皕进七章 迫在眉睫
“一大早召老师去翊坤宫,就只是为说这事?”皇长子紧张地在延禧宫正殿里来回踱步,沈一贯也失了些往日的淡定,一边说着一边口中有些长吁短叹的。这样的反应让皇长子更加乱了阵脚,“言既已至此,为何不直接让老三当了那太子?还让我进这延禧宫做甚?”
“哎,殿下切莫急躁……”沈一贯才劝这一句,却找不到更合适的话来接着往下宽慰,毕竟万岁亲口在话里话外透露出的意思都在暗示他——皇长子从来就不是后继皇位的最佳人选,这时就算身处“太子宫”,也并非就意味着迟早能稳坐太子之位,甚至字里行间还有那么些规劝皇长子、沈一贯以及浙人一派放下执念的意思。
皇长子气恼地叹了口气,“谁能想那瑛儿回宫一趟,就闹出这么件事来!”
“瑛儿,可是翊坤宫那瑛儿主事?”沈一贯这时才明白从行宫内给万岁带来郑皇贵妃已在秀女初选中寻得合适王妃这个消息的人,是随郑皇贵妃一同前往行宫的主事瑛儿。
与长居宫中的皇长子不同,只能在被召见时入宫的沈一贯无法得知太多内宫之中的大小事,由于浙人一派与诸多内监立场不同,在宫内的内监亦少有将宫中之事向外报知的,更何况是与翊坤宫相关的事。
而皇长子同样没有想到这一点,只当身为首辅的老师对此事早有知晓,便从未再提过,这会儿还很自然地说到,“若是看望皇帝,郑皇贵妃派瑛儿自是最合适的。”
他想到此前在翊坤宫大殿墙外听到皇帝与瑛儿的那般事宜,细想刚才自己说的这句话,有些双关了,禁不住默然一笑。
这一笑没关系,但早知瑛儿出宫,却不知那日回宫也是她回宫的沈一贯认为面前这位殿下丝毫没有意识到眼下的情势,已经不容许如此轻松以对,脸色越发凝重。
好在皇长子的微笑只是一时,在缓过劲之后,他停下焦躁的脚步,找了张椅子坐下,“先生,之后当如何?”
沈一贯与万岁的沟通方式通常是迂回曲折的,而这一次却将他大早召入宫,将这样一个消息直白地告诉了他,而从行宫中把这个消息带出来的是郑皇贵妃的贴身侍女,其中之意不是昭然若揭吗?
尤其最后那句让他好好劝劝皇长子也去寻一位适格王妃的话,更是越想越蹊跷,以至于从之中觉出了些羞辱皇长子的意味——皇长子母妃王恭妃多年被幽禁在一处,能为他去寻王妃的既是太后与皇后,太后久不问事,皇后又是整日一副希冀处处无冲突、皆万事和谐的模样——这样一来,说是要给皇长子物色合适的皇妃人选,最后这件事仍会落在为后宫操持几乎一切事务的郑皇贵妃手里,而翊坤宫的这位娘娘如何肯为皇长子,似待自己亲生的皇三子一样,帮他参谋将来的大婚之事。
如此关键时刻的皇子大婚,必将成为一件莫大幸事,昭告于天下。若是皇三子大婚,彼时千万百姓必然对年纪要大去五岁的皇长子竟未先一步成婚之事感到诧异,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当年郑皇贵妃因火烧建极一事背负“妖妃”之名的事,沈一贯也是略有耳闻,更是亲自从皇长子处得到确认,一位年长皇子被万民以为没能完成人生大事,不就等同于没能获得万岁青睐,成为储君吗。
很明显,皇长子在沈一贯言语与举动的提示下,很快也意识到了这件事,但这一次与之前每次对谈都不同的是,作为当朝内阁首辅的沈先生与皇长子本人,无一人对此事有解法。
两人长时的沉默,就如热茶上悬浮的白雾一般,久久未能散去。
沈一贯还有一件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没能想清楚,也没向皇长子说明,就是万岁多次召他入宫,屡屡问到的矿监一事,今次更是在自己回答此事已了后,万岁忽然加上了让这一刻皇长子和沈一贯如坐针毡的那句关于皇三子婚事或已定下的话。
在老师望向自己,发直的眼神下,皇长子一样露出了六神无主的神色。
对视之下,沈一贯见屋外人影攒动,花白的眉毛渐渐舒展开,“殿下,老朽与宫中内监往来不甚密切,故只能从行宫之中得知一些场面上的消息,不知你派往彼处的暗桩,可有其它可堪一用的消息否?”
