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情
母亲搀着父亲下楼散步,回手带上房门,我的脑海里跳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几个字。父亲病了近十五年,母亲就这样执着父亲的手走了近十五个年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一句温情浪漫的字眼,却被母亲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每想到此,心里,便对着这几个字发酸。
我并不知道,爱情两个字,在母亲自己的字典里,究竟有一种怎样的注解。不要说花前月下,在父亲生病之前,我几乎没见过他们亲昵地拉过手。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母亲对父亲的爱,只是一碗简单的鸡蛋羹做为代言。
很小的时候,家境并不宽裕。家里的饭桌上,都是随着每个季节田野里熟透的蔬菜,单调地重复着。鸡蛋羹,似乎是饭桌上的奢侈之物了。那时的父亲,每到了秋冬季节,工作繁忙得经常夜半三更的回来。于是,母亲常常在我们晚饭后,拿出一个小小的白色盆子,打上几个鸡蛋,搅匀,撒上细碎的葱花和一些简单的调料,加好水,在父亲快到家之前,将它蒸好。然后在父亲回来时,坐在父亲的身边,边搭着话,边用充满温情的眼睛看着父亲吃。
如果不是无意中听到小姨与长我八岁的姐姐聊天,说起了母亲的初恋。我一直以为,母亲的生命中,爱情,只是一碗鸡蛋羹。
于是,那时,我的脑子常闪现这样一个片段——一个白净高大的,戴眼镜的男孩子,牵着一个淳朴漂亮的少女的手,伫立在一座中等城市的火车站旁。在列车的长鸣中,男孩深情的注视着少女,依依不舍的挥手而别
其实,我是在成年后,才撒着娇,缠着母亲,真正的了解了母亲的这段感情经历——那是一个很优秀的大学生,爱才慕才的母亲,在与她这位理想中的爱人经过了两年的恋爱,已经谈婚论嫁时,当时却开始重视成份问题,母亲不想自己的地主成份牵扯到对方的发展,坚决主动的提出了分手。
尽管母亲在讲述这段夭折的爱情时,语调是那么的平静,我仍从她的眼睛里,隐约读到一丝丝残存的幸福和遗憾。我无法想像,这对于当时失去双亲,处于困境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更是一种怎样的打击。一个花季的少女浓得化不开的情思,就这样,被当时的社会现状无情的斩断。
母亲做事很认真,事无大小,且有洁癖。父亲的衣物,总是洗得干干净净,尽管那时,为了怕母亲承包着一家六口人的衣服太劳累,父亲买了一台“白兰”牌的洗衣机,可她还是要把洗好的衣服,用水漂三次,才要拿出去晾晒。然后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放在父亲的衣柜里。
后来,家境随着父亲工作的出色,而渐渐的优越起来。记得是一个深秋吧,父亲领着母亲去订制了一长一短两件昵子上衣。那时的昵子衣料,应该是非常侈奢之物了。母亲站在试衣镜前,前后左右,试着新衣,看着镜中的自己,幸福,挂了一脸。我悄悄的看了一眼父亲,父亲一脸欣赏作品的样子,在注视着端庄的母亲。这个短暂的镜头,在很多年后,依然时常清晰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其实,我的母亲是浪漫感性的。一本充满乡土气息的爱情小说,一部感人至深的电视剧,都会触动她流泪。记不得是在很多年前的哪月哪天,我和母亲靠在一起,看着一部电视剧中的男女主角牵着手,嬉闹于一片洋溢着浪漫气息的绿林中。无意中瞥了一眼母亲,我发现,她的目光变得那么柔和,察觉到我的注视,母亲的脸居然莫名的微微红了一下。我心里一惊,母亲年轻时的心里,曾埋藏着多少这样瑰丽的梦呵
然而,母亲又是现实而理性的。她对父亲从来没有过高的奢求,她用锅碗瓢盆敲击着一个家庭最美妙的乐章。记忆中,还有一个很清晰的场景——全家六口围桌而坐,父亲夹了几块鱼肉放进了母亲的碗里,抬头看一下母亲,母亲微笑着,感觉中,有一汩清洌洌的甜泉,流进了她的心里,又从她的眼睛中,流淌了出来。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此时的爱情,只是能和父亲平平安安,平淡相携到老,丝毫没有过多的奢求。可就在十五前年,父亲患了严重的出血性脑梗塞,这份最低限度的向往,也只能用终日的“相扶相携”来演绎了。十五年,那是怎样的一种搀扶呵,轻闭上眼睛,不堪回首,不敢回首
世间有一种情,无法用文字来倾诉。任何形式的文字在它们面前,都是那么的消瘦,任何语言在它们面前,都是那么的苍白
母亲的手很老了,患过了风湿的指关节,明显的变粗,皮肤早已不见了往昔的白晰细腻。我知道,母亲会用这双抚尽了岁月沧桑的手,牵着父亲的手,一直走下去,直到,再也牵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