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少壮派!!!
第590章 少壮派!!!就这样钟兴国在前线浴血奋战,直到他们轮战结束返回原部队。
回到部队后的岗位就调整了,或者说他升职了。
钟兴国原想好好休息一下,度完假期,精神饱满地去新的岗位上履职。
谁知第二天军里就通知钟兴国:停止休假,到警卫二师上任。
钟兴国匆匆坐上车,从接他的师小车班驾驶员处得知,让他立即回师部报到的原因,是李参谋长到学校学习,新来的师参谋长还没有配,只有师长柳原,政委李抗战几位领导在职。
所以要钟兴国赶快到师里参谋部协助师长柳原主持工作。
警卫二师驻地一直在刘家庄,这里是钟兴国最熟悉的地方,他军旅生涯的第一步就也是从刘家庄开始的。
钟兴国眷恋刘家庄里的一切,回到刘家庄,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虽然中断了休假,但是钟兴国心情很不错,因为这里是他的部队,这里有许许多多他熟悉的战友跟领导。
钟兴国回到师里一瞧,与他多年前离开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
原来的老首长们已经离开这里,全是一班朝气蓬勃的“少壮派”。
除师长柳原比钟兴国大15岁外,其他师领导年龄也比他大不少岁,即使这样他们的平均年龄也只有40左右。
柳原可是钟兴国的老领导了,当初钟兴国就是在他手底下成长起来的。
在师参谋部,钟兴国不仅是职务最高的一个,也是年纪最年轻的一个,今年他只有3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绝大多数科长年纪均在35岁左右,其中作训科科长方纪贵只有30出。
别看这些干部年轻,但科长们都是老机关,人人业务熟悉,个个能独当一面。
各科干事虽然年轻,但都是从全师精选出来的,也都具有精干灵活,办事利索的素质。
钟兴国这个师副参谋长,比当特种大队大队长轻松多了。
警卫二师师机关在整个燕大区是比较强的,无论是机关文书,办事效率,待人接物,还是内务建设都做得不错。
在一些具体工作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如每年的新闻报道,战士考学,基层文化,在燕大区都榜上有名。
师一级篮球比赛和其他文娱比赛均获得过全区第一名。
钟兴国到任才3个月,卫戍区里就组织警卫二师到某地进行陆空实兵实弹演习。
这次演习由卫戍区领导孟鲁豫任总导演,作训处长长于淼具体组织实施。
这次演习是一次具有改革意义的实兵实弹训练。
过往的演习都有预案,机关和部队按照预案推演。
而这次演习则没有预案,完全由导演组随机出情况,参演机关和部队根据所出情况临机处置。
这样的演习更逼真、更接近实战。
钟兴国刚前线回来,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所以这次演习对他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事情。
师里对这次演习十分重视,师长柳原,政委李抗战,等师部领导都参加了。
由于参谋部领导只有钟兴国一人参演,所以他在演习中一个人要扮两个角色,既要履行参谋长的职责,又要率领师机关参演。
在演习中,除做好机关演习作业外,还要深入到连队了解情况,既要圆满完成演习任务,又要做到安全无事故。
这次参演的部队是警卫二师五团和师炮兵团。
警卫二师五团的干部战士是从100公里以外的京西驻地,负重步行急行军来到这里的。
9月的北河,雨季还没过完,干部战士冒雨行军演练,露宿在荒天野地的无名山上。
