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玄幻小说 > 重生爬坑王 > 第三六八章焦头烂额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三六八章焦头烂额

    几天之后的中午,第一批携家带口的上千灾民在一些官兵的护送下来到了溧阳,他们的家园已经被洪水毁掉,而且身无分文,很多人甚至衣不遮体,在寒风冷雨中瑟瑟发抖。更冷的是他们的心情,大大堤修复、潮水退去之前,他们已经无家可归,只能任由官府驱赶,在官兵的监视下被运到四面八方安置。一路上官兵们的粗暴对待,到现在不给饭吃,让他们饥肠辘辘、满心凄凉,对即将开始的流民生活,充满了恐惧和怨气
    “凭什么城里人都不走,就让咱们乡下人背井离乡!”一路上都是这样的牢骚之声。
    “粮食不够吃的呗,又不想让咱们这些乡巴佬塞满城里。”有老人冷笑道:“自然把咱们往各县里送,现在倒好居然还是跨州的送了,说出去指不定让别人笑话咱们浙江呢。”
    “人家县里就愿意接收?受灾的又不是他们。”灾民们忧心忡忡地说道:“要是浙江别的地方还能说是乡里乡亲的,可是现在,唉”
    “咱们就是些讨人嫌的累赘。”老人愤懑道:“哪有喜欢灾民的官府?”
    “这么说,咱们肯定不受待见了。”灾民们的情绪愈发低落。
    “有口粥吃的就不错了。”老人幽幽道:“就怕稀得没几粒米,那非得饿死人不可””
    “嚎丧什么!”官兵持着鞭子,大声呵斥道:“溧阳到了,都赶紧打起精神来!”
    灾民们不由向远处望去。就见溧阳矮小的城墙上郝然挂着一幅布条,写着十六个红色的大字。浙江识字的人多。不少人眼前一亮,大声念出来道:“人饥己饥、人寒己寒。患难与共,赈灾恤邻!”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就是这个意思,就算是做做样子,也让灾民们感到舒服多了。等所有人都抵达溧阳城下的时候,却见城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为首的是个穿着七品官服的年轻人,年轻得有些不像话,想来自然是溧阳的知县无疑。
    不待衙役们引荐。这些来的百姓便呼啦啦跪倒,给知县老爷磕头。
    “诸位快快请起。”杨凌赶忙扶住一位老者道:“折杀本县了!”
    “求大老爷可怜!”白发苍苍的老人,却坚持给他磕头道:“给我们一条活路!”
    “求大老爷可怜,给条活路吧”灾民们七嘴八舌附和着,不分男女老幼,都使劲地磕头。
    杨凌的眼眶湿润了,这些都是挣扎求生的生命啊,当他看到灾民们如此卑微的乞求,只是为了一条活路时。深深震撼了,当年看冯导的温故1942的时候,杨凌也掉了几滴泪,可是那毕竟是电影。拍得再好,也不如这现实来得震撼。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压在肩头,杨凌亲手扶起几位乡老。“诸位乡亲快快起来,且听我一言。”杨凌忽然爬上了一张桌子。指着背后墙上的十六个字大声疾呼道:“诸位看到那些字了吗?”
    灾民们点头。
    “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灾民们又点头。
    “人饥己饥、人寒己寒,患难与共。赈灾恤邻!”杨凌高声道:“这就是溧阳县给你们的承诺!”
    听着这位知县老爷的承诺,灾民们那冰冷凄凉的心,一下子热乎起来,又纷纷“青天”、“菩萨”得叫个不停。
    杨凌摆摆手,灾民们便安静下来,听他接着说道:“请你们记住,你们来溧阳不是来逃难的,而是来生活的,你们双脚踏上溧阳县的一刻,你们的身份就不再是灾民,而是和溧阳百姓一样,有房住有饭吃、有官府保护的百姓!”
    顿了一顿,杨凌继续朗声说道:“为此,本县十万百姓,为你们空出了七千间余住房,待会儿登记后,便可各自领取三天口粮,跟着你们的房东回去歇息了!”
    灾民们本以为来了有个窝棚、有口稀粥就不错了,想不到竟然有房住有饭吃,都感动的眼泪哗哗的,不过却也有老成的问道:“那三天口粮吃完了怎么办?”
    “一般来说应该是赈贷,”杨凌说道:“但你们短则三两月,长则半载要回乡的,所以普通的赈贷是行不通的。所以采取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灾民们面面相觑,有人问道:“我们还要干活?”
    “难道诸位在乡里时,不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杨凌淡淡道。
    灾民里没有富人,稍有点财力的都在家里守着自己小金库和小粮仓呢,哪会出来逃难啊,这是逃难,又不是旅游,所以这些灾民自然无言以对。
    “本县不将你们当灾民,你们自然也要像溧阳百姓一样,衣食住行皆需用劳动换取。”杨凌沉声道:“之前有税赋在身,你们不一样可以养家糊口?如今朝廷减免了你们的钱粮和差役,自然更不在话下!”