皇长子尴尬愣在一处,前两日在慈宁宫被太后一通数落,近两日不敢怠慢她,在拜访看望时又多留了些时辰,此外,还是没能听从众人意见,每日都去景阳宫门外站了许久,又有日常的琐事要处理,还有功课,因此实在不得抽身——更主要的是,若从宫里唐突地派人前往行宫与万磐对接,行宫之中翊坤宫人居多,必然引人怀疑,因此思来想去……
“学生一直盘算,等那典簿回宫,自能问个明白。”
“殿下啊殿下……!今日非彼时啊!不瞒你说,方才万岁对我言过此时,老朽眼前都似能见到那块黄色绸布在梁公公眼前展开了。”沈一贯心中的着急这一刻浮在脸上,对只有阴谋却无决断的皇长子,褶皱之中都蓄着些许无望。
“那老师的意思是?”确如沈一贯所想这般无谋的皇长子再次发问。
平日处理诸多朝事也算游刃有余的沈一贯,几乎就要失去面对皇长子的耐心,强忍住内心涌动的那股怒其不往深究的冲动,“以老朽的年纪,足有数倍于殿下之多,老朽常想,以如今此般身躯,即便他日可随殿下入主东宫,恐不能眼见殿下应天顺命了……”
在夺嫡这件几乎可以说是两人在彼此一生中最重要的事务上,他想以此言语唤起皇长子清晰、明确的斗志,而不是想如今这样一到没有主意的时候,都似在仰仗他这个瘦骨穷骸、风烛残年、已至古稀之年的老臣。
他日若自己作古,一众浙人还需要一个能导正大家行随事迁的领路人——如今的皇长子如何也不像这么一个人选。
但沈一贯认定的是自己的判断,即使上天将皇长子塑造至此,他也依然坚信物竞天择——天资固然无法改变,但他隆庆朝“殿试三甲一百三十六名”——沈一贯,在朝中纵横数十年,自身就是勤能补拙之典范,不信天资大于后天努力这一套。
调整内心偏颇之后,沈一贯正欲开口,皇长子却突然说话了,“先生,您说,这时我若向皇帝提同想往民间一趟,能允准不能?”
此一句把沈一贯喉头的话哽住,他原意是想让与自己接头的人在行宫和万磐碰面,将各自知道的消息互通有无,哪成想皇长子想到的做法虽不成熟,但更为直接,且或能在万岁一方博到更多主动。
“虽未尝不可,可如今所剩亦无几日,不如就让老臣安插的那个暗桩与殿下所言的那位典簿互通一番,再由老臣择时去听一趟便是。”
与内监需要利用落选秀女,把消息大肆传出去不同;沈一贯这般的大臣,要将消息传进传出,就需利用身份之便,亲身往行宫一听,或是由人接着送泔水,接物资的空档将话用信传出来。
平时自是派人去取便罢,可现如今迫在眉睫,火烧眉毛的时候,少不得自己第一时间听了看了,再直接往宫里来报于皇长子相商。
“如此会否过于劳顿先生?”皇长子客气问候一声,之前所言本也就是尝试着一提,想到要去皇帝面前问能否同派自己往宫外去,就不难联想到他必会坐在病榻之上,一阵嘲讽,言皇三弟都已在宫外体察多日,这时才想起要往彼处去,是何居心,因此只是装着认真一提,并没有把话说满,也没有真的当真。
这时老师主动提出的任何方案,只要出口,皇长子就必会欣然同意。
“老朽年老体衰,虽不敢说‘尚能饭否’,可此般小事还可一做,多谢殿下体贴。”沈一贯把茶杯盖合上,“由此,老朽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