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历史小说 > 化宋 > 化宋 第265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化宋 第265节

    “官人最近领了官家的任务,正在查看龙骨文呢,”李易安轻笑道,“可怜我以前不知那龙骨是殷商古物,那些有字的龙骨如今可是一片难求呢。”
    两人一起赏玩着青铜残片,鉴定着残片上的文字,又聊起了他们一起编写的《金石录》,年初时,皇帝的碑林进度一拖再拖,选中的书籍一再超编,李易安夫妻编写《金石录》也有幸入选,这本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传世钟鼎碑版铭文,有三十多册,耗费了他们绝大多数心力。
    如今赵明诚正在努力争取,将龙骨上的文字也收录进他写《金石录》之中,如此,他这套书必能超过欧阳修的《集古录》,成为金石碑文中最有影响力的著作。
    而这本书上,也有著上了李易安的名字,不过李易安其实并不怎么在意,以她在诗词之道上的造诣,不用署名,照样可以名留青史。
    说完自己,李易安又问起朱淑真最近过得怎样。
    “朝廷要取消桥头税的事情喧嚣尘上,我这小吏当然要忙起来,”朱淑真感慨道,“需要每村去通知此事,还要在大小桥头张贴告示,不过,我听说有些小吏还悄悄在乡间小道上设卡,回头官家必然不会放过这些蠹虫。”
    但取消桥头税是少有的德政,小吏固然不愿意,普通的百姓却是无比感激。
    “当年商鞅驭民五术,被天下帝王奉为圭臬,如今圣上却能解除这疲民之道,实在是圣人也。”李易安感慨道。
    商君书里,反复提及的,便是让平民贫穷困苦,稍微有些收益,便要被国家征走,以此弱民,因为民若是强了,国君的地位便不稳了,因此国君的治理天下,必须先“弱民”、“疲民”。
    “正是如此,”朱淑真微笑道,“如今官家恩泽天下,四海安居,也没见哪里平民百姓,有不稳之相,可惜陛下不许立他的长生牌位,否则应天天拜祭才是。”
    李易安眨了眨眼:“可以用皇钞嘛!”
    第360章 西北之局
    随着天气转暖, 西夏的局有了些许缓和,但完颜银术可知道他的机会不多,所以加紧了储备粮草, 他已经决定,无论如何, 在秋收之后,就要趁着天气还不是最冷的时候,回到故土。
    他手下的军队, 撑不起再过一两年的消磨。
    赵士程也明白这一点, 他已经松口,愿意放银术可归国, 但在走之前, 银术可也有需要做的事情, 那就是帮大宋解决一下西夏的后患。
    不得不说,党项李家是一个极为坚韧的部族,历史上, 蒙古攻打西夏,西夏三降三叛,最终激怒了蒙古人, 不但屠杀了整个西夏王城,还焚毁了西夏文字、典籍以至于后人研究西夏的来源, 只能靠那些早就被摧毁的王陵残留, 西夏文字更是直接成了死文字, 再无人可以翻译。
    而河西走廊是中原王朝控制西域的关键要道,赵士程并不希望要在这玩打地鼠的游戏, 就算他不图越南的土地, 西夏的土地也是万万不能放过的。
    所以, 为了西夏能更好治理,赵士程不介意放银术可一马——当然,关键还在于如今□□+火炮的战术已经被大宋军队所熟悉,如今在对抗的骑兵的战斗中,大宋军队已经有了巨大优势。
    他们的战斗方式很简单,先火炮犁一次对面,然后拿着□□冲过去,如果遇到强烈抵抗,火枪手退回来,再组织火炮营犁一次。
    这种办法效果极为显著,唯一的问题就是略微费钱,就算大宋如今已经在全国各地建设了数万个公厕,但火药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
    赵士程明白,在没有合成氨工业的情况下,火药的费用是很难降低下来的,只有当人类可以把空气中的氮用工业的办法固定下来,人类才能产出能支持起第一二次世界大战那样规模的火力。
    赵士程有铁触媒催化剂的配方,但工业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目前大宋的钢铁锻造工艺暂时支持不了那么高大上的技术,只能依靠生物体自然固氮了。
    他能放银术可回去,但银术可应该知道他需要做什么。
    他低头把手上的国书写完,随后拿起这轻薄的信纸,微微叹息。
