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都市小说 > 走进无人区 > 会说话的动物摘选

底色 字色 字号

会说话的动物摘选

    周立明动物能学会人类语言吗?
    动物的“语言”,只不过是它们发出的一些特定信号。这些信号代表一定的含义,能够在动物个体之间进行有效的传递,在动物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很明显,动物的这种通讯完全不同于人类的语言。
    动物有很丰富的、五花八门的信号,但是每一种动物的信号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几乎千百年固定不变。而人类的语言是由代表一定概念的词汇作为基本单位,这些基本单位可以组成各种各样复杂多变的句子,用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比如,英语虽然只有26个字母,却组成了几百万个单词,这些单词能组合成的句子数目几乎是无限的。哪一种动物能有这样复杂的语言呢?当然不可能有。
    那么,动物能不能学会人类的语言呢?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从鹦鹅学舌、狗和猴子能听懂人的简单命令这样一些事实里边,它们的学舌或听懂命令,只是把人类的简单词语作为特定的声音信号来记忆,形成条件反射。就像鳟鱼听见教堂的钟声,就赶来吃食一样,它们并不能理解人类语言的意义,不理解词语代表的概念,更不可能运用这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脑的结构简单,智力水平低下,限制它们达到这一步。
    那么,有没有哪一种动物的智力水平跟其他动物比起来更接近人的智力水平呢?
    一些科学家认为是有的,那就是灵长类中比较高等的黑猩猩和大猩猩。
    近几十年来,教黑猩猩和大猩猩学习人类语言的实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你也许知道,聋哑人有独特的手势语言。他们以一定的手势代表一定的词,把手势组合起来,就能“说”出一定的句子。这种手势语言当然也属于人类语言。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夫妇尝试教一只名叫奥休的黑猩猩,学习简单的美国聋哑人的手势语。
    在1年零10个月里,奥休学会了34个手势词汇。4年之后,奥休掌握了132个手势词汇,它还会把这些词汇组成一些简单的句子。
    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因为一只黑猩猩竟用人类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是以前许多人根本不相信的事。
    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彭妮姑娘开始教一只半岁的大猩猩柯柯学习手势语言。
    “教学”是这样进行的:彭妮给柯柯看一样东西,然后把着柯柯的手做出表示这样东西名称的手势词语。多次反复,直到柯柯一看到这个东西就能自动做出这个手势为止。
    经过4年教学,柯柯学会了226个手势词汇。到它6岁半的时候,它已经能正确使用645个不同的手势词汇了!其中,使用无误的手势词汇有375个。
    柯柯不但能比较正确地使用手势词汇,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还能和人们对话,争吵,甚至撒谎!
    彭妮拿给柯柯一杯牛奶,柯柯就会高兴地做出手势:“柯柯喜欢。”
    彭妮拿一只苹果放在柯柯面前,柯柯立刻表示:“要苹果吃——要。”
    一次,一位记者来访。记者问彭妮:“柯柯是不是一个人?”彭妮回过头来问柯柯:“你是人,还是动物?”
    柯柯马上做出手势:“好动物大猩猩。”
    柯柯能用手势语言来追述往事。
    一次,它咬了彭妮。三天之后,彭妮问它:“你对彭妮做了什么?”
    柯柯:“咬,抓。”
    彭妮:“你承认吗?”
    柯柯:“对不起——咬——抓。”
    彭妮把手上的伤痕给柯柯看,柯柯看了之后说:“错咬。”
    彭妮:“干吗错咬?”
    柯柯:“因为发疯。”
    彭妮:“为什么发疯?”
    柯柯:“不知道。”
    柯柯还会跟人争吵。一次,有一位工作人员卡西给柯柯看一张它的画像,问它:“这是谁?”
    柯柯答道:“猩猩。”
    卡西问:“猩猩是谁?”
    柯柯回答说:“鸟。”
    卡西问:“你是鸟?”
