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页
从出资筹建到管理,全都是由姜云瑶出资雇人。但姜云瑶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进入仁义堂的人,只要是有手有脚能干活的人,负责人都会想方设法的帮他们找工作。
仁义堂为的,是帮助一些暂时生活窘迫的人,能安稳度过他们最艰难的日子。
会收留无家可归的孩子,会收留无处可去的流浪汉。
但他们最终的归属,都是在有了个地方暂时歇脚后,就努力去找工作做工赚钱,为自己打拼来更好的生活。
姜云瑶开的仁义堂,一直在向进入仁义堂的人灌输这个思想。
甚至还有国子监的学生们,为了献爱心,免费进入仁义堂帮忙教学堂里的孤儿们认字学习。
在姜云瑶的授意下,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向仁义堂内收养的孩子们灌输自力更生的道理。
仁义堂只能帮他们一时,并不能帮他们一世。
用自己的双手劳动赚来的粮食,吃的才更香。
与此同时,姜云瑶建议皇帝合作承办的报社,也迅速投入坊间市场,引起了百姓之间的争相传阅。
只需要一个铜板,就能换来一份报纸。
报纸上不止会刊登国家大事和朝廷新颁发的各种法案,还有坊间趣事。
甚至在报纸上的固定一角处,还留了专门的广告位。
只要出钱,就可以在上面刊登各种广告。
产品广告,甚至是招工广告都可以。
第一期报纸,姜云瑶就在广告位上刊登了有关仁义堂的筹建详情。
也因此吸引来了不少商户富绅的关注,并主动投资仁义堂的建设,献一份爱心。
除此之外,姜云瑶还忙着出资,帮助各处偏僻的地方修桥修路,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
有姜云瑶带动,其他商户富绅也纷纷慷慨解囊,随着她一起投资奉献做好事。
对这群商户富绅来说,他们身家丰厚,不缺这点钱财。
但是做好事,却能给他们带来用钱买不来的好名声。
士农工商。
在祁月国,原本商人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
但是伴随着他们的慷慨解囊,为祁月国的基础投资建设出一份力,使得商户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无形中拔高了不少。
一众得了好名声的商户们笑得合不拢嘴,也愈发感激姜云瑶。
于是由盛京城的商户们领头,筹办了一个商会。
能进入商会的,都是身家富庶产业无数的大商户大富绅。
而商会的第一届会长,姜云瑶以高票胜出,被推上了高位,接下了会长的权柄。
推举姜云瑶上位的人,不一定是真的服气她,但却一定是看中了她的经商才能。
有不少商户都坚信,只要跟准了姜云瑶的领导,他们的商业经营绝对能再上一层楼。
而姜云瑶也不负他们所望,担起了商会会长的责任,在不久后就带领他们大赚了一笔。
与此同时,在她的管理下,盛京城里的所有商户们,实现了合作共赢,友好相处。
恶意竞争,联手做空哄抬物价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也无形中借此,大大造福了百姓。
第487章 相公,我们有宝宝了
姜云瑶和盛知衡成婚后的第五年整。
这五年间,年纪太大的盛老太爷和盛老夫人相继去世。
他们寿终就寝,晚年没受到太多疾病困扰,也算喜丧。
但因着两位老人家的接连逝去,盛家这几年来的气氛都略显低迷。
易氏早早就把管家权交到了姜云瑶的手里,每日里除了管理一下养猪场的事宜,她便不再插手府中内务,更不过问姜云瑶和盛知衡小两口的生活。
易氏想得很开,儿孙自有儿孙福。
只要盛知衡和姜云瑶两个人好好的,他们自己的日子过的开心,旁的什么都不重要。
盛宥柏早些年还会惦记着抱孙子,但被易氏料理过几次后,他也没再提过此事。
不过盛家这几年间也不是全无好事。
比如两年前盛知衡顺利的官升一品,官拜丞相。
升官后,盛知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姜云瑶请封诰命。
皇帝便顺势下旨,给姜云瑶封了个一品诰命夫人。
海运的筹备工作,在这几年间也终于见到了成效。
姜云瑶说到做到,当初许诺皇帝若是真的开海运,第一批出海的船队,她会出资投资,并说服其他商户帮忙一起联合投资。
在下海的船只建造伊始,姜云瑶就开始了她的投资。
虽然看起来有关海运的筹建和投资,就像是个无底洞一般。
但只有姜云瑶才知道,现在的投资,在日后都将成为巨大的红利回报。
她自己投资的同时,也拉上了商会的其他商人一起做投资。
出于对她这个商会会长的信任,商会里大大小小的商人们,都或多或少的投入了些许。
几个月前,第一批出海的船队归来,带回了大批的海外物资,价格翻了无数倍。
前期投资的所有商户,都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和利润。
姜云瑶的声望,也因此更上了一层楼。
皇帝更是高兴之下大手一挥,亲自题字,给姜云瑶送了一个“天下第一商”的牌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