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六章:大明永在
隆庆帝脑子转了很久。感觉这些内容确实太烧脑了。很多逻辑并没有理清楚。如果一切都尽可能用显示原理转化为直接机制,那岂不是毫无神秘感,毫无特殊性了。
虽然,东西有点费脑,但有一点还是明白的。
如果太祖皇帝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气魄,那自己这个后人怎么也有宁愿天下再无皇帝也不给贱民磕头的格局。
当然,要戒掉不骑人头上这个好习惯很难。隆庆帝还是想再拿高翰文讲课的内容试探一下。
“高爱卿,尽管你说了这个什么显示原理直接机制与允许验证。但朕记得你在经济学开篇就讲过,套利普遍存在。即使朝廷运用这种直接机制来管理天下,是不是还是有套利的空间或者方法?”
“当然是有的。这里,臣就不提先前那些歪心思。哪怕是严格按照显示原理来运作也是可以套利的。比如如果朝廷能够比社会更有效地产生与积累新的知识与技艺。知识带来了更有效率的运转方式,其带来的权力是合理合法的。”
“换句话讲,就算允许天下学习交流知识,只要这些新知识率先掌握在朝廷手里,那么百姓由于对新知识的无知也很难验证朝廷,此时显示原理直接机制的基础就不存在了。朝廷就算借机做点什么,哪怕早有经验可循也可以说是艰难的探索、必要的代价、时代的泪水,或者都是为了大家。更具体的,比如把违背安全生产规程而出的事故说成创新的代价。谁苛求无事故就是在阻碍发展阻碍创新。”
“特别是,如果有其他国家已经有成熟发展经验的情况下。国家凭借着国际交流的便利,天然垄断了这些经验知识。到时再一边必要的代价一边三瓜两枣地选择可用的经验改革。只要百姓能看到一切再慢慢变好,反正缺少国外知识的百姓也无法验证,只能相信朝廷了。不相信朝廷,难道相信更无知的其他百姓吗?”
“不对啊,这么说。落后朝廷可以通过控制国外经验套利,反而更有优势了。岂不是越落后越好了。一旦发展到跟先进国家齐平反而要露馅?”隆庆帝作为皇帝路径依赖的收益当事人,自然更关心各种躺平的办法。
“是的,越落后朝廷的价值越大。但落后朝廷就得主动去找先进的大国和解背书。正如西夏找辽国宋国背书一样。另外也要看大国有没有开疆扩土的需求。”
原以为想到一个偷懒的办法,这一下子就不香了。好在高翰文没说石敬瑭这个儿皇帝的事情。否则,那真的是大逆不道了。
“所以,大明天命永存的唯一正途在于大明皇室能更高效地积累世间万千的新知识,同时能以更高效地速度向百姓宣传新知识?是也不是?”
隆庆帝思索了好一阵,突然明悟过来。
“既然世界是无限的,认知也是无限的。那么新的知识积累是无限的,新的知识的传播也是无限的。因而,只要做到以上两点,那我大明永存也是理所当然的。是吗?”
一法通万法,明明是逐渐消灭皇权的新学,最终愣是让隆庆帝找到了一条卫皇权的路子。
“朕早该想到的。先前在杭州听过说书就有汉灵帝创办鸿都门学的内容,恐怕不仅是跟天下士族争夺人才,更多的是争夺知识。当时对如何解读四书众说纷纭。也只有利用年轻人才,才能够累计对四书最新最优的解读知识。也只有这些最新最优的知识储备才是东汉后续立身的长远根本。可惜汉灵帝不通其中关窍,做事到底没成功。”
“你们杭州,一个说书人都如此有智慧吗?”
隆庆帝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皇上,不要轻视每一个人的智慧。从皇上前面话里也可以看出,人各有擅长。皇上既然想收拢天下知识,就不能轻视每一个人。那于谦老爷子,在说书挖掘新意这一块,确实是智慧颇多。至于是否都有深意,都正确,则需要听众去辨别了”
洪都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