    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更何况杨凌的话也是正理,凭什么你在老家时靠劳动吃饭,来溧阳却想袖手高坐?你是逃难还是度假来了?
    灾民们便在官差的组织下,井然有序地来到城门口。城门口早围起了栅栏,一次只放行十家,而且必须是十家互保才行。
    这放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还不立马就乱套了。但是成朝百姓本来就是十户一甲的,无需临时搭配。
    十户被放过栅门的灾民,便在一排桌前登记,桌后坐着户房的一众书吏,他们详细记录每一户的籍贯、里甲,户等、每个人的姓名、年龄、人口、健康状况最后还要让他们签订互保书。
    签了这份文书,任何一个人犯了罪,十户人家都要连坐的。杨凌虽然比较有法制精神,但是乱世用重典。这个时候就得这么干,不这样的话。杨凌可不放心让三万外乡人涌进县里。
    登完记签了字,灾民们便被领到下一道栅门外,他们身后,另外十户灾民开始登记。进了第二道栅门,便有书办问灾民,要住什么档次的房子。
    灾民们愣了,都有啥档次?
    “三个档次,上等独门独院,每月一贯钱;中等两家一院。每月八十文;下等四家一院,每月五十文。”书办耐心地解释道。
    “啥,住宿还要钱?”灾民们瞪大眼道。
    “住宿啥时候不要钱了?”那书办眼睛瞪得更大:“你们住的房子,可是溧阳百姓尽最大努力空出来,怎么可能白住!”
    “咳咳!”一个穿青衫、戴吏巾的年轻人咳嗽两声道:“没钱可也以住”不过还没等灾民们高兴起来,又听他道:“先记着账,日后以工付租即可。”
    “哈!”灾民们不乐意道:“怎么什么都要钱,从没听说,安置灾民还收钱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所以对手下的这些人做足了思想工作,只见这些书办依然面带微笑地解释道:“别的县都是搭窝棚,本县也在河边搭了窝棚,诸位不愿住房。可以去住窝棚,同样是不要钱的。”
    尽管不情愿,但已经到了这一步。何况房租真便宜,还可以先欠着。十户人家都选择了花钱租房。于是书吏便给每家发了个竹牌,正面是户主名。背面是所赁房屋的信息,吩咐道:“你们分在茶亭乡的十三里,出了这道门,里长就在外头。你们持牌与他碰头,后面的事情由他安排,你们在溧阳县的这段时间,也是由他负责了。”
    这些里长除了要安排好房间之外,还负责灾民的看护任务,约束乡里刁民,严禁骚扰灾民、敲诈钱财。杨凌自然是两手都抓两手都硬,一方面规定这些里长如有违反,就“破坏赈灾”的罪名扭送大牢,不死也得脱层皮,另一方面则是告诉这些人,只要这次赈灾工作做得好,来年的税赋还能再减免一点。
    各县长官为何最不愿接收灾民,因为这些外来户会跟土著抢食。哪怕不需要官府放粮,他们还是会提高当地粮价,挤占土著的营生,是以各县都把灾民视为包袱、看做累赘,自然百般抵触。不过杨凌却不这么看,他知道人是最宝贵的资源,灾民们不过是失去了家园,却没有失去劳动力,若不是洪水让这些人变成了灾民,溧阳县岂能获得这么多廉价的劳动力?
    杨凌当然知道,一个地方经济要想起飞,引擎就是大兴土木。杨凌一到溧阳就干这干那,可是能调动的人手还是太少了。如果把这些劳动力调动起来,他们怎么可能还是累赘呢?而且只要安排得当,完全不会挤占溧阳人的营生,反而会极大地促进溧阳的发展。
    杨凌分流这些人有两个办法,一是苏家那边的修路工程的确需要非常多的人手,二是征发这些人修建梯田,要知道溧阳是一个丘陵地区,虽然看上去挺像平原的,小山包还是挺多的。百姓们想要修建梯田,谁也没有这个能力,可是现在不同了,这么多劳动力摆着呢。
    杨凌很是为自己有这么天才的主意而开心,照例,这些工作都是要向府城汇报的,不过从府城回馈过来的情况,却并不乐观,江宁府甚至是江南布政司的人都对杨凌擅自更改赈灾办法的事情有些不以为然。只是,一来时间紧张,要想改弦更张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只能让杨凌先做做看了,二来也是因为杨凌的关系太硬气,这些人也不敢过于得罪。
    不管怎么样,新型的赈灾方案总算是可以继续施行,不过杨凌也犯起了牛脾气,对于那些上官的看法,杨凌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过杨凌什么也没说,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要让这些人知道,自己的办法才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
    为了开个好头,杨凌亲自带人向灾民展示诚意、宣布政策,来一批人说一遍,不打一点折扣,而书办们则城门外一丝不苟地登记灾民,分配住处。没白没黑忙了三天,才接收完三万灾民。
    但三万灾民无法一刀切。其中两万七千多人顺利完成登记,领到口粮分到住处。剩下近三千人——主要是在洪水失去亲人的孤老伤病,这些人没有劳动能力,又没人愿意接收,必须要另加对待,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这个时候就要指望本县生老病死四大官办慈善机构了,作为圣人门徒,统治者们为了完美实践圣人的治国理念,对于福利机构还是开办得比较多的。
    孤儿孤女由慈幼局收养,孤老残疾由养济院收养。需要治病疗伤的,归安济坊收治——现在已经被杨凌改成了公立医院,实在治不了的,由漏泽园负责下葬
    这四大慈善机构由官府所办,委任素有名望、亦有爱心者为负责人。县里每年拨给经费,乡宦士绅们也会捐给善田,以维持这一恤幼养老、生养死葬的体系运转。杨凌上任后,更是将这四大机构视为“仁政”的体现,经费给得很足。对其负责人也很是尊敬。是以这四位虽然无官无职,却一个个当得有滋有味,对杨凌这位财神爷,自然想方设法的讨好。但这会儿。除了负责漏泽园的那位,另三位都一脸吃了黄连的样子。
    “大老爷啊,你不能这样哇慈幼局原先不到三十个孤儿。这次一下塞给我六百个,整整多出二十倍。还不如拿刀杀了我!”