    这封信写起来很容易,但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意味着许多性命,都将被这轻薄的信纸斩断。
    他己不是当初那个爱惜生命,愿意把所有积蓄拿出来救助弃婴的小孩了。
    “若有机会活着,便来寻我报仇吧。”他将信纸放在桌上,缓缓盖上印信,那一方小印,像遮蔽天地的阴影,重重压下。
    ……
    完颜银术可收到大宋的要求后,果断派出使臣,来与大宋订立盟约。
    虽然大宋的皇帝有着天下第一的信誉,但那么多兄弟士卒的性命,他自是不能寄托在大宋皇帝的信誉上。
    所以,他需要驻扎西夏的同时,派出先头部队,打通来回的道路,在重要的地方提前准备好粮草,做好完全的准备,还要把同大宋盟约的消息散播出去,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大宋在他们路途上偷袭的可能。
    这些事,大宋都对此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派出人手和军队,接手西夏与大宋接壤之地的险要关卡。
    比如兰州城的啅罗和南军司、鸣沙附近的静塞军司、柔狼山西寿保泰军司,还有永乐城之战给大宋造成五十万巨大伤亡的嘉宁军司、左厢神勇军司等。
    这些军司本都是西夏防备的大宋的撑天之柱,皆是精锐,但这些精锐如今大多已经战败在与金军的大战中,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
    如今西夏朝廷几乎整个瘫痪,它们没有了后方支持,大宋西军几乎是以一种抢军功的快乐攻城略地。
    天可怜见啊,他们和西夏打了上百年,就没打过这么痛快的仗。
    如果不是朝廷规定,每拿下一州,必须拿下粮草,安抚城民,他们甚至能直接碾到兴庆府去。
    西夏人万万没想到,大宋和金国打仗,居然把他们的国家打没了。
    许多党项权贵们带领部族对此展开了疯狂的反击,但更多的党项人却选择了与宋军合作。毕竟他们也看出来,这次,真的是大势已去,早点上船,还能待价而沽,要是上船的晚了,说不得便被当成死硬份子,一起扬了。
    大宋如今蒸蒸日上,而且百年前,西夏本也是大唐的静塞军节度使,就当是回归故国了。
    -
    西夏,地斤泽。
    离西夏国都三百余里的地斤泽是黄河以南一处水草丰美的绿州,不但是党项人的故地,也是西夏开国君主的龙兴之地。
    依靠着一处湖泊,这里曾经是有数百里的巨大绿州,听说在南北朝时,这里曾经叫统万城,是匈奴人的都城。
    但,那都是数百年前的事了。
    西夏立国后,生齿日繁,国主重用汉人儒家,开垦耕地,编户齐民,大量党项人从游牧改为了定居耕作。
    地斤泽做为夏州的肥美之地,自然也被开垦成田地,他们砍伐树木,引水种麦,曾经也是兴盛过很长时间,可如今,这里不同了。
    原本只是在北连的一小片沙漠,在唐朝时,横竖不过数十里的沙地,如今绵延上百里,风沙蔽天,将原本水草丰美地斤泽,如今只剩下不到五十里的绿州,且还在风沙之下,一退再退。
    他们每日都生活在会被沙地吞噬的恐惧里,且土地收成也越来越少,养不活的人,大多去参军,或者给大户当了奴人。
    这里数十个村落里,每日都有老人坐在村口,忧愁着将来。
    就在这时,铁蹄声动,惊动了村口老者的神经,让他有些惊恐地起身。
    远处,十数名军卒,策马飞驰,几乎是顷刻间,就到了村口。
    “叫村中主事的出来!”头领用汉语呼喝。
    夏州与大宋很近,两地交流甚多,这里的人是听得懂汉话的。
    很快村中主事出来,他是一名面带风霜,包着头巾的四十岁汉子,恭敬地表示愿意招待军爷……
    “不需要!”为首的士卒拿起铁水壶灌了一口,“有识字的么?”
    那村长主动上前,表示识字。
    于是士卒从马身上挂着的包袱里拿出一张文书,喝道:“朝廷有令,凡是在地斤泽的村落,都要抽出两人,前去麟州州府学习治沙,一个月后回来,一月归来,听懂了么?”
    话是听懂了,但那汉子却迷茫了:“治沙?可这风沙是天神降罚,如何能治……”
    “叫你们去就去!”那骑士当然也不知道怎么治,“反正不去的,以军法从事!”
