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青山绿水有卧龙(下)
杨林有些惊讶的看着萧文远,暗道这个秀才不简单啊,仅凭他说的十六字平叛方针就可以看出他是个人才。在这个交通不便信息不发达的时代他竟然有这样的见识,真是难能可贵呀。“先生可否将十六字破敌之策详解?”杨林现在对萧文远的破敌方针很感兴趣,他想知道如何实施这些办法。也要进一步考验他的才能。
“大人抬爱,学生就当仁不让,献丑了!”萧文远将束腰布带紧了紧道:“自古以来,不论是倾国而战还是剿除叛逆,均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三点,尤其是人和极为重要。安邦彦本为水西宣慰司土同知,是原宣慰使安尧臣的侄儿,安尧臣死后利用手中兵权趁机上位,名义上宣慰使一职仍由安尧臣儿子安位承袭,可惜其年少不能掌大事。其母奢社辉又与安邦彦关系不清不白,所以安位必心怀怨恨。大人可在这点上大做文章!仅此一点,我们在人和上先占了一丝先机。也就是利用他们的矛盾挑拨离间,互相猜疑。因安邦彦是首逆之徒,所以其必死!只要他死,其他人不足虑也!这就是‘打击首逆’之意。再谈‘分化附从’,协助安邦彦起兵的大小土司头人,除安效良尚有勇谋外,其他诸人皆是匹夫之徒,毫无远见和持久行事方略。大人可根据实际情况,或是以利诱之;或是以害趋之;或是以武除之,事必成!这在人和上我们再占一丝先机。三谈‘拉拢豪强’,川滇黔三地各族土司头人多如牛毛,纷杂繁乱互不统属,其中不乏心向朝廷之人。大人可晓明厉害,许以重利或是便宜,联合他们围剿安逆,即使他们仅是摇旗呐喊观敌瞭阵,安逆也无法在他们所属之地立足。这在人和上我们又占一丝先机。四谈‘惠利于民’,此点极为重要。安邦彦起事之兵多为山野村民,无外乎被其许以重利蛊惑煽动作乱,大人可将斩获的叛逆财产和宅地分与他们,并以朝廷之名赦免其作乱之罪。再鼓励其尽行农耕商织之业,温饱俱足之下,何人还愿作乱?这在人和上我们又占一丝先机。四步下来,我们尽夺人和之利。即使地利和天时不足也不足虑也!”
杨林听罢一惊,这个萧文远很有见识嘛。虽然说的不够全面和具体,但是平叛的大体方略已经出来了。他这些话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解决人的问题!世上不论做任何事,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和谋划。他的十六字平叛方略就是应对现今局势的,若是巧妙实施,安邦彦必败!由此可见其还是很有战略眼光和头脑的。可惜前世史书上并无他的名字和事迹,真是遗憾!不过自古民间多才俊,何止是他萧文远,比他有才能的人多的是。只不过没有碰到机遇而被埋没了。
“听先生一席话令鄙人茅塞顿开。鄙人身侧尚缺一名师爷,先生若是不嫌弃,可否屈尊而就?”杨林已经决定把萧文远收入麾下了,以这个人的才能不当谋士真是浪费了。
“大人厚爱,学生惶恐不已!但闻大人不仅能统军作战,而且还能吟词作赋。学生冒昧,恳请大人赐墨宝留念!”萧文远几年前从同乡学子口中曾听过杨林那首《吾辈从军行》,甚是佩服。所以他想看看杨林是不是有真才实学,值不值得自己尽心效力。其实这都是因为傅宗龙的缘故。他是云南大儒,自遇见杨林后便以书信形式将《吾辈从军行》寄给家中子弟和学生,让他们以此为榜样奋发读书。结果这首词赋便在黔滇两地的学子中流传开来。
杨林见萧文远没有正面回应邀请,知他还想看自己有没有才能,赐墨宝留念不过是借口。好,那我就显露显露,一定把你这个自负的秀才折服了!他道:“先生之请莫敢不从,鄙人新近作了一首词赋,还请先生赐教!来人,我和先生要讨论诗词歌赋,需要雅静。尔等退后三十步以外,不得靠近!”
“是,大人!”一众官兵闻言齐声应诺,包括王信、老黑等人迅速散开三十步之外。
萧文远不明白杨林为何要让随从官兵退到三十步之外,但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他明白了。只见杨林以一截树枝代笔,在脚下的地面上迅速写了起来。
“沁园春.雪?”萧文远凝眉望着杨林笔下的词牌名,心中不免讶异。但随着其中内容逐渐显现,他的眼睛睁得是越来越大,惊骇之情密布脸上。暗道好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词!怪不得杨大人要让随从官兵退后三十步,此诗词只有天子之志的人才可以写出来。历朝历代的帝王岂是普通人可以随意评价的?尤其是最后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者的心态已是昭然若揭!这在官府眼中绝对是大不敬的悖逆之诗!
萧文远看着地上那首《沁园春.雪》,感觉浑身发冷,额头上刹那间已是布满了细密汗珠。这位守备大人年纪轻轻竟有如此鸿鹄之志,实在出人意料。看诗词中的意思有取而代之当今天子的意图。自己若是投靠他,究竟是祸还是福?
