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行脚艺人
香姑和茯苓离开肇庆府,向东投大路而行。经过一座小桥时,路边有四人休息,看到他们走过来,其中一位路人说:“不歇了,我们也走。”这几个人便收拾行囊起身赶路。
四人当中,中年男人用竹竿牵着一个瞎子起身走了,一位中年夫人也随后上路,最后一位年轻姑娘左右斜背着两个行囊,看起来分量不轻,俯身再捡地上的布包,似乎有些吃力。
这位姑娘见香姑和茯苓走过来,歉然一笑,对香姑说:“这位大哥,麻烦你帮我将地上的琵琶捡起来。”
香姑帮她捡起用布罩着的琵琶,递于姑娘手中,顺口问了一句:“你们是做那一行的?”
那位姑娘答道:“我们是走乡唱曲的行脚艺人,我叫董蕉红,前面走的是我爹娘,那个瞎子是我爹的师兄。”
香姑见董蕉红背负的行李沉重,要替她分担一些。董蕉红受宠若惊,反复推辞,嘴里说:“我拿惯了。”实在推不过,便将琵琶交香姑抱着。
董蕉红十分健谈,一边走,一边向香姑茯苓讲述她在乡间演唱的趣事,三个人说说笑笑,赶路倒也轻松。
中午时分,前面看不到村镇,行脚艺人见树荫下有一块大石头,便休息吃饭。
董蕉红很是大方,亲切地邀请香姑茯苓一起吃饭,她说:“大哥辛苦一路帮我拿行李,中午请你们一起吃饭吧?”
不等香姑答应,就送来两个饭团、两薄片熟牛肉、两条腌渍的橄榄菜,然后又递过葫芦请他们喝水。
这些行脚艺人常年在外漂泊,旅途准备非常周到,香姑和茯苓长了见识。
香姑本就是大方热情的人,对董蕉红的好意并未推辞,同时拿出早晨买的烧饼,回请唱曲班子的人。
下午继续结伴赶路,相谈甚欢。
董蕉红说:“石哥哥、周姐姐,晚上请你们听曲子吧?我们赶到前面村镇,必是要演出的。”
香姑和茯苓爽快地答应了。往常村子里每年总有几次唱曲班子巡回演唱,村民像过年一样热闹,毕竟,乡村娱乐过于贫乏。
天黑前,他们到达一个小村庄,在村头找到一个打谷场。打谷场中有几个稻草垛,旁边还有一处庵棚,这便是走乡艺人理想的宿处了。行脚艺人在打谷场安顿下来,董蕉红极力邀请香姑和茯苓一起在这里露宿。
香姑见茯苓对露宿有些疑虑,便开导她:“乡村客栈没有女人住的地方,还不如露宿方便。有这么多人在一起,你尽管放心。其实,在外露宿也很有趣。”
茯苓说:“也只能如此了。不过,我觉得这位姑娘对你过分热情,一口一个哥哥。”
香姑笑道:“没有吧,不也称呼你一口一个姐姐嘛。”
茯苓揶揄地笑道:“我看,这位姑娘对你有些意思,看你的眼神不一样。”
香姑笑道:“那又能怎么样?”
茯苓拍了拍香姑的脸,说:“也难怪,你这个小伙太帅气,哪个女孩见了都会心动。”
香姑也学着茯苓语气开玩笑:“也难怪,你这个小娘子太水灵,哪个哥哥见了都要流口水。”
董蕉红的爹娘到村中,借桌子支摊位,然后演奏一阵乐器,聚聚人气。
董蕉红和瞎眼的师伯准备晚饭,他们用自带的锅、米,做了一锅米饭。董蕉红请香姑茯苓,说:“石哥哥,请你们一起吃饭。”
茯苓冲香姑挤挤眼,会心的笑笑。香姑没理她。
他们一起吃罢晚饭,来到村中听曲子。
只见大街上村民黑压压围一片,中间摆了一张小桌,一盏昏黄的小油灯,照着四个艺人,瞎子拉二胡,脚上蹬着一个梆子用来打节拍。董蕉红父亲弹扬琴。董蕉红弹琵琶。董蕉红母亲一手打羌鼓,一手打响板。
一阵乐器响后,董蕉红母亲开场,她用被岁月侵蚀的沙哑的嗓音高声说道:列位父老乡亲,来至宝地,斗胆献丑,说一段故事,为列位消愁破闷。开场先诵四句诗:
墙上画马不能骑
骆驼拉磨不如驴
瞎子不能当画匠
豁子不能吹横笛
等她抑扬顿挫地唱完这四句诗,村民报以哄堂大笑,全是至理名言的废话。
董蕉红母亲再打一通羌鼓,高声说道:
列位乡亲,今天我们来至宝地,特地请来一位传奇人物,就是这位二胡师傅。你看他其貌不扬,有多传奇?你且来听:
一月出生会说话
二月满街赶猪羊
三月上学去读书
四月乡试美名扬
五月媒人来提亲
六月娶妻拜花堂
七月进京去赶考
八月高中状元郎
九月领兵去打仗
十月告老还家乡
十一月生了一场病
十二月撒手见了阎王
你问我唱的是那一段
我唱的便是《一岁忙》
众人又是轰笑,瞎子也配合地摇头眨眼。