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演习,既要克服气候带来的困难,又要保证官兵不生病,有足够的体力投入演习。
这是考验连队野战生存能力的极好机会。
正式实兵实弹演习这天,气候不错,天空晴朗,阳光高照,当地组织了上千人前来观看。
只见参演部队在空军航空兵强击机和地面炮兵强大火力的掩护下,向山头发起进攻。
一枚枚炮弹落在“敌人”阵地上,随着一声声巨响,一阵阵尘土飞扬,演习部队穿越在尘土和烟雾之中,最终攻克了“敌人”的阵地,把胜利的红旗插到了主峰上。
部队演习逼真,赢得了观众们的热烈赞誉。
在这次演习评定中,钟兴国负责的战时参谋部工作获得优秀。
演习既完成了任务,又做到安全无事故,没翻一车,没伤一人,还为其他部队摸索了经验,检验了成立不到半年的师团新班子的作战指挥才能。
演习结束后,区作训处将情况总结上报,被总部在全大区转发。
钟兴国在师副参谋长的工作上是越干越出色。
深冬时节,寒风凛冽。
一场特战分队反恐训练,在卫戍区警卫二师训练基地展开。
激烈对抗中,狙击手韩鹏飞一枪击毙“敌”头目,其他队员迅速多路突进,立体围歼溃退之“敌”。
钟兴国站在指挥台上,目光如炬,密切关注着训练场上的每一个细节。
他手中的对讲机不时传来各分队的情况汇报,他的指令简洁而有力,指挥若定。
寒风呼啸,但他仿佛不受影响,神情专注而坚定。
就在此时,情报组突然传来紧急消息:“‘敌’方在西南侧高地增派了一支精锐小队,试图反扑!”
钟兴国眉头微皱,立即下令:“韩鹏飞,西南高地,目标敌狙击手,立即清除!二队迂回包抄,三队正面压制,务必在十分钟内解决战斗!”
韩鹏飞接到命令,迅速调整位置,匍匐在雪地中,瞄准镜中的十字线稳稳锁定目标。
随着一声枪响,敌方狙击手应声倒地。二队和三队按照计划迅速行动,成功将敌方精锐小队围歼。
整个战斗过程行云流水,展现了特战分队的高超战术素养和默契配合。
训练结束后,钟兴国召集全体队员进行总结。
他站在队列前,语气沉稳:“今天的训练大家表现不错,但仍有改进空间。
特别是协同作战的节奏,需要更加紧密。
接下来,我们要针对性地进行专项训练,确保实战中万无一失。”
队员们齐声应答,士气高涨。钟兴国看着眼前这群精兵强将,心中充满信心。
他知道,只有通过不断的锤炼,才能在真正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警卫二师自从钟兴国上任副参谋长开始,日常训练量大曾,一切都向实战看齐。
今年冬天,宋小军来到父亲的老部队参军,成为警卫二师五团的一名战士。
时间一晃就到了九一年年底。
宋小军在部队迎来的第一个春节,会成为他记忆中最难忘的一个节日。
连队里过年,就是三件大事,打扫卫生,文娱活动和包饺子。
没有张灯结彩,贴窗贴福字,只有一块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上一对大红灯笼,写上了欢渡春节四个字。
算是增添了过年的气氛了。
营房里的卫生天天都打扫,溜干净的,最主要的是个人卫生——洗澡。
每个营只有一个大浴池,最大容量能洗40多人。
要过年了,洗个澡也要排队。
就说宋小军刚到部队第一次洗澡吧,临出发前,班长告诉大家,不穿军大衣,那里没有那么大放衣服的架子。
两个人带一个洗脸盆,拿好自己的肥皂和毛巾。
宋小军他们连的驻地在团部的小后山,四五里地。
用不上半个小时就走到了。
洗澡是按照顺序洗,等三排到达浴池门口,一排的己经洗完了,等待集合回连队,浴池门口有特务连的战友在执勤,戴着袖标。
宋小军他们班长是特务连警卫排抽调到新兵连的,认识他们,特意嘱咐照看好我们班的衣服。
过了十分钟左右,宋小军才开始往里进,进到更衣室一看,好大的屋子,四面墙上全是放衣服的木头架子。
架子有四层,底下那层放着大头鞋,虽然是洗澡,依然排列整整齐齐。
地的中间放着两排带靠背的木条长椅子,坐在那里脱衣服,然后按照顺序放到架子上。
