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红楼:这庶子太听劝了 > 第724章 约定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24章 约定

    第724章 约定
    信中言辞恳切,痛陈董卓祸乱朝纲、残害百姓的种种罪行,呼吁各路诸侯摒弃前嫌,再次携手,于下个月一日共同起兵,讨伐董卓这国贼。
    书信写好后,袁绍立即派遣快马信使,分赴各地。信使们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将书信送到曹操、孙权、公孙瓒、刘备(此时已拿下益州)等诸侯手中。
    曹操收到书信后,正在兖州的营帐内与郭嘉等谋士商议军情。曹操展开书信,仔细阅读,读完后,他将信递给郭嘉,说道:“奉孝,袁绍邀我等再次讨伐董卓,你意下如何?”
    郭嘉接过信,快速浏览后,微微一笑,说道:“主公,此次讨伐董卓,于我们而言,是个机遇。董卓虽经上次讨伐有所防备,但如今各路诸侯实力大增,若能齐心协力,定可重创董卓。而且,此举可赢得天下民心,为我军日后发展争取更多支持。”
    曹操点头称是:“我亦有此意。只是各路诸侯心怀各异,不知此次能否真正团结一致。”
    郭嘉沉思片刻,说道:“主公可在联军中积极联络志同道合之士,同时暗中发展自身势力。如此,即便联军内部出现分歧,我军也能有所收获。”
    曹操听后,下定决心,对信使说道:“你回去告知袁绍,就说我曹操同意下月一日共同起兵讨伐董卓,必定按时率军抵达。”
    孙权在扬州收到袁绍的书信时,正与周瑜、鲁肃等商讨东吴的下一步发展计划。孙权看完信,递给周瑜,说道:“公瑾,袁绍邀我们再次讨伐董卓,你怎么看?”
    周瑜看完信后,神色严肃地说道:“主公,董卓祸乱天下,人人得而诛之。此次讨伐,若能成功,可提升我东吴在天下的威望,扩大影响力。而且,若能在讨伐中分得一杯羹,对我东吴的发展也极为有利。”
    鲁肃也说道:“大都督所言极是。只是,我们需提防其他诸侯,特别是曹操,此人野心勃勃,不可不防。”
    孙权思索片刻,说道:“二位所言有理。我们同意参与讨伐,但要做好万全准备,既要全力攻打董卓,又要防范其他诸侯的算计。回复袁绍,就说我孙权定会如期出兵。”
    公孙瓒在幽州收到书信,看完后,哈哈大笑道:“那董卓,上次让他侥幸逃脱,这次定要他好看!我幽州骑兵早就摩拳擦掌,等着痛击董贼了。”他当即对信使说道:“你回去告诉袁绍,我公孙瓒定然准时率军前往,不杀董卓,誓不罢休!”
    刘备在益州接到书信时,正与诸葛亮商议益州的治理和未来规划。刘备看完信,递给诸葛亮,说道:“孔明,袁绍邀我等共讨董卓,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看完信,沉思片刻,说道:“主公,讨伐董卓,乃正义之举,可赢得天下仁人志士的支持。且如今益州初定,我们也需要通过此举,向天下展示主公兴复汉室的决心。只是,路途遥远,我们需提前做好行军安排,确保按时到达,同时要留意其他诸侯的动向,不可让他人有机可乘。”
    刘备点头道:“孔明所言极是。回复袁绍,就说我刘备愿率益州之军,共讨董卓。”
    各路诸侯的信使带着肯定的答复纷纷回到袁绍处。袁绍得知各路诸侯都同意共同讨伐董卓,心中大喜。他立即着手筹备联军事宜,派人在各路诸侯之间传递消息,商议行军路线、会师地点等重要事项。
    袁绍召集麾下谋士审配、逢纪等人,说道:“如今各路诸侯都已响应,我们要尽快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你们有何想法?”
