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大明嫡长子 > 大明嫡长子 第85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大明嫡长子 第856节

    这番话一说,欧阳铎心中有几分亲近之意,
    因为顾人仪这个人在他面前真实了。
    所以忍不住有一种知己相遇的感觉。
    但正要放松之间,忽然惊醒:一朝首揆怎么会如此简单?
    别的不说,交浅言深这种忌讳他肯定明白,而之所以看起来说了心里话,大概也是一种‘话术’。
    这样想来他不禁佩服,不愧是人精中的人精,只见面的几句话就快赢得他的‘好感’了。
    不过,他能混成阁老也不简单,毕竟识破了嘛,然而逢场作戏,识破也只能当做未识破。
    “顾阁老见谅,原先下官一直在地方,还真是有些误解……不过今日听阁老之言,方知阁老也是性情中人。既如此,下官也就不隐瞒了。”
    顾人仪一摆手,“有什么事情尽管讲就是。”
    “便是这全国道路网建设指挥部指挥使一职……这完全是个新生的职务,在此之前还未有过,而皇上又期许甚重,下官心中倍感压力,不知如何才能做到尽善尽美,若是顾阁老有所见解,还请不吝赐教。”
    “赐教谈不上,其实皇上应当也与崇道说了吧。”
    欧阳铎点头,“说了。总体就是那首汴河怀古。”
    说起诗词,顾人仪这个大学士当然没问题,他感叹念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千百年来,朝代更迭,天下几经易姓,但留下这等惠民之业的却是不多,皇上是希望崇道将此路修成,千载万世之后也仍是大功一件。”
    这首诗前两句知道的人多,后两句则少。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意思是若是隋炀帝的目的不是贪图龙舟宫殿这样的享乐,而是为了天下、为了百姓,那么他的功劳就可以与大禹治水相媲美了。
    “皇上确实是此意。而且就是不要‘水殿龙舟事’,至于具体如何做,皇上并无要求。”
    顾人仪并不意外,转而:“崇道有何为难之处?”
    “以往门前冷落鞍马稀,如今却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了。”
    这都是引用,表达的就是现在他那里的热闹意思。
    “进谏是常有的,合则用,不合则弃。”
    欧阳铎有些苦恼,“可下官初入内阁,正是风秀于林之时。”
    顾人仪意思很简单,你管别人怎么说,你觉得可以就接受,不可以那就拒绝。但实际上他或许是能做到,现在圣宠正当时,得罪了什么人都没关系。
    但欧阳铎本就年轻,还突然拔擢为内阁,有些‘生意’他如果不同意,万一得罪了什么大人物,那就麻烦了。
    这个倒不是说他胆子小,或是不够硬,实际上正常人都要考虑考虑的,似海瑞那种不管不顾的向前猛打猛冲的人,相当稀少。
    既然是这样,顾人仪就说起另外的话。
    “当初,我与子衡(王廷相字)向皇上推荐阁臣,我们两人都没有推荐你。即便把范围放在地方督抚之中,我们也没有想到你。你能入阁,是陛下亲自简派,陛下说欧阳铎是个办实事的。”
    他摆了摆袖子指了他一下,“这就是你在陛下心中的评语。这个指挥使的确惹人眼红,而且这才刚刚开始,后面更不知多少人等着、盼着要从这里弄到银钱。你是财神爷,若说没有压力那是不正常的。不过既然入阁,便没有轻松的事。陛下为了什么要你入阁来了?难道只是缺个票拟的人吗?”
    说到这里他低头长叹,“还是那句话,至今千里赖通波。只要想着这个,即便有些小错,陛下也不会过多追究的。”
    欧阳铎有些百感交集。
    其实顾人仪说得很模糊、也很隐晦,他没有提清廉这等很具体的词,实际上是提点他做官要和光同尘,因为这项大事不知有多少困难,所以不能把所有人都得罪死,否则修不成路,光留一个清廉之臣给皇帝有什么用?
    “下官明白了。”
    顾人仪追问了一句,“真的明白了?”
