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真的是忘了。说着,她把“客户”的标签删掉。
删完标签保存,舒时燃正要抬眼,看到视线里那握着手机、骨节分明的手的手指滑动了两下。
刷新后,季析的屏幕上出现了她刚发的那条朋友圈。
现在可以看到了。
舒时燃收回落在季析手机屏幕上的目光。
因为窘迫,她一时没有说话,下意识地点了几下手机,回到朋友圈首页刷了一下。
最上面就是她两分钟之前发的那条朋友圈,接下来就是季析发的。
他也是一张结婚证的照片,配上三个字——结婚了。
他们两人是差不多时间发的,照片里是一样的背景,很明显是在一个地方拍的。
舒时燃在季析的朋友圈下看到了吴天齐的评论。
吴天齐:够能瞒的!!!
给季析这条朋友圈点了个赞后,舒时燃收起手机。
季析注意到她的动作,掀了掀眼皮,看着她。
舒时燃这会儿才意识到他们坐得很近。被沙发围出的空间有点逼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眼下。
她眨了眨眼,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
都过十一点了。
季析没多说什么,“我打个车送你。”
他们都喝了酒,不能开车。
舒时燃:“我自己打车就行了。”
季析起身,影子罩在她的身上。
“真拿我当客户?”尾音上扬。
舒时燃一噎。
怎么还没翻篇。
她有点没好气:“我不会这么晚在客户家。”
季析轻笑,“走吧,这么晚了,我不放心我刚公开的老婆自己打车回家。”
第27章
舒时燃到家后, 酒后的困劲就泛上来了。
朋友圈很热闹,还有几条私聊,她都没回, 直接去洗了个澡,然后关机睡觉了。
一觉睡到第二天十点多。
醒来后,舒时燃躺在床上,拿起床头的手机开机。
先是好多条未接电话的提示争先恐后地跳了出来。她看了一眼, 又打开微信。
昨晚那条朋友圈很多人点赞和评论,熟的不熟的都有。
舒时燃大致看了看,然后退出去回消息。
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是她的舅舅薛胜。
她坐起来,接通电话。
“舅舅?”
“燃燃,我听薛芙说了才看到你和季析的朋友圈, 你们领证了??”
舒时燃:“是的。”
薛胜:“怎么这么突然?把我吓了一跳。”
舒时燃:“我们觉得挺合适,也到年纪了, 就领证了。”
这件事对薛胜的冲击相比别人要稍微小那么一点, 而且他本来就希望他们两个能成。
惊讶之后,薛胜很快接受了。
“改天叫上季析,我们再一起吃个饭。”
舒时燃:“好的舅舅。”
薛胜:“那就这样。”
要挂电话的时候,彼端传来薛芙的声音:“早点安排啊姐,我马上要回美国了,还没见过姐夫呢!”
打完电话, 舒时燃看到郑听妍在小群里问她醒了没有。
-舒时燃:醒了。
-郑听妍:你一关机, 很多人问到我们这里。
-郑听妍:你跟季析结婚的消息真的非常劲爆。
-舒时燃:给你们添麻烦了。
-郑听妍:没有啦。
-郑听妍:你是不知道昨晚有多热闹。
-许萦:昨晚季棠还发消息问我了。
-许萦:听说季家那边很生气。
舒时燃想起吴天齐过生日那晚在酒吧偶然听到的季棠说的话。
季家和季析已经彻底翻脸,并且对他没办法, 还要忍着气拿他的钱。唯一还能让季家感觉到优越的是季析那私生子的身份。
结果季析转头跟她结婚了,季家的人当然会生气。
不过季家什么反应跟她没关系。
-郑听妍:还有赵思玲。
-郑听妍:听说她昨晚气得发疯哈哈哈。
**
春项每周一早上都会开个集体会议, 各个项目的人只要没出差,都会参加。
今早开会的气氛不同寻常。
等会开得差不多了,舒时燃对上大家八卦的目光,说:“我结婚了。对方你们很多人都认识,是季析。中午我订餐,请大家吃饭。”
事务所一共不到20个人,八卦本来就传得快。
况且舒时燃的那条朋友圈也没屏蔽他们。
整个周末,春项的各个小群里都在八卦,沸沸扬扬。
“好耶!”
“恭喜sharon。”
“新婚快乐!”
“恭喜恭喜!”
……
开完会,戴姣跟着舒时燃去了办公室,说起周五晚上的后续。
“跟姓严的一起的那个女的是不是跟你有仇啊?”
她说的是盛瑶。
舒时燃:“我跟她的好朋友一直不对付。”
戴姣:“怪不得。她是不是看上季析了啊。”
舒时燃刚把一叠方案放到办公桌上,手上的动作顿了顿,想到季析那张招风惹草的脸。
“那就不知道了。反正她的好朋友是对他有意思。”
戴姣“啧”了一声,说:“还有那个姓严的,你走后他一副面如土色的样子,也不知道给谁看,莫名其妙的。明明是他自己劈腿。”
舒时燃:“他怎么样都跟我没关系了。”
戴姣点点头,“我跟他说了,别来沾边。”
她又感叹:“不得不说,季析这样的男人真的太会了。他当着姓严的还有那个女人的面喊你“老婆”的时候我激动得都要叫出来了,太爽了。真的很难让人吃得消啊,难怪招女人喜欢。”
季析一直都是这样,清冷浪荡,游刃有余。
舒时燃想起自己当时的鬼使神差,给自己敲了下警钟。
那可是华尔街的浪子,当然会。
看舒时燃晃神,戴姣好奇地问:“你们后来一起回家了?”
舒时燃:“……是各回各家。”
下午,吴天齐来到舒时燃的办公室。
“sharon,我把周五听讲座的心得发给你了。”
舒时燃点点头,“我来看下。”
她在电脑上打开吴天齐的文档,发现字数比她想的要多。
“你写得还挺认真。”
吴天齐:“那当然。”
而且这篇心得是他在很艰难的环境下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