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恐怖的AI6000
第442章 恐怖的ai6000在通城的第二十五厂的视察持续了一整天,徐申学不仅仅看了刚完成技术验证,流片成功的s903芯片,同样还看到了还处于流片阶段的ai6000显卡。
该显卡的gpu核心,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款采用等效七纳米工艺的芯片!
付正阳为徐申学介绍了该款显卡的基本情况,采用等效七纳米工艺,拥有一个强悍的gpu核心,这个gpu核心和前代的ai5500对比,最大的变化随着工艺的提升,其晶体管数量大幅度增加。
ai5500的的gpu核心,其晶体管数量是两百亿出头,但是ai6000的gpu核心,其晶体管的数量直接被提升到了三百二十亿出头,不仅仅如此,功耗也没有明显上涨。
晶体管的数量大幅度增加,意味着性能的大幅度提升。
徐申学对ai6000显卡项目还是非常重视的!
毕竟这关系到智云集团内部的人工智能后续发展,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又直接关系到了智云集团以及兄弟企业,部分机构的人工智能应用终端的发展……典型例子就是智能机器人业务以及秘密项目ai战斗机了。
这两大业务以及其他一些终端项目,比如ai眼镜,这些业务都严重依赖智云集团的人工智能发展!
而人工智能要发展,除了基于数学领域的底层核心算法的进步外,算力的提升也是不可或缺的。
由此可见ai系列显卡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ai系列显卡的重要性,因此这系列显卡在设计上以及制造上的优先度非常高。
基本上,智云集团里最先进的工艺产能,首先是满足s系列soc芯片的需求,其次就是满足ai系列显卡的gpu核心的生产需求了。
最近几年里,只有在十纳米工艺里算是例外,主要是因为十纳米工艺在智云集团的规划里属于过渡工艺,预计大规模生产的时间也就那么一年而已……同时之前考虑过设计的基于等效十纳米工艺的ai系列显卡,但是因为等效十纳米工艺的性价比极低。
反馈到ai系列显卡上,那就是性能提升上并没有太明显,同时又因为成本较大幅度的上涨,最后算下来的算力综合成本,还不如继续使用等效十二纳米工艺的ai5500呢。
所以也就没有了等效十纳米工艺的ai系列显卡了。
智云集团的智云半导体,选择了直接跨过等效十纳米工艺,老早就确定了下一代的ai系列显卡,以等效七纳米工艺为核心,这也就是ai6000显卡项目。
这也反应出来了等效十纳米工艺的特殊之处:表面看性能比十二纳米工艺更好,但是性价比太低!
所以目前智云集团里除了比较特殊的s系列芯片,以及明年准备推出市场的w系列新一代w1060芯片外,还有占用产能不大的eyq系列芯片、zy系列芯片等人工智能终端芯片外,就没有了其他规模比较大的等效十纳米工艺芯片项目了。
不出意外的话,等到明年第二季度开始,随着s803芯片逐步减产,转向s903芯片的大规模量产,虽然会有w1060芯片顶上一部分需求,但是十纳米工艺的自有订单依旧会迎来大幅度减少。
不过也不用担心等效十纳米工艺的产能利用率不足,因为智云集团自己不用,但是其他厂商还会有需求啊!
毕竟对于智云集团而言,等效十纳米工艺是属于比较尴尬的过渡工艺,高不成低不就,成本还高,性价比极低!
但是对于其他厂商而言,这不是性价比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获得先进工艺产能的问题。
因为到明年的时候,不出意外智云集团和水果这两家公司的手机soc将会进入等效七纳米工艺的时代。
而其他厂商短期内想要跟进七纳米时代,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等效七纳米工艺的产能将会有限,他们短期内不可能从台积电或智云微电子里获得产能。
就算能获得少量产能,但是等效七纳米工艺芯片的价格过于昂贵,也会导致他们望而止步!
采用四重曝光搞出来的等效七纳米工艺芯片,其综合成本将会比十纳米工艺的芯片还上涨一大截。
以智云集团的s系列芯片为例子,内部计算该芯片成本的时候,比如开发成本的话,s803芯片的费用被标定为二点三五亿美元,但是s903芯片的的开发成本上涨到了五亿美元。
作为对比,说过那边大概是一亿多和三亿左右!
