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一种叫法
一事物的名称,有时不只一种叫法:有学名、土名、洋名、俗名甚至诨名之别。比如马铃薯,源于外引,我爷爷辈叫“洋芋”山西人叫“山药蛋”有的地方叫“土豆”再如鳖,我们老家叫“团鱼”大多地方叫“脚鱼”、“甲鱼”甚至有叫“王八”的。物如此,人亦然。而且具体到人,不同的叫法虽同指某一种人,却带褒带贬,具尊具卑,呈爱呈恨,很有了感情色彩。像太平天国将士,老百姓称之为“天兵”官府称之为“长毛”“天兵”何其尊也,神也;而“长毛”又多带点轻蔑。早先,我们对外来入侵者,在称呼上也不太客气的。我们管沙俄入侵者叫“老毛子”管日本人叫“鬼子”“鬼”岂与人同日而语?自然带有厌恶、憎恨的意味。
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许多老祖宗的土称俗称,都慢慢换了种叫法,显得文雅、含蓄了许多。像老辈人叫的“妓女”如今改叫“三陪小姐”或者干脆就叫小姐。小姐,多美的称呼啊。老辈人对那些人的叫法,用怎样温柔细腻的语气叫唤出来,都比不上现在的叫法文雅。一喊小姐,我们立刻就想到了古装戏里金枝玉叶娇媚可人的富家和官家千金。小姐冠之以“三陪”仅仅体现一种服务方式,仅仅是个修饰词,且修饰的是让人怦然心动的“小姐”二字,听起来特舒爽。不过,现在的“小姐”可不敢乱叫。我的一位女同事一次在公众场合就因有人叫她小姐大为光火,弄得人家很尴尬。再如“二毛”原来是街巷村院人家管儿女中排行第二的孩子,带有昵称的位儿。而现在流行的“二毛”内涵要丰富得多,外延要广泛得多。在特指某种人时,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含蓄之美。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时代精神。而在过去时代,叫的就不太文雅,叫“姘妇”或“情妇”听着就有点不自在,也遭人白眼。而“二毛”就上升到类乎“二奶”的地位了。像贾府里的赵姨娘,虽没王夫人威风八面的地位,却也是明媒正娶,用不着躲躲藏藏的。不过“二奶”在家里还是没多少地位,无法与“大房”或者说“正房”平起平坐,日子是不太好过的,赵姨娘在贾府里就难免要受点窝囊气。这样“二毛”就该做排行第二来理解了,就像兄弟姐妹不管排行老大老二,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绝无贵贱之别。这样理解,就不含尊带卑,与“正房”有了平等的地位。这与上面说的时代精神相符。
不过,有些别称流行的就并不那么顺畅。像“公仆”从字面上可理解为大家的仆人,或者解释为公众的仆人,听上去挺可人的,但联想到某些“公仆”骑在主人头上拉屎拉尿的,全无“仆人”风范,倒成了十足的老爷,这么叫起来总觉得别别扭扭的,故人们还沿袭老辈人的称呼叫“x长”“主任”、“主席”、“老板”“老总”什么的。
不过,中国人历来看重形式,不太在意内容,谁爱怎么叫就让他怎么叫去,我们大可一笑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