    审配说道:“主公,我们可兵分多路,从不同方向进攻董卓。袁绍大军从冀州出发,正面进攻;曹操可从兖州西进;孙权率江东之军溯江而上;公孙瓒领幽州骑兵南下;刘备从益州北上。如此,形成合围之势,让董卓无处可逃。”
    逢纪点头道:“此计甚妙。但各路诸侯军队众多,需有统一的指挥调度,方可避免混乱。主公身为盟主,应肩负起指挥联军的重任。”
    袁绍自信满满地说道:“那是自然。我会修书各路诸侯,明确行军路线、会师地点以及作战指挥等事宜。此次讨伐,务必成功。”
    很快,袁绍将详细的作战计划以书信形式传达给各路诸侯。信中约定,各路诸侯于下个月一日,分别从各自领地出发,在洛阳城外五十里处会师,然后共同向董卓发起进攻。
    随着约定日期的临近,各路诸侯纷纷点齐兵马,准备出征。曹操在兖州,集结了数万精锐之师,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为将领,浩浩荡荡向西进发;孙权在扬州,亲率周瑜、鲁肃等,率领江东水军和陆军,沿长江逆流而上;公孙瓒在幽州,挑选了最精锐的骑兵,由他亲自统领,一路南下;刘备在益州,留下诸葛亮镇守,自己则带着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率领益州大军,北上讨伐董卓。
    下个月一日,各路诸侯的军队按照约定,陆续抵达洛阳城外五十里处。一时间,漫山遍野都是营帐,军旗飘扬,刀枪林立,军势浩大。袁绍作为盟主,站在高台上,望着各路诸侯的军队,心中豪情万丈。他知道,一场决定天下局势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而董卓,必将为他的恶行付出惨重的代价。
    贾长生在荆州听闻各路诸侯商议再次讨伐董卓的消息时,正与一众谋士、将领在荆州的议事厅内探讨领地的发展规划。信使匆匆而入,将袁绍的书信呈给贾长生。贾长生展开书信,眉头微微皱起,快速浏览后,陷入沉思。
    谋士陈珪率先打破沉默,说道:“主公,袁绍邀我等一同讨伐董卓,这其中利弊需仔细权衡。董卓势大,虽经此前波折,但根基仍在。此次诸侯联军虽看似声势浩大,但人心各异,未必能齐心协力。若我军贸然参与,恐陷入纷争,损兵折将。”
    将领黄忠却抱拳道:“主公,董卓祸乱朝纲,天下共愤。我军若参与讨伐,乃是顺应民心之举。且我荆州军训练有素,何惧一战?此举既能彰显我军正义之师的形象,又可在诸侯中提升威望。”
    贾长生微微点头,目光扫向众人,说道:“二位所言皆有道理。参与讨伐董卓,于我荆州而言,确实是个两难之选。但天下局势变幻莫测,我们不能只图偏安一隅。元直,你素有智谋,对此事有何看法?”
    徐庶起身,拱手说道:“主公,此次讨伐董卓,看似危机四伏,实则暗藏机遇。如今诸侯纷争,天下大乱,正是我荆州崛起之时。若我军参与其中,可在乱世中崭露头角,结交各路豪杰,为日后发展拓展人脉。再者,若能在讨伐中建立功勋,可吸引更多人才来投,壮大我荆州实力。”
    贾长生沉思片刻,又问道:“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微微一笑,说道:“主公,依诩之见,参与讨伐可行。但需把握好分寸,不可过度卷入诸侯纷争。我们可先观察联军动态,待时机成熟,再出兵相助,如此既能获取利益,又可保存实力。同时,要与各路诸侯保持良好沟通,避免树敌。”
    贾长生听后,心中已有计较。他缓缓说道:“诸位所言,让我思路渐明。董卓作恶多端,讨伐他乃正义之举,我荆州自当参与。但正如文和所说,我们要谨慎行事。此次出兵,不可莽撞,需见机行事。”
    黄忠兴奋地说道:“主公英明!末将愿率荆州精锐,冲锋陷阵,为讨伐董卓尽一份力。”
    贾长生点头道:“汉升(黄忠字汉升)勇猛,我自然放心。但此次出兵,并非只靠勇猛。元直,你随我一同出征,负责出谋划策,协调各方。”
    徐庶应道:“主公放心,庶定当竭尽全力,辅佐主公。”
    贾长生又对陈珪说道:“汉瑜(陈珪字汉瑜),荆州后方事务繁重,我出征期间,就由你协助其他官员,维持荆州稳定,确保粮草供应无虞。”
    陈珪拱手道:“主公放心,珪必不辱使命。”
    贾长生接着说道:“文和,你留在荆州,暗中观察各路诸侯动向。若有变故,及时传信与我。”
    贾诩微笑道:“主公放心,诩定会留意各方动静。”
    诸事安排妥当,贾长生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至袁绍处,表明荆州愿参与讨伐董卓,将于约定日期率军抵达。
    随后,贾长生在荆州开始点兵遣将。他挑选了两万荆州精锐,皆是平日里训练有素、作战勇猛之士。这些士兵听闻要参与讨伐董卓,个个摩拳擦掌,士气高昂。
    出征前,贾长生在军营中发表讲话,激励士兵们:“将士们!董卓祸乱天下,致使百姓生灵涂炭。此次我等出征,乃为正义而战,为天下苍生而战!我们荆州军向来英勇无畏,此次定要让董卓知道我们的厉害,为天下除害!”