停鼓罢弦,董蕉红母亲又高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前面是开开玩笑,爽爽心情,正戏由小女蕉红说一段《薛仁贵征东》。咱们风餐露宿,千里风尘,来至此地,请父老乡亲照应,有钱捧个钱场,没钱捧个人场,赏咱们一碗饭吃。
董蕉红拿着一只小笸箩,在人群中敛钱。
村民稀稀拉拉扔进几个铜钱。乡村穷苦,百姓不舍得向外拿钱。
接下来的正戏,由董蕉红担当,唱的是《薛仁贵征东》。故事讲的是唐朝名将薛仁贵穷苦出身,后从军,追随李世民屡立战功,后来挂帅降伏高句丽。
董蕉红年轻的嗓音圆润悠扬,她唱一段、说一段,紧一段、慢一段,说一段、哭一段,唱得起起伏伏、曲曲折折,颇能牵动动人的魂魄。她俊俏的脸蛋,时喜时忧,时惊时叹,颇能感染人的感情。
众人伸长脖子,竖起耳朵,听得入神,一会儿为主人公凄惨身世叹息,一会儿为英雄勇敢破敌赞叹,一会儿又为英雄受难落泪。
香姑和茯苓被董蕉红特别安排,坐在最前面。香姑听得专心入迷,生怕漏掉一个字。
香姑非常喜欢听说书唱曲,这些粗糙的民间艺术,不仅娱乐她的身心,还充实她贫乏的知识。这些片段不完整的历史事件,参与构建了她的价值观,让她对是非美丑有了判断。这些经由最下层艺人讲述的故事,滋养她的心灵,让她为故事中的英雄心潮澎湃,让她的思想暂时离开生活吃穿,在更高更远处飞翔,给她带来一些叱诧风云的幻想。
曲子唱道到最后,鼓弦梆子越来越急,忽然嘎然而止,煞科收场,全场寂静无声。
这部书董蕉红说唱了近两个时辰。夜深了,人散去大部分,留下的都是一些男人。
这时侯董蕉红母亲煽情地高声说:“各位兄弟,最精彩最好听的立马开始,大家想听蕉红唱《十八摸》《摘黄瓜》,那就要捧个钱场。人家黄花大闺女怕羞,不肯唱哩!
董蕉红搔首弄姿,左顾右盼,抛向男人的媚眼能把人淹死。
男人们一片叫好吆喝。
羌鼓敲个不停,董蕉红拿着小笸箩敛钱,这次得到的钱着实不少。
男人们见茯苓不走,有些奇怪,频频看她,有人还挤眉弄眼。
香姑和茯苓不明所以,董蕉红在香姑耳朵边说:“下面我要唱荤段子,让周姐姐走吧。”
香姑这才明白,拉着茯苓的手离开了。
香姑和茯苓躺在稻草堆里,望着璀璨的银河,香姑对茯苓说:“薛仁贵这样的人不白活呀!这么多年后还有人唱他。”
茯苓没有随她感慨,而是说:“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在野外露宿。这星空真好看!”
香姑说:“我最喜欢星空。小时候我们家在船上住,我母亲带着我躺在船头,看这条银河。母亲为我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我总是让我娘小声一点,莫让王母娘娘听到七七相会的秘密,那样王母就不让牛郎织女再见面了。每次我抬头看天河,就想起我的母亲。”
夜里很晚,行脚艺人才回到打谷场,董蕉红的哭泣声将香姑和茯苓吵醒,董蕉红父母絮絮叨叨地训斥埋怨董蕉红,董蕉红哭哭啼啼地抗辩。香姑迷迷糊糊与他们打了个招呼,他们才停止争吵。
第二天早晨,董蕉红又请香姑茯苓喝一碗她煮的米粥。众人收拾行李上路。
香姑拱手道:“蕉红妹妹,各位长者,你们先行。我们兄妹要绕道看望朋友,在此别过。”
行脚艺人上路走了,董蕉红频频回首,显得依依不舍。
茯苓不解地问香姑:“与他们同行,可以互相有个照应,为何与他们分手?”
香姑说:“早起大家在一起,没机会告诉你。你有没有发现,咱们的行李被翻过?”
茯苓仔细看看自己的包裹,目前系的节好像与自己打的节有些不一样。她打开包裹请点一下行李,没有丢失什么东西。
香姑说:“我也没丢失东西。“
茯苓问:“那,他们为什么要翻我们的包袱?”
香姑说:“他们不图咱们的银子,倒是这一点才让我担心。咱们不能与他们走同一条路,要绕一段路走。”
他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往东南方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