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萧老夫人自然晓得刘嬷嬷说的是何事,不就是两家父母曾定下的那桩婚事嘛。这桩婚事,说来也有些奇妙。
当年萧鸿泽出生后,李家夫人也很快身怀有孕,才有了那指腹为婚,只可惜这个孩子并未出生,没过多久,李家夫人就因意外而小产,直到泽儿九岁时才再度有孕。
可谁也没想到,孩子尚且只有四个月,李勐便忽患恶疾病逝,李家夫人伤心过度,本想跟着一道去了,在清平郡主的劝说下,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同婆母一道扶柩回乡。
安国公府原先对李家也是诸多帮助救济,然没过多久,清平郡主亦有了身孕,生下了女儿萧毓宁,再后来,萧毓宁走丢,清平郡主和安国公相继离世,才逐渐与李家断了联系,这桩陈年往事便再没几个人记得了。
毕竟两个孩子差了九岁,李家怕是也没想到,萧鸿泽居然至今还未婚,而且她们此趟来,似乎也没有来攀附的意思。不过,李老夫人倒是私底下与萧老夫人说了几句话,说自己这个年岁,时日只怕无多,到时她不在了,还望萧老夫人能帮着照拂照拂李秋澜,她一人孤苦伶仃,就怕被人欺负了去。
“这事儿,还是先别让泽儿知晓的好。”萧老夫人沉默半晌道。
刘嬷嬷疑惑不解,少顷,试探道:“难不成是老夫人觉得,李姑娘如今的身份……”
“莫要胡说!”萧老夫人一竖眉,不高兴地扫了刘嬷嬷一眼,“你跟了我这么些年,难道觉得我是那种嫌贫爱富,捧高踩低的,今日我原也想同泽儿道这事儿,可看他对自己的婚事这般不上心,若知晓此事,指不定因着上一辈的承诺,还真将秋澜给娶了,这对秋澜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她活到这个岁数,这辈子阅人无数,应是不会看走眼,秋澜生得漂亮,脾性好又孝顺,谈吐流利大方,看样子也是读过不少书的。轻易许给她那略为木讷的孙子,倒是有些可惜了,不如在自己身边留些日子,若他们二人有缘自是好事,可若实在没有缘分,也不必强求。
秋澜今年十八了,因不忍心离开祖母,生生拖到了这个岁数还未嫁人,着实不小了。到时就在京城为秋澜寻一桩好婚事,她若不喜京城,要回庆德,也可。
大不了,就认个干亲,再多一个孙女,有安国公府在背后做倚仗,想来她就算嫁给庆德的人家也不会受亏待。
萧老夫人已然将一切都在心底盘算好了,她安心地站起身,更衣洗漱,上榻歇息去了。
今岁的夏日似乎比往年更长些,仿佛无穷尽的酷热让不少百姓都觉熬不住,可这一季更熬不住当属那些被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轮番拷问过来的涉案者。
及至六月末,七月初。
线索时断时续,原一直没甚太大头绪的刑部官员蓦然收到一封密信,严查之下,科举舞弊案终于有了极大的进展。
原是负责科举的礼部官员自考生处收受贿赂,并秘密买通考官,趁整理考卷之际调换考卷,以获取想要的名次。
而那位在跨马游街之时,手持血书以求公道的书生,正是被调换了考卷的考生之一。此事他原不得知,以为又是曝腮龙门,然垂首丧气之际,不想却有一不学无术却榜上有名的纨绔跑到他面前耀武扬威,毫不顾忌地大谈舞弊之事,讽刺书生贫贱出生,只配教人一辈子踩在脚下,别妄想做什么的一步登天的白日梦。
书生大受震惊,愤恨难忍,他散尽家财层层上告,却因没有证据再加官官相护,始终申冤无果,还常被以诬告之罪下狱或遭棍棒猛打,不过三年,一身伤痕累累,落下无数病痛的书生想起自己寒窗苦读多年竟落得这么个下场,终是对官府彻底寒了心,才在跨马游街那日直直冲出去,最后放手一搏。
他了无生趣,本就没想过活着回去,能做的仅是以此将死之身,挣个鱼死网破,为天下的文人清流,为那些尚存气节和大志,欲以功名报效家国而惨被落榜的考生们讨一个公道!
与古今万千蒙冤之人相比,幸运的是,他做到了。
刑部觉得区区一礼部小官应不至于有那么大的胆子,便一路顺藤摸瓜,很快就查到了一人头上。
那人正是当今陛下的宠妃,淑贵妃的长兄,永昌侯方屹钦。
自私吞军饷一事后,方家再出这桩乱事,牵扯重大,永安帝收到上禀文书后,大发雷霆,愤怒过度险些晕厥。
可冷静之后,永安帝不免怀疑两案均与方家兄弟有所牵扯,索性两案并查,将此事统统交予誉王调查处置。
圣旨一下,誉王更是忙得脚不沾地,连着好一阵都没能回府,幸得还有新封的赵王即十一皇子帮忙,倒还算好些。
过了立秋,随着案件进展,两桩案件所牵涉之人越来越广,永安帝身体本就不佳,一时气急攻心,猛吐了几口血,自此卧于病榻。
自永昌侯开始被牵扯入案后,永安帝便将淑贵妃和承王禁闭,以防二人暗中插手此事。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展开调查,才不过三个月,刑部大牢里就关押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官员,整个大昭朝廷都因此受了震荡,不知有多少心虚之人终日惶惶不安,心惊胆颤,生怕下一个就是自己。其中不乏用尽法子出逃的,但就好像被无形的眼睛盯着一般,往往出不了京城,便自投罗网直接被逮捕押送候审;亦有些人禁受不住夜里梦靥的反复折磨,直接跑去自首,以求从轻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