之所以两家公司的芯片开发成本会出现这个价格差,是因为智云集团的s系列芯片,是包含通讯基带在内的,而通讯基带的开发成本也很贵的。
水果的a系列芯片,则是没有通讯基带,虽然看似a系列芯片的开发成本更低一些,但是如果加上采购的通讯基带,那么汇总起来,其他们的a系列芯片加上通讯基带的成本,其实比s系列芯片还要更贵。
s系列的903芯片,其开发对比803芯片直接翻倍……而且一翻就是好几亿美元。
如此庞大的开发成本增加,如果是产销量低一些的芯片,那么会被这个庞大的开发成本大幅度拉高芯片单价。
同时先进的工艺不仅仅带来研发成本的迅速上涨,同样也带来了物料成本的大幅度上涨。
还是以s系列芯片的内部成本为例,等效十纳米工艺的s803,其物料成本大概是五十八美元左右,但是现在的s903芯片的物料成本预估是七十美元左右,直接上涨了百分之二十。
而同时期的水果的a系列芯片加上他们采购的通讯基带,两者汇总后的价格,会比智云的s系列芯片更贵。
这种昂贵的顶级芯片,也就只有智云的s系列手机,再加上一个水果手机才敢用,并且依靠庞大的销量来摊薄开发成本,并持续降低物料成本,最后把整个成本压低在一个可控的程度。
换成其他芯片厂商以及手机厂商,明年如果敢用等效七纳米工艺的芯片,那毛利率就会变得非常难看,甚至销量低一些就会迎来亏损呢。
当然,他们想要也用不了,因为没有足够的产能给他们用!
在等效七纳米工艺的价格昂贵,同时产能不充足的情况下,很多芯片以及手机厂商都把明年的旗舰芯片,放在了等效十纳米工艺上。
等效十纳米工艺的芯片虽然性价比很低,但是总比等效七纳米的便宜,而且也比12纳米工艺强啊啊……有比没有好!
不过这也只会局限在一些顶级芯片以及旗舰手机上,而对于大部分中低端,甚至部分中端偏高领域的高端手机而言,明年依旧是采用十二纳米工艺为主。
智云半导体方面,还在继续大力推动基于十二纳米工艺的w907以及908这两款芯片呢,隔壁的高通也不例外,同样推动基于四星第二代十四纳米工艺,近期又改口称之为十二纳米工艺的芯片推向市场。
顺带一提,因为智云集团率先不要脸,直接把第二代十四纳米工艺,称之为十二纳米工艺。
一开始四星以及台积电还比较矜持,不好意思跟进,但是后来发现消费者还真就吃这一套,觉得十二纳米工艺比十四纳米、十六纳米工艺更先进!
于是乎,今年开始他们也陆续把基于自家的十四纳米/十六纳米工艺的改进工艺,称之为十二纳米工艺……实际上也就换了个名字,实际区别不大。
现在的几大半导体厂商,对芯片工艺节点的制定,早就变成了商业宣传所用的术语,已经和真实工艺节点没啥关系了。
这也是现在市场上,开始大规模出现十二纳米工艺这种宣传用词,相对应的十四纳米工艺以及十六纳米工艺已经很少人提及了……
按照业内预测,12/14纳米工艺这种工艺节点,其生命周期会非常漫长。
技术成熟、代工费用低,设计成本也不算高,而且产能也相对充足……并且随着先进的等效七纳米工艺成本过于昂贵,这将会导致大量的成熟芯片会停留在12/14纳米工艺这一节点上。
就和现在的二十八纳米工艺一样,别觉得现在这个二十八纳米工艺已经是落后工艺,就没什么市场了……实际上大量的芯片依旧使用二十八纳米工艺制造。
二十八纳米工艺的产能依旧能够为智云微电子的提供大量的营收。
该工艺节点,同样也是四星,台积电,联电,中芯等其他芯片代工厂商的重要营收来源。
而12/14纳米工艺的市场也有朝着二十八纳米工艺市场发展的趋势!
————
一些成熟工艺,对于智云集团而言已经不算什么了,作为一家追求最先进技术的智能终端以及半导体企业,他们的目标始终都是最顶级的技术。
徐申学个人也是如此!
而应用了最先进技术的ai6000就是集中体现!
付正阳道:“ai6000显卡,作为服务于集团人工智能战略的核心产品,为了提升技术水平,提升算力,降低算力成本,我们大胆的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
“除了等效七纳米工艺制造,拥有三百二十亿个晶体管的gpu核心外!”