    士兵们齐声高呼:“为天下除害!为主公效死!”声音响彻云霄,士气大振。
    一切准备就绪,贾长生率领两万荆州军,浩浩荡荡向洛阳进发。一路上,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所过之处,百姓夹道欢迎,纷纷送上食物和水,表达对荆州军的支持。
    当贾长生的军队抵达洛阳城外的诸侯联军营地时,各路诸侯纷纷前来迎接。袁绍见到贾长生,笑着说道:“贾公能来,实乃联军之幸。有贾公相助,此次讨伐董卓,必能大获全胜。”
    贾长生谦逊地说道:“袁公过奖了。董卓作恶多端,人人得而诛之。我荆州军愿为正义而战,与诸位共讨国贼。”
    曹操也上前说道:“贾公治理荆州有方,荆州军想必战力非凡。此次讨伐,还望贾公多多出力。”
    贾长生微笑着回应:“曹公英明神武,此次联军有曹公指挥,定能旗开得胜。长生自当全力以赴。”
    孙权、公孙瓒、刘备等人也纷纷与贾长生寒暄,一时间,联军营地气氛热烈。贾长生深知,此次参与讨伐董卓,是荆州在乱世中崛起的机遇,但也是充满挑战的征程。他与徐庶等人仔细观察着各路诸侯的动向,谋划着荆州军在此次行动中的策略,一场大战即将来临,而贾长生和他的荆州军,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决心在这场乱世风云中,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
    各路诸侯齐聚洛阳城外,大战一触即发。在正式进攻长安之前,袁绍为彰显盟主地位,同时增进诸侯间的联络,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营帐内,灯火辉煌,珍馐罗列,酒香四溢。
    袁绍身着华丽锦袍,端坐在主位之上,环视众人,满脸笑意地说道:“今日,各路英雄齐聚于此,实乃我等之幸。董卓祸乱朝纲,致使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我等此次齐聚,为的便是讨伐此贼,还天下太平。来,诸位,先干此杯!”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
    曹操放下酒杯,笑着对袁绍说道:“袁公此次振臂一呼,各路诸侯纷纷响应,足见袁公威望之高。想必此次讨伐董卓,在袁公的英明领导下,必能马到成功。”袁绍听闻,脸上露出得意之色,说道:“孟德过奖了。此次讨伐,还需诸位齐心协力,共襄大业。”
    孙权年轻气盛,起身抱拳道:“袁公,我江东子弟,愿为先锋,直捣长安,取董卓首级!”袁绍看着孙权,心中暗忖这年轻人倒是有几分豪气,嘴上却说道:“孙将军勇猛,若能为先锋,必能大振军威。只是这战事复杂,还需从长计议,不可贸然行事。”
    公孙瓒大声笑道:“袁公,我幽州骑兵纵横北方,此次定让那董卓尝尝我骑兵的厉害!”袁绍点头道:“伯珪的骑兵,天下闻名,此次讨伐,定能发挥重要作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