    柯柯说:“不是我,你是鸟。”
    卡西追问:“谁是鸟?”
    柯柯:“你是栗子。”(彭妮注意到,在柯柯的词汇中,“鸟”和“栗子”可能是骂人的字眼。)
    又有一次,另一只大猩猩把洋娃娃的一条腿咬了下来,接着柯柯把另一条腿也弄下来了。彭妮故意把两条腿和洋娃娃一起摆在柯柯面前,责备它。
    柯柯明白自己只有一半责任,于是就用它学会的手势语中最恶毒的粗话来“强嘴”:“你(指指对方),肮脏(手背抵着下巴),坏(手在脸上从上往下抹)。”
    柯柯在5岁的时候,发现说谎可以帮助它摆脱困境,所以就学会了说谎。一次,它突然跳到水斗上,把水斗从支架上撞下来砸碎了。彭妮问柯柯是谁把水斗弄坏的?
    它指指水斗,打手势撒谎说:“凯特(另一位研究室工作人员)那儿坏。”
    又有一次,彭妮忙着写东西,柯柯乘机偷偷拿起一支红蜡笔,放进嘴里嚼起来。
    彭妮发现了,问它:“你在吃蜡笔吗?”
    柯柯居然做了个表示嘴唇的手势语,表示没有吃,是在抹口红,并且立刻煞有介事地用蜡笔在嘴唇上涂抹起来。
    彭妮还发现,有时候,柯柯甚至会创造出一些复合的名词来描写它初次见到的东西。
    比如,它不会说“斑马”,因为斑马身上的花纹跟老虎相似,它会说“老虎”,就把斑马说成“白虎”。它还把长鼻子木偶叫“象娃娃”,把假面具叫做“眼睛、帽子”,等等。可见,它确实是很聪明的。
    彭妮认为,柯柯的学习能力还远未达到顶点,对它的“教育”还在继续进行。
    柯柯的智力水平跟“语言”能力最终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呢?这一点现在还不能断定。
    同时,在其他的实验室里,对黑猩猩和大猩猩类似的教育,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这样,黑猩猩和大猩猩能学会简单的人类语言就得到了证实。
    有人认为,黑猩猩和大猩猩能掌握的词汇都是代表某个具体东西的名称,比如香蕉、橘子,等等,它们不可能掌握比较抽象的词汇。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世界著名的黑猩猩智力研究中心——美国岳克斯灵长动物研究所,在1981年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黑猩猩考试。参加考试的是两只黑猩猩,一只叫山姆,一只叫奥斯汀。它们已经学会了用特制键盘上的象形文字来“说话”。
    主考老师是该所的科学家卢蒙巴博士。
    博士用键盘语言提出考题:“香蕉是什么?”
    两只黑猩猩按下键盘上标有“食物”两个字的键钮作为回答。
    第二道考题:“手杖是什么?”
    黑猩猩的回答是:“用具。”
    博士一共提出门道考题,要它们区分食物跟用具。结果奥斯汀的回答全部正确,而山姆的回答中仅错了一道题。它错把调羹归入食物一类,这可能是因为它平常总是用调羹来吃食物的缘故。不过,这唯一的错误还可以原谅。
    由于主考人卢蒙巴博士和黑猩猩是分别呆在两个房间里的,因而排除了黑猩猩看博士的脸色行事的可能性。这场考试,好像证明了黑猩猩不仅能掌握代表具体事物的词汇,而且还能掌握像“食物”、“用具”一类比较抽象的词汇。
    把具体事物归纳为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抽象思维的能力,而黑猩猩也有这种能力,这是令人惊异的。
    这样说来,黑猩猩和大猩猩经过训练、学习之后,是不是就能像人类、至少是像孩子那样说话和思维了呢?现在还不能下这样的结论。但是,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十分令人鼓舞的成果。
    这些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动物的行为和心理,认识人类跟动物(包括类人猿)的本质区别,而且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黑猩猩和大猩猩等这样一些智力比较高的动物,让它们为人类服务。
    美国密西西比州一个农场主布里斯特收养了一只两岁的黑猩猩塞多。经过9年的训练。塞多不仅成为布里斯特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而且成为农场里的一个“工人”。
    塞多不仅学会了单独驾驶拖拉机,给拖拉机上挂犁,把一捆捆谷草装上汽车,给家畜喂饲料,修理破旧的篱笆,堆放烧火的木柴,甚至还想学习开汽车。塞多的力气比人大10倍,干活又快又好。
    平时,塞多跟布里斯特一家人在一张餐桌上吃饭,一起看电视,而且还学会了抽烟和喝酒。
    具有这样智力水平的动物,如果再让它们学会简单的人类语言,不就能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了吗?你看,动物语言方面的研究前景是多么诱人啊!