“我们还给这款显卡搭配使用了智云储存研发的第三代高带宽内存,也就是hbm3内存。”
“第三代的高带宽内存,对比第二代高带宽内存,拥有更高的带宽,并且单枚芯片的内存容量更大,同时也可以封装进去更大的内存容量。”
“所以这一张显卡,我们的显存数量将会达到120gb!”
两者采用3d封装工艺,最后封装出来一个看起来面积比较大的显卡核心,再搭配其他零配件安装在基板上,最后就成为了一张ai6000显卡。
这将会是一张比之前采用十二纳米工艺的ai系列显卡,性能大幅度提升的王炸显卡,其庞大的算力能够为智云集团提供更加充足的算力资源,同时降低算力成本!
别看这种芯片的成本会更高,但是和其提升的算力以及后续的运行成本比起来,这种成本提升不算什么……技术的持续进步,是会持续降低算力成本的。
简单来说,同样的算力以往可能需要五张ai显卡来做到,单张显卡成本一万,总成本算它五万,运行成本每年一千块。
但是现在只需要一张最新的ai6000就能做到以往五张ai老款显卡的事,同时单卡运行成本只有三百块,如此情况下单卡成本那片上涨到一万五,那也意味着算力成本的数倍降低,甚至在部分领域里能够达到十几倍的算力成本降低。
这就是智云集团,内部高度倾向于持续推动工艺进步,ai显卡技术进步的核心愿意……目的很简单的,就是为了降低算力成本。
当然了,这是对于智云集团自家而言,因为智云集团搞人工智能,使用这些ai系列显卡的时候,只计算内部研发以及物料成本……所以算力成本本来就很低。
如果是对外销售的apo显卡,这东西的售价和成本没啥关系,而是基于供求关系。
啧啧,这年头哪怕是外行人都知道,智云集团的apo显卡的毛利率超级高。
apo4600显卡,其物料成本也就一万五左右,但是智云往外卖是十五万……还供不应求,哪怕是谷狗这种大客户都得老老实实排队拿货。
很多人都说,和智云集团的服务器gpu业务以及终端gpu业务的暴利比起来,世界上的各种所谓的暴利生意那都是渣渣,什么军火啊,非法药品啊还有各种所谓的违法生意……全都弱爆了!
同时为了平衡产能,平衡销量,智云集团在给apo显卡的定价上,其实也综合考虑产能,算力成本这些,这也是apo4500显卡,依旧要十万出头,而且还能卖的出去的缘故。
因为从算力成本上来说,用apo4500和apo4600区别不会很大,在不同领域里有着各自的优势,并不是说apo4600就一定比apo4500好了。
智云集团可是同时开卖这两种显卡呢。
智云集团通过控制显卡的售价,把市场上的算力成本控制在一个范围内,并且随着新产品的发布逐步降低算力成本。
这种降低幅度是可控的,幅度不会太大,不可能说直接发布新产品了,就把算力成本直接给你下降好几倍。
真要这么搞,就会把市场给搞乱套了……试想一下,今年费了十亿美元买的apo显卡,这刚用上没多久呢,结果智云明年就推出来了新款apo显卡,而新apo显卡只要两亿美元就能达到去年十亿美元的效果。
那么这个客户所持有的显卡资产,立即就会暴跌百分之八十……这贬值的太严重了。
或者说,两家公司都搞人工智能,同样投入十亿美元,但是就因为间隔了一年时间采购显卡,结果你说先采购显卡的企业是倒霉蛋,只获得了后采购者百分之二十的算力,那么先采购算力的股东们,都得疯掉!
这必然会出现很多企业会有观望心态,等个一年两年,等技术成熟,稳定下来后再大规模投入其中。
所以,智云集团在apo系列显卡的价格控制上,其实是非常谨慎的,其价格体系,并不是按照单纯的成本或利润多寡来算,而是按照算力成本的下降幅度来算的……既倾向于维持一个比较平稳的算力成本价格体系。
这才能够让那些想要搞人工智能的企业,放心大胆的现在就采购apo系列显卡,而不是非要等到几年后。
要的是对方现在就采购显卡,把显卡用上几年后,过几年再采购新显卡进行更新换代。
这样就能够实现一个比较稳固,且有益的算力市场。
不过,这些外部市场环境,和ai显卡没关系,智云集团为了算力的提升,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是拼尽全力把ai显卡的性能提升到了一个极为可怕的程度……毕竟,智云集团自家用的ai显卡,可是成本价,便宜的很,不用担心价格太贵用不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