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德胜凯旋
其实要说起来,崔敦礼并不算是一个精明人,事实上太精明的人也当不了出头鸟,哪有自诩精明却还被别人当枪使的。他家三代读书,在朝致仕,从隋炀帝大业年间就位极人臣,传承至今,传到他这一辈,就是彻彻底底的官宦世家出身,叫他学了满腹的学问,也通晓人情世故,却不怎么晓得变通,多少有一股子文人迂腐之气,对某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十分执着。
要是论笔墨,房玄龄还要输给他一筹,可要说勾心斗角,十个他也不是房玄龄他们这些乱世中崛起之人的对手。
打从一开始,房玄龄就晓得崔敦礼是被人利用,原是有人要借他礼部尚书的名头扯起大旗,给自己出难题,这才许多天没有多问多理,辛苦从李世民那边求来一份言不由衷的赏赐给他,以期平息他书生意气,免得他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
这几天房玄龄已经拿准了兴风作浪之人,就等着安抚了崔敦礼就能动手,眼瞧着纪颜主动跟他接近,才命纪颜问一问他的苦衷,最好能解了他的烦恼,才好对症下药。
崔敦礼是真将纪颜当成信得过的朋友,也不用怎么问,这就将事情竹筒倒豆子一般说了出来,只当是倾诉苦恼,原本没指望纪颜能帮什么忙。
原来崔敦礼本人老实迂腐,对高阳公主的放荡行径着实看不惯,只是碍于李世民和房玄龄的脸面,一直不曾宣扬,只是偶尔在家中抱怨,原本并没打算出头,始终他迂腐归迂腐,脑子却是不傻,读的史书多了,也知道历朝历代以来,像是高阳这样的败德公主也不罕见。
先前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房玄龄坐镇大本营,只因着前线战况吃紧,后勤的供应就越来越艰难。房玄龄为着支援前线,大肆在京畿江南一带征集军粮,凭借朝廷的威信,以极低的价格收购,算准了高句丽一战牵涉甚广,老百姓大多能理解支持。
房玄龄的老谋深算名不虚传,百姓经征粮官一通宣讲后大多热血沸腾,只恨不能上阵杀敌,自然在粮食上大力相助,却苦了京畿一代收粮的粮商,许多人那一年几乎是颗粒无收,只靠着平日攒下的家底过活,对房玄龄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
这些粮商背后多少都有官面上的势力,其中最厉害的一个就是崔夫人的小弟,也就是崔敦礼的小舅子。崔夫人这辈子最护着娘家人,成为尚书夫人之后简直是一族老小的希望和保护神,只听着小弟上门哭诉,她这就暗暗下了决心,非要给房玄龄一个好看,才能给自家小弟出气。
一群人沆瀣一气,见崔夫人肯出头,就大肆鼓吹她为女中豪杰,只将她说得头昏脑胀不知天高地厚,只待李世民大军归来,就开始在崔敦礼耳边吹起了枕头风,日复一日,几个月不肯停歇,好话歹话都说尽了,才真说得崔敦礼心烦不已,答应为她出头争一口气。
如此一来,才有小人上疏,崔敦礼出头,在朝堂上着实大闹了一场。崔夫人替弟弟出了气,只觉得自己厉害得快要把天捅个窟窿,才会在长襄面前得意忘形,将不该说的话说了个够,闯下大祸,得罪胡国夫人,自己讨了没趣。
其实听说自家婆娘惹上长襄,崔敦礼心中就多少有些后悔,暗叹自己怎么会受了这个泼妇撺掇,才闯下如今这滔天大祸。然而他又是个硬骨头的腐儒,真到了大祸临头反而倔强得紧,咬死不肯认错,也不肯像房玄龄和纪颜赔礼。只是没想到这两人主动示好,才叫他一时间感慨非常。
纪颜是个人精,闻言也就了解了内里详情,这才一面憋着笑,一面劝道:“原来如此,崔尚书莫要烦恼,这事儿有我给你帮忙,其中的误会自会瓦解冰消。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你家夫人也不过是护短而已,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朝政上的事情可不能听她们的主意哩!”
崔敦礼深有体会,这几天的日子也是着实难过,这就长吁短叹,心中生出一股子老婆不如兄弟的感慨来,只举杯跟纪颜喝过两道茶,这就起身告辞,回府找茬打架去了。
且不说崔敦礼被纪颜温情感化,不知不觉站在了他这一边,憋着一股子气要跟倒霉娘们吵架,只说房玄龄这边得了纪颜的消息,也是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自己一世英名,差点毁在一个婆娘的手上,才应了孔圣人一句“为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也笑那崔敦礼耳根子太软。
帮忙出头的礼部尚书被摆平,剩下的那些就不过是乌合之众,大唐朝廷里大小官吏有数十万人,可真正牵扯国本的也就是三省六部,三公九卿而已,加起来不过百余人,构成朝廷的核心。除了崔敦礼之外,这百余人中再无与房玄龄作对之辈,房玄龄自然可以大刀阔斧,借着吏治改革,大做文章。
在李世民的默许之下,房玄龄掀起了有一次大刀阔斧的吏治改革,也不专门针对当日与自己为难的同僚,而是将近年来吏部考核与御使走访的情况汇总到一起,贬斥无用之辈,革除无能之人,一大批京官因此被赶出京城,同时又有一大批外官递补,其中自然有很多是他们这批老臣的门生和亲信,进而完成了贞观末期的最后一次实力巩固。
两个月后,捷报传来,薛延陀汗国在大唐的铁骑践踏之下彻底覆灭,多弥可汗和大部分薛延陀王室成员被回纥可汗袭杀,命丧异国他乡,至此薛延陀从上至下彻底崩溃,残存的百姓甘愿归附大唐。
自高句丽一战以来,笼罩在大唐军民头顶上的阴云总算被这一场胜利驱散,李世民率领文武百官,亲自出城二十里迎接凯旋大军,沿途老百姓夹道欢迎,欢呼震天,整座长安城都笼罩在凯旋的喜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