“先生认为鄙人拙作如何?嗯,先生很热吗?先生……”杨林可没想那么多,他就是想卖弄卖弄。他见萧文远站在那发愣,还以为被自己剽窃来的诗词折服了,心中不免有些得意。
“啊?大人高才。学生远不及也!”萧文远嘴上应着,心中却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暗道现今若是不投靠杨林谋个营生,那么全家都得饿死。若是投靠杨林,那么他真有一天反叛朝廷或是学那曹孟德,那么自己该怎么办?圣人教诲我等读书之人要忠君爱国,可如今国势衰微烽烟四起,看情形用不了多久就要乱世降临,我焉能坐壁上观?也罢,人生在世皆为名利二字!即便名人大家也要为五斗米折腰,我又有何例外?看这位杨大人年纪虽轻却志向远大。我若是能学历史上的名臣良相辅佐其干一番事业,也不枉来这人世走一遭。即使功败垂成也能在青史上留名。萧子骏啊萧子骏,你不是自比隐居的诸葛孔明吗,现在刘皇叔就在眼前,此时不出山更待何时?这次就搏上一回!
“大人,方才学生多有怠慢之处还请海涵!”萧文远计议已定深施一礼道:“学生才疏学浅,今能得大人青睐真是三生有幸!若大人不嫌弃,学生愿做大人身边刀笔吏!”
“好,既然如此那么就请先生收拾一下,这就随我去县衙理事。”杨林倒是心急得很,根本就没注意到萧文远的一双儿女此时来到屋外。
“请大人稍待!”萧文远用脚快速将地上的诗词抹去道:“大人所作乃千古决篇,非常人可及!万万不可再让第二人看到。学生也是有失忆之症,已不记得大人所作诗词是何内容。”
“多谢先生提醒,鄙人记下了!”杨林知道萧文远的用意,暗赞此人心思细腻。
“爹,我饿!”萧文远只有六七岁大的一双儿女来到他的身边看了看杨林,然后怯生生的道。
“娥儿和鼎儿莫急,你们娘亲一会儿就借米回来了,再忍忍。”萧文远爱怜的摸了摸儿女泛着菜色的脸庞道。
杨林见状暗责自己疏忽大意,光与萧文远说话来着,竟没注意他已是贫寒到这种地步。眼前这两个孩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虚弱不堪,一看就是严重的营养不良所致。
“来人,速去定一桌上好酒宴送来先生家中!我要与先生在此商讨平叛大事!”
“是,大人!”老黑领命后一招手,几名亲兵随他而去。
“大人如此厚爱,学生愧领了!”萧文远现在是既感动又激动。没想到自己苦熬多年真的要出人头地了,而眼前的守备大人又是如此善解人意,要将酒宴直接送到自己家中,真是解了全家几日未吃饱饭的燃眉之急。
功夫不大,一桌酒宴,包括桌椅屏风已是被一并送了过来。萧文远的家中狭小低矮放不下酒席,杨林索性与萧文远就在院中落座。酒宴除了鸡鸭鱼肉山野果蔬,还有汤水糕点精美小吃。
这个时候,萧文远的妻子张氏回来了,看她那空空的米袋便知没有借到米。她见家门前站了许多官兵,以为家中出现了什么变故,大惊之下急步前行。
“相公,发生什么事了?”张氏一见此等情景便愣住了。
“娘子,这是成都守备杨林杨大人,快快过来见礼!”
张氏闻听萧文远的话中充满了喜悦之情,便知定是他谋到了梦寐以求的差事,脚下紧赶几步上前道了个万福:“民妇张氏见过大人!”
“嫂夫人不必多礼!”杨林将张氏让入席中,然后将陪酒的王信介绍给萧文远夫妇二人。
萧文远的一双儿女此时盯着桌上的美味佳肴馋的直流口水,但慑于家教却是不敢妄动。
寒暄几句过后,杨林让萧文远一家不必客气,尽管吃喝。一时间席间气氛热闹起来。
酒宴过后,杨林命人将萧文远全家搬入县衙暂住,同时按每月十两银子的薪资预付他三个月的酬劳,让他还清在各处的欠款。这让萧文远更加感动不已,坚定了辅佐杨林的决心。
街坊邻居闻听萧文远这个昔日穷秀才一步登天,被守备大人聘为师爷,纷纷上门道贺。这让忙着收拾家中旧物的萧文远夫妇不堪其扰。
“萧秀才,不,是萧师爷,您可不要忘了我们这帮街坊啊!”
“萧老爷,我家还有半袋米,我这就给您拿来!”
“萧大人,我前些日子借给你的米就不用还了。权当小民给您的贺礼!”
“……………………”
萧文远见此不禁长叹道:人之势利之心亘古不变,皆为名利所致,呜呼!
杨林将萧文远聘为师爷后,俩人合作了将近半个世纪。在平定安邦彦的叛乱中,萧文远除了破敌的十六字方略外,又接连献上了“释奴为民”、“私土归公”、“摊丁取税”、“招流立矿”、“府兵保境”、“州县剿逆”等针对性很强的方略。为稳定这个时空里大明帝国的西南局势,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做出了杰出贡献,与杨林同被后人刻巨石雕像于习水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