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其他小说 > 四合院之走出泥潭 > 第160章 :产业联动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60章 :产业联动

    在许国观察拆船现场的时候,他到来的消息也传到了周昌泉那儿,因为工地现场大家都在忙碌,所以在现场观察的许国很是显眼。
    从人群中一下子就发现了许国的所在,周昌泉赶紧快步走到自己老板那儿。
    拆船现场可不像一般工地,他还是很担心自家老板不注意受了伤。
    “许先生,你怎么亲自来了,有事你叫我一声就是,现场这环境可不比办公室,别脏了你的鞋。”
    见到周昌泉小跑着过来,一边跑还一边说,许国也赶忙道。
    “慢一点,别把你自己给摔着了。”
    听到许国的吩咐,周昌泉虽然慢了一点点,但还是快步走到许国的面前。
    “老板早知道你要来,我都让他们先清理一下现场。
    虽然拆船厂已经运行了有两三个月了,但是目前您说的那个操作规程,到现在也才理出来一点眉目。
    现在这个拆船现场说起来是比刚开始的时候要好多,但是安全隐患还是不少,要是发生点意外把你磕碰着就不好了。”
    听到对方这样说,去过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即使是在后世,推行企业安全操作规程,仍然是一个复杂且任重道远的工作。
    更别说目前来船厂干活的工人文化程度不高,也就靠体力挣点辛苦钱,因此培训起来肯定是很有难度地。
    “没关系的,工地现场我去过不少,该注意些什么我还是多少知道一点。”
    许国随口回应说,但是他知道,自己走到工地现场没有带安全帽这一点,以后世的标准来说就是严重违规地。
    当然并不是他不想带,而是他来工地现场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发现有供外来参观者使用的安全帽。
    进入现场的时候,他更发现在工地工作的工人带有安全帽的也只是少数,这一点让他感觉可以重点提一下。
    “但是我有一点需要给你指出来,怎么工地上工人基本上都没有带安全帽?”
    对于许国指出来的问题,周昌泉一下子就感觉站立不安,但是他也有他的难处,于是赶紧解释道。
    “许先生这个事情是有原因的,工地上实际上都给工人配备了安全帽,但是大多数工人都不愿意带。
    发给他们的安全帽,他们都说怕丢,直接就放在家里。工作前前后后做了许多遍,但他们不是说戴工作帽太热了,就是说戴工作帽上工不方便,对于这一点我们也没办法。”
    看着周昌泉着急忙慌解释的样子,许国就明白他说的是实话,但是这一点并不成为许国愿意让工地继续这样放任下去的理由。
    “工人说不带就不带?是他在管这个工厂还是你在管这个工厂?
    该宣传的工作继续做,总之要让工人们明白,对安全帽所具备的好处。”
    周昌泉很是委屈,其实老板说的这些他都已经做过了。
    “老板,其实工厂的安全工作大会已经开过很多次了,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了。
    但是工人们都不愿意执行,刚开始的时候还戴了几天安全帽,但是后来大多数工人都不想戴了。
    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我们拆船厂而是弄的就是大钢件,小的都是几十上百斤,大块的一两吨都有。
    要是掉一块砸在头上,带了安全帽和没带,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差别。”
    听到周昌泉的申辩,许国当然明白这些看似有道理的话的狗屁道理在哪里,于是他说。
    “你给这些工人说,让他们自己找人问问,打仗的时候那些防弹头盔是不是真的防弹?带上的时候是不是有时候真的能够保命?
    我相信现在香江这边打过仗的老兵不少,对于这一点知道的退伍兵应该很多。
    如果他们没去问,你就给他们说,防弹头盔从来都不是直接防敌人狙击的。
    它防的都是些流弹和炮弹弹片之类,穿透力打不穿防弹头盔却打得穿脑袋的家伙。
    在工厂里,安全帽起的作用也是一样的,据说有的时候连留全尸的能力都没有,有的时候却能够保命。
    该做的宣传工作你一定要做到位,讲细致!如果还有人不听,你就在安排工作的时候做文章。
    比如说在拆船的关键岗位、能多挣钱的岗位,一旦发现哪些工人不戴安全帽,下次派工的时候就不准派给他们。
    一次处罚过后,至少要确保他们严格遵守安全要求一个月以上后,才能给他们继续排能多挣钱岗位。
    即使是普通岗位,在用工的时候也要优先安排遵守拆船厂安全规章制度的工人。”
    许国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想法,逐一给周昌泉说了,听完过后,周昌泉也有所启发。
    “老板我知道了,今后如果有类似的事,我都按照你说的这个办法来。”
    听到对方这样说之后,许国没有再继续纠结在这个方面,而是将话题转到了别的地方。
    “现在拆船的工人队伍磨合的怎么样了?