    奇猴狒狒在非洲,生活着一种奇特的大型猴类——狒狒。
    狒狒的脸颊显得特别长,有点像狗,人们又叫它狗狒。雄狒狒从头的两侧到肩部有长长的毛,像狮子似的,很漂亮而且威武。
    狒狒耳明眼亮,聪明灵活,“手”和“脚”都能抓住东西,动作十分敏捷。跟其他猴类一样,狒狒也过着严格的集群生活。一群狒狒少则二三十只,多则100多只,它们都有一定的活动地盘。据科学家观察,一群狒狒的活动范围大约有3平方公里。
    担任狒群首领的,是一只身体强壮、经验丰富的雄狒狒。首领掌权之后,可能由于吃住条件都比别的狒狒优越,所以,它浑身的毛变得格外华丽,与众不同。
    在狒群中,首领经常露出大而尖锐的獠牙,以显示其一群之首的威风。平时,首领只要低吼一声,全群狒狒立刻俯首听命。
    狒狒的一些行为使得科学家们非常惊奇。比如它们能用石块和树枝做武器,并且能挥动“手臂”,十分灵巧地向敌人投掷过去。
    英国著名女科学家古多尔在坦桑尼亚考察黑猩猩的时候,亲眼看到了一群狒狒和一群黑猩猩抛石大战的精采场面:为了争夺香蕉,狒狒和黑猩猩之间爆发了一场冲突。狒狒们咆哮着,龇牙咧嘴,飞奔着用身体冲撞黑猩猩,它们抓起地上的石块和土块,狠狠地朝黑猩猩掷去。黑猩猩也不示弱,用石块还击,跳跃着,“哇哇”乱叫,一只黑猩猩甚至把成串的香蕉也掷向对方。
    有趣的是,狒狒从来不用石块打同伴。哪怕是互相冲突到发怒、发狂的地步,它们也只是从地面上抓起石块往天上扔。它们似乎也懂得不应该自相残杀的道理。
    狒狒有丰富的“语言”。它们能发出不同的叫声,表达不同的意思。碰到狮、黑豹等敌害的时候,就会发出尖利的报警叫声;兴高采烈的时候,又会大喊大叫,同时脸上露出欢快的表情。
    小狒狒出世了,所有的狒狒都围着“婴儿”手舞足蹈,欣喜若狂。同时发出特别的叫声,用“手”抚摸母亲,以表示庆贺。
    小狒狒长到一岁左右,母亲把它送到“幼儿园”。那里有一只年长的狒狒“阿姨”,照看小狒狒;并且用狒“语”教它们爬树、扔石块等各种本领。
    如果小狒狒互相打架嘻闹,“阿姨”就会用严厉的叫声和目光加以训斥。
    狒群中,成年的狒狒都有一定的地位,地位低的要服从地位高的。首领在一群狒狒中地位最高,所有的狒狒都要对它表示尊敬和服从。
    狒狒从首领身边走过,必须做出十分服从的姿态,匍匐着身体,一边倒退,一边瞧着首领,这是一种姿态“语言”,意思是说:“我是您忠实的奴仆,请让我过去。”而首领却两眼朝天,好像全然没有看见,理也不理。其实,它正暗暗用眼角瞟着。如果觉得这只狒狒没按规定行礼,它就会给予惩罚。
    美国科学家曾经观察到一次十分有趣的狒狒受罚的情景:一群狒狒当中,首领认为一只老狒狒没按规定行礼,狠狠地惩罚了它,存它的脖子上大咬了一口。