    欧阳铎笑了一笑,“明白了,顾阁老要谏言陛下多造战船,下官可随同上奏。”
    顾人仪一愣,这家伙倒也是个妙人。竟然还记得先前说过的战船的事,看来……他是真的明白了。因为他明白这件事是自己的一种……怎么说,灵活性。而既然他能明白这个词,想必他也是具备的。
    但他表面上还是如常,“崇道是该一同上奏,多造战船你才有南洋工可使。”
    “正是,正是。”
    现在才来第一批,欧阳铎还等着后面的呢,等他完成这个工程,所能通达的地方可比运河远得多了!
    第九百五十四章 正德三十五年之军事与疆土
    十三年后,用传统纪元是为正德三十五年,在西历中属1540年。
    这一年,皇帝满五十岁整。
    这个岁数与他的父亲、爷爷以及祖爷爷相比都是较大的了,况且五十岁本就属于高寿。
    弘治四年(1491年)10月26日,正德皇帝出生在紫禁城。
    所以正德三十五年朝廷有一个绝大的事项就是皇帝的万寿圣节,一应准备基本从年前就开始了。
    不止如此,所有在外办差的皇子、勋贵、大臣也都有返京的计划。
    天子虽不赞同为了过个生日就这么大动干戈,而且要得花个两三百万元,实在是有些浪费。
    但礼部尚书顾鼎臣和左都御史杨慎带头反对,
    他们认为皇帝本身是五十大寿,御极天下又满三十五年整,这在中外百姓看来都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大事。
    该办而坚持不办,会使民间生出议论,妄议宫中之事不说,说不得还会传出什么闲话来。
    外国人就更加注意着这里,既然大明是天朝上国,文化最繁荣、科技最先进、国家罪富有,可带领臣民创造了这一切的伟大帝王竟然连五十岁的大寿都不过……这实在说不过去,总是需要一个理由的。
    他们甚至会想,会不会是皇帝身体又不好了?
    正德三十一年的时候,朱厚照生了一场大病,他自己觉得应该是上了年纪,身体机能衰弱所导致的,病症就是眩晕、头痛,且几个月都不好,朝政都因此受了影响,疼痛倒是没有的,他本来以为应该是高血压,但后来也没有复发过,所以也就逐渐淡忘了。
    除此之外,朝臣反对的另外一个理由,就是希望皇帝在万寿圣节上展露一下自己的良好的精神状态。因为他们都发现,在大明的对外交往之中,皇帝本人已经化身为一个符号,所以他在,就是不一样。
    当然了,与民同乐,普天同庆这种理由也是要说说的。
    后来朱厚照觉得也有些道理,倡导勤俭节约不是说始终都要清贫度日,该高兴的时候不该憋着,弄得上上下下都很难受也不对。
    于是,这事就这么成了。
    所以说今年的10月必然是热闹的很。
    而那些戍守边疆的将领怕是要辛苦些,赶一趟远路了。
    如今的大明,最北端伸展到当年苏武牧羊的北海以北的一百里远,那里的土地终年寒冻,无法种植与耕作,但皇帝下令在北海的北岸建立了大小十三座哨所和城堡。
    里面也不是常年有人,基本只在夏季的时候由臣服于明朝的布拉特部落派人戍边,就为了这一条,布拉特部落每年可以从大明获得三千只羊,两千吨盐和一些棉衣、棉被等物资。
    像是这种区域,你一定要打服他们,或许可以,但怎么守得住呢?而且派兵过来所耗的岂止这些物资?
    所以刚柔相济绝对是现实中需要采取的上佳之策,神挡杀神,佛挡杀佛那只存在于无脑幻想之中。
    出了这些东西,大明的要求很简单,第一就是宣布臣服于大明,并且四周领地全部属于大明,只不过是皇帝赐给你们在这里放牧;第二,就是不能违反明廷关于蒙古各部落不能无端相互攻伐的绝对禁令。
    这一点,已经草原上证明过好几回了。每当有部落首领想要吞并别人的草场,扩充自己的实力,他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正德大帝对其坚决打击。
    所有这些战役都是由一人操刀,便是当今最能打得武将,皇帝的四儿子,亲封豫亲王!
