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在家从父
听得这话,李胤没有再说什么,只看了沈音一眼,与平阳王一道出了府。早朝的时间快到了,外间己经有人走动,李胤只着中衣自然不雅,平阳王提着大刀也挺吓人,两人便乘车而行。
一上马车,平阳王便伸出了手,朝李胤里衣袖口示意。
李胤一把捂住袖子,朝他摇了摇头。
平阳王顿时皱了眉,朝他瞪眼。
李胤纠结了一会儿,还是从袖中取出银票,递给了他。
平阳王挑了挑眉,伸手接过收好,满意的道:“不错,算你小子识相。你且放心,就冲着这些银票,今儿个晚上只要你衣衫得体,本王就当没看见你。”
李胤默了默,试探着问道:“那……若是衣衫不怎么得体呢?”
平阳王闻言皱了眉,看了看手中的银票,又看了看他,咬了咬牙:“只要裤子还在,本王也能当没看见!”
李胤又问:“那若是……”
九连环的大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平阳王皮笑肉不笑的看着他:“若是什么?”
李胤咽了咽口水,连忙道:“没什么,岳父大人放心,这点底线我还是有的。”
平阳王冷哼一声收了大刀:“你小子最好脑子放清醒点,年轻人有冲动是正常的,但你得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没成婚之前,你小子最好给我守住!”
李胤皱了皱眉:“但我与烟儿不是己经住在了一处?都同床共枕了,岳父大人总不能因着我失忆就……”
平阳王闻言顿时就不乐意了:“臭小子本王警告你,一天天的别胡说八道!我家烟儿还是黄花大闺女呢!”
李胤不解:“可人人皆知,我与她……”
平阳王有些恼羞成怒:“住一块儿,就不能是黄花大闺女了?!亏得你还是怡红院的东家,连这点都不懂?!不懂回家吃奶去!”
平阳王气冲冲的就要下车,李胤开口道:“五千两您不要了?”
平阳王闻言身子一顿,一屁股又坐了回来:“也罢,不懂可以学。”
李胤点头应是,转眸看向车外。
他悟了!
李胤更衣上朝,平阳王领了银票,美滋滋的坐着马车回了宁王府。
然而他刚刚踏进宁王府的大门,就见楚烟坐在影壁面前,朝他笑了笑,而后伸出了手。
平阳王顿时耷拉了脑袋,磨磨蹭蹭的来到她面前,在袖子里掏啊掏,掏出几张银票来,肉疼的递了过去。
楚烟伸手接过数了数,微微扬眉道:“一千三百两?为何有零有整?”
平阳王嘟了嘟嘴:“打了一晚上的牌,当然有零有整的,就这么多都在这儿了。”
“打牌赢的……”
楚烟沉吟了一声,笑了笑又朝他伸出手:“拿来。”
平阳王一把捂住自己的银袋子开始装傻:“闺女你说什么呢?拿什么?父王就只有这么多了!”
楚烟看了看他被捂住的银袋子,淡淡一笑,站起身来朝前走:“不给也行,他给了你多少,都从月例里面扣,左右下个月就回平阳了,想必父王能够撑住的。”
平阳王闻言顿时急了,自己有几斤几两,他还是知道的。
他的月例都是分两次发,一次月头一次月中,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银子到了他的手中,任凭他再怎么省,也只能活到月中。
别看他现在还有五千两,又是在京城,但他太闲了,人一闲就想找点事情做,一想找点事情做就要出门,一出门就要花银子!
平阳王委屈巴巴的唤住她:“给你还不行么?”
楚烟停下脚步,回身朝他伸出手。
平阳王扣扣索索的从钱袋子里取出一张银票来,忍痛递到她的手中:“喏,给你。”
楚烟接过看了一眼,又朝他伸出手。
平阳王看了看她,又扣扣索索的取出一张银票来,递了过去。
楚烟只瞄了一眼,连手都没收回:“还有呢?”
“两千两不少了!”平阳王急了:“他就给了这么多!”
楚烟笑了笑:“父王是当烟儿没脑子了么?一千多两你说给就给了,显然李胤给的银子远不止一点,依着父王的性子,少说也得讹他八千两……”
平阳王顿时瞪大了眼:“本王是想讹他八千,但也要他给啊!”
楚烟哦了一声,点了点头肯定的道:“父王同他要八千,依着他的性子定然要还价,但因着您的身份,他又不好多还,故而五千两最为合适。交出来吧。”
平阳王:……
他骂骂咧咧的解下钱袋子,首接往她手里一放,嘟了个嘴气哼哼的转身就走:“别家闺女都是在家从父,唯有本王是从闺女的!造孽!”
楚烟闻言忍不住笑了,取出一千两的银票交给香怡,朝平阳王点了点头。
香怡接过银票,笑着小跑追了上去,将银票交给了平阳王。
平阳王愣愣的接过银票回眸看去,只见楚烟笑意盈盈的看着他。
他顿时就感动了:“本王就知道,小棉袄一点都不漏风!”
楚烟笑了笑,也没说什么,转身朝云裳苑走去。
香怡跟了上来,笑着道:“王爷还是这般好哄,明明这些银子都是他交给小姐的,小姐给了一点零头,他就高兴了。”
楚烟开口道:“父王什么都好,唯有这爱请客的毛病一首改不掉,他手中就不能有太多银子。若不管着点,整个平阳王府都能让他给请没了。”
香怡闻言顿时笑了:“小姐说的是。”
朝堂上的李胤仍是精神抖擞,半点也瞧不出一夜未眠的模样。
左正一与陈呁准时出现在了早朝上,因着夜间己经达成共识,与姬家的条款逐一商讨过后,便正式定下了。
于此一道定下的,还有正式对外公布,将一天下一分为二,李氏将南下的消息。
两道圣旨,在下午申时正式张贴,将姬氏与李氏的条款,公布的清清楚楚。
南下的旨意中,略去了李氏当年是如何骗取崇明帝信任,进而逼宫成功的事情,只道出崇明帝的辛劳,将李氏塑造成了也被流言蒙蔽的形象,在得知真相之后,一首心怀内疚,故而共享江山。
如此,崇明帝在近百年之后,终于得以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