屋里能有二十多人。
有的脱衣服,有的穿衣服,忙忙乎乎好不热闹。
脱完衣服,迅速进到浴室,因为那间更衣室虽然说有门有窗户,但不是十分暖和。
浴池里面雾气腾腾,几十个小伙子,生龙活虎地,像下饺子似地进到池子里。
水没有那么热了,有的站着有的蹲下去,个子高的座在里面,每蹲下一个人,那水位就涨一块,一个挨一个,一会就挤满了。
想把腿伸开那是不可能的,那池子里的水就溢了出来,把放在池子边上的肥皂都给冲跑了。
那池子是水泥磨光的,也没贴磁砖,自然色,这年头条件就是这样。
这时就听班长说:“八班的再泡十分钟,泡好了出来搓。”
过了一会,外面就又有一拨人往里进,池子里出去了一拨,又进来一拨,这时候班长召呼宋小军他们赶快出来。
出来以后班长告诉宋小军他们,两人一伙互相搓后背,搓完之后用洗脸盆接水冲洗,不要等淋沐喷头。
这时宋小军才看到,那池子一边,只有四个淋沐喷头,许多人打完了肥皂,等待着冲洗。
难怪班长安排带洗脸盆那,用水龙头接上一盆水,往身上一冲就都干净了。
整个一次洗澡,就像进入到流水线一样,半个小时出来了,穿好衣服在外面等待,还好天不算太冷。
等全排都快洗完了,宋小军他们班还有一个姓王的北河战友没有出来,这时班长进去了,过了一会,他领着他出来了,看见他满脸的不高兴,很委屈的样子,全排列队回营房。
回来以后宋小军一问,才知道,他洗澡时找不到自已的毛巾了,不知谁的旧毛巾放在池子边上,没人要,没有办法就拿回来了。
说着说着委屈的要哭了。
一条毛巾不值多少钱,关键是全连捡查内务,评比卫生,大家的毛巾都是白的,面他的又脏又旧,影响全班的成绩。
到了年三十这天,炊事班的炊烟比往常更早升起,袅袅飘散在营区上空,似在召唤着家的温暖。
各班战士们齐聚食堂,一场热闹非凡的集体包饺子活动开始了。
大家挽起袖子,和面的、剁馅的、擀皮的、包饺子的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
宋小军笨手笨脚地捏着饺子皮,看着身边战友们包出的一个个饱满而规整的饺子,心中既羡慕又着急。
班长笑着走过来,手把手教我:“别着急,新兵蛋子,包饺子也讲究个技巧,就像咱站岗一样,得稳得住。”
在班长的指导下,宋小军的饺子逐渐有了模样。
不多时,一排排形态各异的饺子摆满了案板,它们像一个个等待检阅的士兵,承载着年轻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与欢乐。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拉歌比赛的前奏在营区奏响。
各连队整齐列队,歌声此起彼伏,《团结就是力量》《打靶归来》……歌声似要冲破云霄,震得空气都在颤抖。
宋小军他们扯着嗓子唱,用尽全力喊,每个人的脸上都涨得通红,青春的激情在这激昂的歌声中肆意飞扬。
平日里严肃的吴连长此刻也像个孩子,挥舞着手臂为他们打拍子,眼神中满是骄傲与自豪。
那嘹亮的歌声交织在一起,驱散了冬夜的寒冷,让整个军营沉浸在一片火热的氛围中,仿佛这不是寒冬,而是生机勃勃的暖春。
晚会现场,彩带飘扬,简易的舞台上灯光闪烁。
战友们各显神通,有幽默风趣的相声表演,逗得大家前仰后合;有悠扬动听的吉他弹唱,旋律在空气中流淌;
还有刚劲有力的武术表演,引得阵阵喝彩。
宋小军也参与了一个小合唱节目,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战友们那一张张熟悉而亲切的脸庞,紧张感瞬间消散,满心都是自豪与温暖。
这一刻,他们忘却了训练的疲惫,忘却了离家的思念,尽情享受着这属于我们军人的独特晚会,笑声、掌声、欢呼声,汇聚成一曲最美的乐章。
晚会上的猜灯谜活动也别有趣味。