    老狒狒痛得大叫着,跑到一头小狒狒身旁,也朝小狒狒脖子上咬了一口。显然,老狒狒是在小狒狒身上出这口气。因为小狒狒的地位比它更低。
    对于野生狒狒来说,生活中有两件大事:寻找食物和水源。这时候,它们的“语言”显得格外重要。
    狒狒主要采食植物种籽、茎叶、果实和昆虫,最喜欢偷吃人们种的玉米。
    偷玉米的时候,首领先派出两只大狒狒爬上玉米地附近的大树,一边抓“虱子”,一边窥视了望。如果发现田里没有人,就呼啸一声,发出行动信号。藏在附近树丛里的一大群狒狒,立刻蜂拥而出,钻进玉米地里。一会儿的工夫,玉米地就被它们糟蹋得乱七八糟。农民发现以后,立即追赶,而狒狒往往是贼不空手,总要抓上几个大的玉米棒子,逃出玉米地。
    据说肯尼亚还曾发生过狒狒偷小孩的怪事。一只大狒狒趁着一家农户不注意,好奇地把在大树下睡觉的婴儿抱起就走。爬上大树,在树上跳来跳去。婴儿的妈妈发现了,急得大声吆喝,可狒狒毫不理会。农妇没办法,只好把家里的水果全都拿出来,摆在树下。狒狒见了水果,才放下婴儿,捧了一大把好吃的水果,扬长而去。
    每隔一段时间,狒狒就要沿着固定的路线去水源饮水。林中的狮子、黑豹和巨蟒似乎掌握了这个规律,常常潜伏在路旁,来个突然袭击。以后,佛群每次去饮水,都如临大敌,要经过一番周密的组织。
    出发前,先派出几只老练的大狒狒,组成先头部队,沿着一定的路线向前搜索,很有点敢死队的架势。而其他的狒狒在树林里分散隐蔽着。
    如果沿途平安无事,先头部队发出一阵喊叫,通报全群,于是狒狒们就放心地出来饮水。如果先头部队和狮子、黑豹遭遇了,它们一方面进行搏斗,一方面发出求援的呼叫,这时候藏着的狒狒就会立刻围过来,一面奋力投掷石块,一面拼命地吼叫助威。狒多势众,常能吓得敌人仓皇逃去。
    人们常利用狒狒的生活习性找水源。非洲一些地方气候炎热干燥,水源十分缺乏。当地人知道狒狒的生活离不开水,它们掌握着地下的秘密水源,因此让它们领着去找水。
    秘密水源关系着一群狒狒的生死存亡,狒狒是不肯“供”出这个秘密的。当地人把狒狒抓去,用绳子拴着,先喂它们盐吃,然后再给它们烤火。直烤得它们口干舌焦,奇渴难忍,这时候放开绳索,它们就会不顾一切地跑向地下石洞,人们飞快地跟踪前去,一定会发现它们的秘密水源。
    由于狒狒聪明灵活,当地人还利用它来干活。
    据说非洲南部有一家农户,曾训练狒狒来牧羊。他们抓了一只小狒狒,用铁链拴着,把它喂大。农民把狒狒关在羊圈里,等狒狒跟山羊混熟了,就让狒狒跟着山羊一起到野外放牧。
    日子一长,狒狒成了山羊的“管理人”。它会模仿人的动作,把离群的山羊赶回来。太阳落山的时候,再赶着羊群回家。
    狒狒能成为出色的牧羊人的助手,原因在它们有较高的智力和一定的“语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