    说完后之后,他们策动缰绳,又去下一个地方传令,只让这村落的人脸色更加迷茫。
    不过,抽两个人并不是什么大事,只是这路途遥远,大家都得从仅有的一点吃食里凑些东西,让他们去百里之外麟州城。
    但只要不是加税,那总是能活下去的。
    ……
    麟州,建宁寨。
    这里是大宋曾经最西北方的国土,建这座城寨耗费了二十多万民夫,但维持这里,一直是大宋十分头痛的事情,因为这里风沙太大了。
    建成之后不到三年,风沙便将三丈高的城墙掩埋了一小半,为此,又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将城墙下沙土铲去。
    后来,赵士程知道这消息,让他们在周围种树。
    但这样的沙土地,树根本长不起来,于是麟州依然要求朝廷支援一些费用,用来清理周围大小城寨的城墙处的沙土。
    不只如此,因为西北风沙毁田,很多村寨遭到风灾后还要需要钱粮救济,这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赵士程给了两回钱,便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反复回忆后,又给他们出一个计划——让他们用麦草插在沙土里,形成一个个方格,这就能用来防风固沙了。
    于是麟州府又来问题,一是麦草做为牛羊食物,用来扎沙太过浪费,二来插土里要插几分,方格又是多大,请官家说明。
    赵士程哪知道这些细节,他知道麦草可以固沙不过是因为看过电视上的防风成绩宣传片,那片子里的草方格曾经被反复宣传而已。
    让他说清楚怎么弄,这不是在为难他么?
    于是赵士程在官员名单里扫视了一圈,把西北折家军第七代的长孙折彦质提溜出来,去麟州当了知州,并且要求他研究出多大多深的草方格治理沙地最为合适。
    官家开口便是言出法随,于是,这位西北第一世家的领头人物,就这样从中枢去当了一处偏远边州的知州。
    好在,这位折知州并没有因此颓废,他在麟州三年,精心研究种草固沙,发现将麦草的一半插入土地,然后筑成三尺见方的方格,是最适宜固沙,且若是周围种上狼尾草等物后,还可以放牧。
    他将如何固沙防风的经验专门写了一本《固草集》,上交朝廷,赵士程非常满意,不但嘉奖了他,这次让人占据西夏北方之地后,下旨让西北有沙土存在的村落,都去麟州学习防风固沙。
    如此,一可以传播经验,二嘛,是检验他的书籍是真是假。
    毕竟他没有时间亲自去检查效果,可假的真不了。
    等他占据了西夏全境,这些经验就可以推行到整个毛乌素沙地。
    只要控制住这里的沙漠化,黄河下游便不用成天修堤固河——给西北拔点麦草治沙,可比动不动几百里地修黄河便宜多了。
    如此,节约下来的钱,也可以用在其它地方,比如多给边军一些火药之类的,它不香么?
    第361章 新的进项
    虽然银术可和大宋的盟约还在商讨中, 但大方向确定后,双方确实都在给对方方便。
    别的不说,在大宋试探性地攻占西夏土地时, 银术可不但没有派军阻止,反而给予方便,将西夏的镇守将领的补给断掉了——虽然本来就没打算给。
    而大宋的西军这些年不但没扩军,反而裁撤了不少军队,占据西夏这些土地后, 必须派人留守,还要镇压周围那些不稳定的部族, 也就是说, 只要占据了西夏,就算大宋想,也没有兵力再去阻止银术可归国。
    所以, 两方的私下交易都算各取所需, 唯一需要赵士程注意的事情就是, 西军这百年来在西夏身上吃了太多亏,双方不说仇深似海,也是相互敌视的。
    因此赵士程严令西军不许骚扰西夏百姓,回头奖励的军饷和官爵他一点都不会少,但如果哪个将军手下违反了这规定,那就别怪他剥夺罪者战功,把他们调到西南去防范夷人!
    这书信里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西军上下无论是折家、姚家、种家还是刘家, 都噤若寒蝉, 他们知道这位官家素来是说到做到, 当场就招来所有手下, 严格训诫了一番。
    意思很明确,在官家可怕手段下,如今西夏局面极其混乱,正是我辈大立军功的时候,如今新军战功赫赫,咱们能不能加官进爵就看这一出了,你们谁要是敢给我拖后腿,在这关键时候搞事情,他绝不会放过!
    这些属下们也纷纷拍胸脯保证,他们肯定会管好手下那群丘八,不让他们有机会生事,这些年朝廷发下的军饷都是足额足量,该有的奖励从未短缺过,西夏那些穷光蛋也抢不到什么东西,他们知道轻重,不会让他们乱来。
    然后他们又纷纷回到营地,召集士卒,将上方的意思交代下去:一个个都谨慎着些,抢掠什么的就算了,不许杀人,军中说不定就有皇城司的眼线,要是被官家拿来杀鸡儆猴,他也救不了。再说,回头朝廷会补上奖励,兄弟们不要因小失大!
    同时,西夏的局势混乱,也不是没有有志之士举起大旗,想要保住国祚。
    但奈何这几十年来,西夏的局面也不稳定,当年李元昊在建国之后,立刻鸟尽弓藏,废掉了野利皇后,杀掉了立下赫赫战功的野利兄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