    “是啊,大老爷。就是江宁府、杭州府的养济院,也养不了七百个老头老太太啊!”“一千多伤病号,上哪找那么多大夫救治啊?”
    这三个就像苍蝇一样在杨凌耳边嗡嗡地乱叫,杨凌这几天本就是心力透支,闻言更是烦不胜烦,只好对慈幼局和养济院的两位负责人说道:“现在人手的确紧张,要不这样让你们养济院的人先去慈幼局带孩子,然后再从灾民中雇上一批妇女,去照看老人,这样总行了吧?”
    “还是大老爷有办法!”两个人夸赞道,话锋一转:“这些人的衣食如何供给?”
    “县里解决一部分,”杨凌深感头痛,揉着太阳穴道:“但官仓里的粮食,是给溧阳百姓和灾民预备的,你们还是要发挥特长——募捐。”
    “募捐?”两人登时可怜兮兮道:“又要登门求人?”
    “这是善举,募的捐的都有功德,那些乡宦都是大善人,都会慷慨解囊的。”杨凌安慰两句,话锋一转道:“总之,县里只给你们一半的口粮,但不准让那些老幼饿肚皮,本官会随时去查看的,要是有人没吃饱,二位都是聪明人,有些事情不用我说也应该明白了吧?”
    “唉”两人垂头丧气的应下。
    杨凌转向医院的院长,说道:“现在郎中的缺口的确很大,这样吧,你去把本县的牛鼻子们和秃驴们都聚集起来,这些人整天装神弄鬼的,不会一手半手的医术,如何行走江湖?”
    打发走了一干杂官,杨凌接过诸葛师爷递上的茶壶,仰脖喝净道:“册簿都整理好了?”
    “嗯!”诸葛师爷点头道:“最后还是有一千多户,选择去濑水边住窝棚。”
    “随他们住去吧。”杨凌揉着太阳穴说道:“你对下面的人说一声,这阵子一是辛苦点,二是千万不要乱伸手,这是赈灾,不要造孽。让他们放心,我是不会亏待他们的。”
    “东翁有这句话就足够了,属下们不会让你失望的。”诸葛师爷说完,收起笑脸,压低声音道:“只是属下得提醒一句,花钱如流水的日子开始了,官仓里一天要出五百石粮食,就算东翁前期储备的粮食再多,也架不住这样消耗啊,好在本县百姓家里有余粮,尚不要向永丰仓借贷,但是东翁必须要精打细算,以防万一啊!”“我又何尝不知道呢,可是制定的这些规则已经没法再细啦,衣食足才能守秩序,人家吃不饱饭,是不会服管的。”杨凌叹息道:“我已经下令全县灾民,在田间地头,自家院中种植瓜菜。让女人和孩子到山上去挖竹笋、野菜、还有水里的鱼虾、螃蟹,一切能吃的都弄来吃,这样可以少吃粮。”
    “那也是杯水车薪啊!”诸葛师爷叹气道:“需要有更多的粮食啊!”“还好,苏家在海外发现海外的粮食非常富足,已经采购了,想来第一批粮食就快要到了。总算是能缓解一下了。”杨凌自我安慰道。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凌密切关注着各方面的运转状况,灾民们基本安顿下来,开始在县衙的组织下,或者去开垦梯田,或者分流到苏家的工程队或者水泥厂去干活。溧阳县的百姓也被要求尽早开始春耕,尽量能开一些荒田。而溧阳粮店的粮食都被县里管控起来,统一价钱,定量销售。县衙还出钱鼓励百姓下河捕鱼,上山打猎、因为准备充分,至少在目前阶段,一切还都按部就班,看上去井然有序。这样让焦头烂额的杨凌多少有了一些安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