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吾兄刘玄德 > 第102章 举族来投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2章 举族来投

    刘怜显然还是高估了简雍的进度。
    简雍自三四月间开始,就陆续收到刘怜的书信,到现在已经接近半年的时间了。
    自去年下半年刘怜入青州,河间地区的事务全由他一手打理。
    简雍在河间,不仅要修建刘苌的慎陵,还要根据刘怜留下的名单,四处收罗河北的名士、名将。
    一开始,许多人对刘氏兄弟都不屑一顾,可随着时间的发酵,刘怜升任青州牧,刘备假节督青徐军事,二人一文一武,成了青徐大地的无冕之王,风头直追一门三州牧的牟平刘氏叔侄。
    这让原先那些不屑一顾的人,渐渐地心思活泛起来,比如那个历史上以巧变着称的五子良将——张合。
    去年刘怜在河间的时候,曾经亲自去张家拜访过他,可那时他借口年纪尚轻,才疏学浅,婉言谢绝了刘怜的邀请。
    随着刘氏兄弟声名鹊起,逐渐成长为军政一体的封疆大吏,河间张氏众人不由有些后悔。
    刘氏哥俩起步阶段,自己对他们爱答不理,现在隐隐已经有些高攀不起的架势。想通透的张氏族长立刻派遣张合,率领家中的几百护卫,带着辎重粮草前来投靠。
    张合倒是没有直接前往青州,而是先到简雍所在的工地拜访。
    简雍也不跟他客气,一应护卫包括张合本人,都被他扣在了慎陵的工地上,没日没夜地赶工。
    张合知道这个简雍跟刘氏兄弟关系莫逆,所以也不敢得罪,只能随他去。
    冀州眼下的局势比较特殊。
    皇甫嵩身为皇帝亲封的冀州牧,却一点权力都没有,冀州的兵马、政务,全在前刺史王芬的手中控制着。
    自改史为牧之后,前冀州刺史王芬因为没有下一步的任命,所以依然呆在刺史府不动弹。由于冀州的世家大族都十分支持他,新官上任的皇甫嵩也拿他无可奈何,只能把州牧治所搬到了馆陶,眼不见心不烦。
    明明冀州牧在馆陶办公,可冀州各地的公文,却不约而同地往邺城前刺史王芬那里送,这让皇甫嵩心中十分火大,隔三差五就向洛阳上疏,痛斥这些郡守、县令。
    这些奏疏进了洛阳,在尚书台就被扣下了,根本就到不了皇帝的眼前。
    也因为如此,尽管皇甫嵩已经当了半年的冀州牧,对冀州的掌控依然极其有限。
    不同于刘备、刘怜需要专注于青徐两地的事务,简雍在河间的工作甚是清闲,所以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收集河北的情报,拉拢河北的豪杰。
    不仅五子之一的张合主动来投,清河朱氏也派了朱灵带着家中侍卫前来投奔。
    对于他,简雍自然也是来者不拒。
    七八月的时候,简雍又一次收到了刘怜的来信,信中把青州局势说得糜烂不堪,随时都倾覆之危,急需他前去帮忙。
    对着刘怜的这套说辞,简雍是一个字都不信,可在河间修陵也确实无聊。他之所以留在这里迟迟不出发,是在等候幽州的刘元起、刘雯等人前来汇合,一起将刘怜手中的作坊、商队转移到青州。
    原本他是想让刘怜调些兵马,沿途一路护送。可眼下手中就有张合、朱灵两人可用,又有数百名精壮护卫,自然也就不用刘怜派人来回折腾。
    八月底,几乎就是刘怜在威海送别大军的时候,河间县也汇聚了一大批拖家带口的刘氏族人。
    简雍跟刘元起商量之后,决定留下一个德高望重的管家,带着少量的工匠继续监督慎陵的修建,其余众人全部跟随队伍,南下青州与刘怜汇合。
    他们两方人马几乎同时出发前往临淄,可行进速度却大相径庭。
    刘怜手下都是精锐护卫,各个弓马娴熟,赶回临淄只花了五六天。
    简雍他们的速度可是慢了许多。这一路不仅有老弱妇孺,还有不少作坊使用的大件器物,拖慢了行进速度,一天只能走二十来里。
    一行人南下七八天,方才穿过德州,进入平原郡境内。
    “元起!多年不见,风采依旧啊!”
    “子平!”
    刘元起、刘子平二人也有十多年没有见过,老年重逢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队伍行进速度甚慢,不宜过多耽搁。只留下刘元起、刘雯在平原稍待些时日,其余大队人马依旧慢吞吞向齐国境内前进。
    刘怜满心欢喜地回到临淄,以为能见到简雍这个最佳损友,可是却扑了个空。
    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九月都过半了,仍不见他来临淄越自己汇合,气得他跳脚大骂,恨不得亲自赶赴河间,把他绑来。
    “启禀州牧,平原刘郡守有书信传来!”
    刘怜接过信简,只扫了一眼,就噌的一声站了起来,急冲冲地问道:“信使在何处?”
    “就在屋外!”
    “快把人叫来,本州牧有事问他。”
    “是!”
    少顷,有一信使满面倦色,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就要对刘怜行礼。
    刘怜赶忙上前拉住了他,直接问道:“信中说吾父母、妻子与简雍一道,包括大量刘氏族人,已经到了平原郡,正向临淄赶来,此事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小人临来之时,队伍已经在安德港登船,此时恐怕已经顺流而下,到了乐安境内。想来最多再有大半月,就能抵达临淄。”
    “好!”刘怜兴奋地一拍手:“来人,将这位信使带下去好生安顿!”
    说完,他便兴冲冲地跑出住所,向陈纪等人办公的府衙跑去。
    “元方,元方!”
    人未至,声先到。不用猜,这一定是自家那个甩手州牧刘怜到了。
    这些日子,陈纪等人是痛并快乐着。痛的是府中人手不够,且新人太多,劳心劳力不说,还总会出岔子;快乐的是,自家州牧对他们完全信任,从不指手画脚,他们可以完全按照心中的美好愿景,发挥自身才干。
    刘怜无视了他们脸上悲愤的表情,直接道:“吾父母与妻子、族人离开幽州老家,南下前来投奔,此时已经抵达乐安境内。吾欲征调一些骡马、大车,前去接应。”
    陈纪等人对视一眼,主簿高堂隆起身道:“此时已经接近入冬,城内的骡马、大车多已经派发出去支援屯田、徭役,短时间恐怕凑不出许多来。”
    刘怜闻言脸色一下子垮了下来。可高堂隆所说的乃是事实,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无奈地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反倒是一边的兵曹薛悌说了一个好消息:“武安国将军在外巡视多时,此时正在乐安境内准备返回。他军中辎重粮草消耗大半,定有许多空置的大车。州牧何不发信与他,使其前往接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