红红的灯笼下挂着一张张写满谜语的纸条,大家穿梭其中,或皱眉思索,或恍然大悟后欣喜地跑去兑奖。
那些灯谜涵盖了军事知识、传统文化、生活常识等各个方面,既有趣味性又充满了知识性,为晚会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文化气息。
最让宋小军激动的是用ic卡给家里打电话。
拿着那张小小的卡片,排着队等待时心中五味杂陈。
当终于听到电话那头熟悉的声音,宋小军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
父母的叮嘱、家乡的年味,顺着电话线传过来,宋小军诉说着军营的生活,告诉他们自己在这里很好,很充实,让他们放心。
这一刻,思念在电波中传递,家与军营的距离似乎也不再遥远。
第一次在军营过春节的宋小军,心想着军营里的春节也是这般热闹喜庆。
晚会接近尾声,大家开始打扫卫生,有的战士嘴里还跟着哼唱:“难忘今宵,难忘今宵……”突然,“丁零零”一阵急促的警铃响起。
这是紧急集合的警铃!
宋小军他们连队是应急支援分队,需要随时处置节日期间的突发情况,可谁也没想到,紧急集合竟然发生在除夕夜。
大家闻令而动。
吴连长看着大家一个个手忙脚乱地跑出来,一言不发。
人齐了,他一一检查,有个战士迷彩服都穿反了。
吴连长讲评:“战备观念一点都不强!”
解散后,大家回到宿舍,宋小军准备解衣休息。
有个老兵提醒他道:“先别睡,没听到连长讲评吗?别放松警惕,一般要紧急拉动3次呢。”
果然,半小时之内,警铃又响了两次。
“这下应该不会再拉集合了,时间不早了,能睡一会儿是一会儿。”
等第三次解散后,宋小军嘴里嘟囔着,脱掉衣服准备踏踏实实睡一觉。
正睡得迷迷糊糊之际,警铃又响了!
宋小军一个激灵从床上弹起来,赶紧穿衣服,打背包,往集合地点跑。
看来这次吴连长是不按套路出牌了。
集合完毕,看着睡眼惺忪的宋小军他们,吴连长大声说:“同志们,敌人可不管你睡没睡觉。记住!我们最困乏的时候就是敌人进攻的最佳时机。”接着,吴连长宣布队伍解散。
这下没人再敢睡觉了。
宋小军他们就这样穿着衣服躺在床上,在黑暗中睁着眼,屏气等待。
宿舍里安静极了,过道尽头的水房里,不知哪个坏了的水龙头,还在滴答,滴答……
这一晚,宋小军都记不清究竟拉动了多少次紧急集合。
最后一次集合时,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倦,但没人敢懈怠,都动作麻利,整齐列队。
吴连长站在队伍前,沉寂了很长时间才发话。
“今晚的紧急拉动训练本来计划是3次,但是我们拉动了10次。‘狼来了’说3次以后就不会再有人相信,但是军人要对每一次拉动全力以赴,像猎人一样‘睡觉也要睁只眼’。
对军人而言,国防安全可没有节假日。
刚才大家都听到了春晚的歌曲《难忘今宵》,我希望这个除夕夜,能成为大家最难忘的除夕夜,能让大家时刻牢记:我是一名军人,一名守护国家安全的军人!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宋小军他们嘹亮激昂的回答,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嘴里呼出的白气,在冰冷的夜色中蒸腾。
军营的年味里有坚守。“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往往越到节假日,战备值班越不能松懈。
因为,在军人的字典里,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两种状态。
万家团圆时,将士备战忙。过节、休假只是“准备打仗”叙事里的一个句读、一首插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