个时候,民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压根就不知道还有外汇券这样东西,即便知道有这东西,也没人敢拿着它去指定的地方消费,因为害怕被抓,毕竟外汇券这个东西只是面对老外和归侨的。
那个姓刘的手中能有外汇券,不用说,肯定是那个从国外回来的人给他的,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要给他外汇券?
从他手中买东西?买什么?他手中能有什么是从国外过来的人想要的?
别忘了,姓刘的是干部,还是有级别的干部,他的身份就要求他不能私下里接触老外,那几个人虽然是华人面孔,但国籍就是外国的,说他们是老外也不为过。
一个有级别的干部,私下里和老外接触,他是想干什么,这需要好好的调查一番,看看他有没有做什么吃里爬外的事情。
“这样的话,我的计划就要改变一下了……”
“等等”没等李言诚把话说完,苏孝同就开口说道:“你先别着急改变你的计划,先听我把话说完。”
“你说”
“侦查科这两天调查了一下刘玉贵,这老小子身上的破烂事儿不少,他在打击倒卖办工作,还是副主任,自己却一点也没少干这事儿,据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如果现在就把他移交给监委,让他把牢底坐穿也一点问题都没有。
至于你的那个计划,其实要让我说,直接把姓刘的带过来,借着他私下里自己接触老外这件事情顺带着问一下,问出来到底是谁让他做的这个局,问出来后找上门去算了。”
李言诚挑了挑眉头,巧了,他也是这样想的。
“我刚才想说的就是这个,来你这里之前,我去了趟我老丈人那里,他的意思就是让我直接找上门去。
按照这个手法,应该是谁家孩子做的,我出面刚好,如果真的拔出萝卜带出泥,那就交给老爷子他们去处理。”
罗老并不喜欢玩阴谋,当年在战场上,他指挥的战争也是大开大合,但这并不是说老爷子不会玩阴的,只是在听小女婿说了这件事情后,老爷子马上就在脑海中把有可能的那几号人都过了一遍。
怎么说呢,能走到这一步的,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能到这个级别,心中所想和普通人,以及低级别的干部依然不同,不管是否政见不合,那也都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
所以,有些事情老爷子并不想做过了,俗话说得好,做人留一线,事后好相见嘛。
这也是李言诚打算更改计划的原因,既然老丈杆子都这样说了,那他就不打算把事儿做绝,等查出来指挥刘玉贵做事儿的人是谁后,他准备亲自登门拜访,先礼后兵。
“这样的话……”苏孝同沉吟了一番后说道:“大诚,那我就让人正面接触刘玉贵了。”
“嗯,从你刚才说的那几从国外回来的人在外边旅游时的做派来看,搞不好这个姓刘的可能还会牵扯到什么案子里去,你让人好好的审审。”
“这你放心,实在不行不是还有你呢么。”刚说到这里,苏孝同的呼吸猛然间就是一滞,随即便笑着摇摇头。
“赶明你如果真的调到公安部门去,再想找你审讯那些犯罪分子就得打报告走流程,不像现在那么简单喽。”
“孝同,往后对审讯工作的要求肯定会越来越严格的,而法律也会越来越完善,检察院的重新建立,不就是为了监督么,我们的工作作风也要适时改变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