    此外,还有一个条件,就是要出人,男的要青壮子弟,女的要妙龄少女。这项政策被定名为抽丁,在许多地方都已推开了。
    其缘由便是因为统治蒙古草原必须要完成的一件事,就是不能放任他们的人口扩张。虽然说起来有些残忍,但朝廷必须配备有‘减丁’政策。
    后来的清廷就是这么干的。
    这些丁口献出来主要有两个去处,第一是大明缺乏劳动力,朱厚照还是小看了产业发展的后劲,大生产时代,劳动力始终都存在紧张的局面。
    第二就是参军。
    正德三十五年的大明在西北、正北、东北三个方向分别建有大军区,其中西北方向规模最大,新疆军区共有12万装备精良的骑兵。
    正北方向次之,共有10万兵马驻扎于河套。
    辽东方向最少,有3万人马驻扎于奴儿干都司治所。
    总共是25万装备有精良战马、鲁密四代火铳、超级大炮的精锐军人。
    但这些军队中主要人员还是汉人,蒙古各部落的青壮真正聚集的地方是豫亲王手下的20万西征大军。
    没错,皇帝除了封给老四一个亲王称号外,还封了他为西征将军,并在复名大唐安西都护府之后再封他为大都护,代表皇帝行使位于西至里海,冬至新疆天山山脉的一大片区域的治权。
    不必怀疑,这是一个实力强大的皇子,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会汉语、蒙语两种语言。
    也有人建议朱厚照,四皇子有蒙古血统,又骁勇善战,蒙古部落一向推崇这种首领,所以不该给他这么大的军权。
    万一草原上那帮人给他来个黄袍加身你怎么办?
    但朱厚照没听,大明要想组建这样力量强大的西征军队,人数规模肯定要上去,总不能像是当初征哈萨克汗国那样弄个六万人,那两场激烈的战斗一打就没后续了。
    而二十万兵马,不交给儿子,难道交给外姓人啊?
    至少他和老四父子之间这些年还是很好的。
    再者说老四就是能打胜仗,不给他给谁?
    当然,要说他完全没防备那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所有生产火铳、火炮、子药和炮弹的工厂与技术一直都是绝密,而且技术工人一直把控的很严。
    皇帝嘴上说着汉蒙一家,实际上并不允许外族人接触这些东西。
    而会打仗的将领一定明白,火器出现以后,战场逻辑已经不再是谁的骑射好谁就能赢了。
    明朝的军事理论也在朱厚照的引导下往这方面发展,虽说不是武器决定论,但热兵器时代的作战武器弹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皇帝在正德二十七年下了一个明确的旨意:所有负责生产火器的官员、衙门不得与在外驻守的将军有任何公开或不公开的联系。
    理由很简单,也很直接,为了江山稳定,为了皇帝自己的位置坐得稳。
    这没什么好隐瞒的,边军将领自己也不准去打听这类事,给你什么你用就是了。
    以至于到现在,生产这些武器的工厂位置成了朝廷的军事机密。
    老四二十万西征大军的火器供应就是从新疆运过去的,在当地生产、调试、入役这倒是很经济、也很方便,对啊,等他们这一代人走了,更方便后面的人直接独立分裂,甚至转过头来打你。
    这是在西边。
    东边区域,奴儿干都司的辖区向东至苦兀岛,向西至斡难河,南接图们江,向北则是外兴安岭,再北方那里实在是人迹罕至,连渔猎民族都不乐意去。
    奴儿干都司同样被强化了一轮控制,经过成化犁廷以后,东北并无强大的反抗力量,所以几十年来朝廷做的就是进一步把官僚体系搭建起来,同时把‘抽丁’的政策带到了这里。
    20万西征大军中,约莫一万人也是这里补充的。
    至于朝鲜已经被《明约》在经济层面纳入中原地区,政治层面它原本就是藩属国,而且是和琉球一样比较忠心的藩属国,国王继位需要过问大明皇帝,汉字、货币也全和中原一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