    钢铁厂那边很快就会投入试生产,今后对于废钢的需求量很大,别到时候你这边的产能跟不上。”
    说到拆船队伍的磨合,周昌泉终于找到了他得意的地方。
    “老板,经过这几个月的磨合,现在工人队伍基本上算是给带出来了。
    前几天我已经向牙美利尖发过电报,请安托尼奥先生在那边再购买几条废船。
    如果不出现意外的话。钢铁厂那边所需要的废钢还是能够确保满足的。”
    工人队伍带出来了,并且已经开始增购废船。这大概是许国来到拆船厂后,所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吧。
    “看起来你们在这点上做得还不错,不过在加快拆除效率,降低拆除风险,减少环境污染,这方面还是要多做一点工作。”
    因为拆船厂开办得太过匆忙,除了几艘小船以外,现在有一艘大船就在使用冲滩法进行拆除。
    所谓的冲滩法进行拆除,实际上就是在涨潮的时候开着船,船只舰首朝前,以可行的最大速度冲滩。
    在退潮时用气割枪将废船切成大块,然后将切掉的船体拖到岸上进行细致分割。
    当船体前部重量减轻后,就拖船顶推剩下的船体,直到把全部船体顶上岸。
    冲滩法可以说除了花费最低,其它的方面完全是一无是处。
    作业过程中必定会产生大量污染物,船上所有液体和残片都会直接进入海洋。
    这回许国到拆船现场看到海滩的油污就是这样产生的、不光如此,在他没有注意到的地方还有冒着烟的残片和扭曲交错的金属。
    此外,这种方法非常耗时,仅仅适用于劳动成本非常低的情况,当然香江现在正是这种情况。
    考虑到污染以及在拆解过程中材料的损耗,还有最为重要的作业人员安全系数,许国必须改变这种模式。
    当然长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冲滩法在初期使用一下,锻炼一下工人队伍也是可以的。
    但是后面,许哥就觉得有必要使用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进行拆解。
    “老板,这点我们已经考虑过了。
    我和工厂里的技术人员商量过,我们可以在滩地上挖出一条细长的浅沟,用拖船将准备拆解的船只推入船池。
    使用这种方法,起重机可以在浅沟两边移动,因此可以从船体的三个方向施工,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施工效率。
    并且这种方法比用干船坞或修建码头便宜,污染也能做到可控,同时也没有沉船的风险。
    当然前期会增加一点额外的花费用来挖浅沟以及整备沟两旁的地面,不过我相信这点花费是值得的。”
    其实这种方法被称作船池法,一直到21世纪都牙美利尖德州布朗斯维尔(brownsville)的拆船商都还在使用这种方法,至于原因吗,当然就是码头便宜,污染可控,没有沉船的风险。
    听到这种方法后,许国有点后悔,因为要是早知道,他直接就用空间能力偷偷摸摸的挖几条浅沟。
    当然这个无关大局,也就是多花一点成本而已。
    “行,这个方案我批了,你计划一下,具体需要额外增加多少经费?”
    在了解完这些后,许国又询问了一下关于旧船技术资料的整理问题,这一点上面,周昌泉做得挺细致的。
    他带着许国到技术室查看了收集的技术资料,并且还展示了他收集的旧船解构样本。
    对此许国感觉很满意,叮嘱他继续按照原有的计划执行后,就离开了冠军澳工业区。
    至于香江史密斯模具制造公司,现在也就是一个教学培训机构,在哪里生产的东西许国完全清楚。
    因为最高端的香江史密斯模具制造公司都是下订单,由许国把订单转发给他的那家神秘公司来制作,所以那边现在基本上没有必要去。
    当前最重要的还是安排好香江实验室和北都实验室之间的对接问题,考虑到目前的情况,两边直接通电话线,快速传递资料这个方案肯定是搞不成了。
    所以资料的共享肯定只有通过以档案的方式来分享研究数据和技术方案,当然这种分享肯定不是实时地,能确保一星期分享一次在这个时代就已经不错了。
    现在许国所需要的就是实验室的记录人员,负责两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确保数据与技术方案能够得到及时且准确的处理。
    因为两边都不是许国完全掌控,都是和其它机构进行合作,因此许国很担心合作方隐瞒研究产生的关键数据和技术资料,到时非法占有自己利益,让自己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他打算自己招聘实验室记录人员,建立一个完全归他控制的技术资料室。
    在香江这边招人倒是并不麻烦,在报纸上登了广告,很快就有具备档案管理能力的人前来应聘。
    面试了几个之后,许国就确定了人选。
    但是需要安排在内地的人却让许国犯了难,因为在内地招人,按照他以往的模式,是通过内地劳动服务公司来雇佣派遣员工,用这种方式来避免自身属性与内地宣传口径和运营模式上的冲突。
    但是现在要雇佣相当于监工的人,在从内地劳动服务公司雇佣派遣员工,相当于请别人来监视他自己,这有一点说不通。
    起码在许国这里他觉得非常不妥,他最起码需要一个自己人来负责统筹。
    通过对在香江所招聘的那几个档案管理人员的多方面考察,确切的说是通过各方面的手段调查了他们的社会关系与口碑,许国最后选定了一个叫卓锦同的中年男人。
    之所以选择这个人派去北都,完全是因为其人品和口碑都不错,并且夫妻感情非常好,在香江还有两子一女。
    许国觉得这样的人心头有牵盼,派过去更为可靠。
    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冠军澳那边钢铁厂慢慢展现出它本来应有的模样。
    当第一炉铁水出炉的时候,不光娄昌顺面色通红,不知道是现场太热,还是因为太过激动的缘故。
    连被他拉来见证钢铁厂正式运营第一步的许国也心情不能平静。
    虽然说钢铁厂不是许国的最爱,但是现代文明本事就是基于钢铁的大量产出,看着亮眼的铁水倒入模具的那一刻,许国就觉得搞重工也是很带感的事。
    “可惜咱们工厂的轧钢设备还没有调试完毕,现在只能把回收来的钢铁浇筑成钢坯。
    不过也快了,那边的设备安装总的来说非常顺利,完全能够在预期时间内安装调试完毕。
    到时这些钢坯就可以直接用来轧制,很快我们的钢铁制品就可以占据香江的大部分市场。”
    娄昌顺说这些话的时候很是激动,完全不像是一个五十多岁的人。如果不熟悉他的话,光听声音,完全可能因为他此时的语气与语调将他误认为一个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
    “顺利就好,你们在炼钢的时候也注意一点,合适用来回收做船用钢材的记得留起来部分,拆船厂那边试着制造中小型渔船的时候有用。”
    听到许国的这个要求,娄昌顺感觉有一点难办,因为内地来的厂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