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8.第1425章 艰难的决定
“以大明神朝为中心扩张,可以集中力量,专注一点,然后以点破面,迅速的扫清障碍。但是却容易打草惊蛇,”文昌帝君说先说起来第一点的利弊。虽然自身已经很久没有亲自制定这样的战略战术,但是这些东西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信手拈来。
而且哪怕是没有去真正的了解过大明神朝现如今的实力,但是心中也有一个大概,这么多年来大明神朝所积蓄的力量绝对不少。
要知道对于各方道君来说,他们在以的是玉皇在天庭之中的权柄影响,不想要让玉皇掌控天庭以后给各方带来掣肘。
然而对于人间的事情,各方道君不会关注的太多,纵然是逼迫了玉皇放弃人皇尊位,也不会真的不让玉皇发展人间神朝,这就是给玉皇壮大是机会。
更清楚如果玉皇真的决心下场,那么必然可以直接投入巨大的资源,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战力,在这一点上除非道门和玄天宗最开始就下重注,否则人族五帝根本不占据优势。
当然,这样可以迅速地出击横扫中土大陆,占据一方,却也有危险,需要看对手的反应如何。
无论是打草惊蛇之后,选定了战场,对方却在其余的四方大陆同样复制他们的操作,让对手做好更多的防备。
还是对方在做防备的同时,投入资源和力量来支持自己的对手,如同当初各方扶持外道联盟一样,将他们拖入战争的泥潭,不求取胜,只是用来拖延时间,就是一个很坏的局面。
谁都知道玉皇此番得到崆峒印,就是有了要重新掌控人族的想法,这对于人族五帝来说是道争,对于其他的道君来说何尝不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甚至在新晋道君联盟之中,其余的新晋道君是否要愿意看到这一点也不一定。
现在的玉皇已经很强势了,强势到超出了一些新晋道君的预料之外,他们不敢保证即便是和玉皇一起打破诸多老牌道君的压制,玉皇是否会成为新的压制。
承诺在这一刻是不起作用的,没有任何的道君敢于去赌玉皇的承诺,更何况有玉皇当初‘背刺’长生道君的前科摆在那里。
所以对于各位新晋道君来说,其实借着这个机会给玉皇拖后腿,不让玉皇变强的太快,就保持在这个强度,未免不是一件坏事。
他们或许不会直接下场,但是就算如同当初各方支持外道联盟一样支持人族五帝,这也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更何况,还有道门的支持,即便其他各方不下场,道门给与人族五帝的支持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不过这一个计划最好的一点,那就是我们可以有一个稳固的后方,稳扎稳打的推进,不会左右失衡,费一定的代价和时间,最后必然能够取得成功。”文昌帝君自信的说道。
这个计划最重要的是如同玉皇的想法一般,占据中土大陆,有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依靠着这一点朝着四周辐射而去。
就算是人族五帝他们反应过来,立刻在其余的四方大陆做出效仿,可是玉皇他们也占据了优势。
只要迅速的巩固中土大陆,人族五帝绝对比他们慢,这样以快打慢。
“那若是一同发动,多点开呢?这样是否对方就无法反应过来。”玉皇对这一点不置可否,问起后者该如何做。
他明白了第一种计划中的风险,不过对于这种风险并不担忧,毕竟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无可避免。
而谁说了只能够对方给自己下绊子,自己就不能够同样的给对方下绊子,要知道在其他四方大陆他同样有棋子存在,只是如此的话就直接演变成第二种情况,同时还是被动的卷入。
因此如果选择第一种计划,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快。
以雷霆之势横扫对手,在对方没有反应之间击溃阻碍的所有势力,不给对方可乘之机。
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也十分考验自己麾下众人的能力,还有大明神朝的士卒战力。
“后者多点开,那就是真的煌煌正道,尽可能的掀起战火,将所有人都拉下水。而趁着他们犹豫不定之际,迅速的扩张。”文昌帝君如是说道。
其实这两个计划都相差无几,只不过一个是以点破面,一个是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套路。
毕竟玉皇拿到崆峒印的事情,各方都是知道了,也就意味着玉皇接下来的行动方向是明牌,无法隐藏,这也是巫神教的最重要的目的。
在明牌的情况下,所能够做的就是以快打慢,以最短的时间发挥最大的力量,然后占据足够的优势,唯有这样才能够真的掌握主动权。
“看来似乎第一种计划好一些?”玉皇缓缓开口。
他已经很久没有用这种不确定的口气说过话了,眼下的自己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如果没有做出正确的抉择,影响的范围他有些难以想象。
这两个计划的优劣之处被文昌帝君分析出来以后,哪怕是玉皇也没有办法立刻抉择。
文昌帝君默然不语,他只是做出一个阐述,但是最终的决定需要玉皇来决定,而不是自己。
并非是文昌帝君没有看法,而是清楚这件事情最终的决断只能够由玉皇来做,因为这接下来的一切都是需要玉皇来亲自承担的,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他即便是可以在这个时候为玉皇代替决定,但是他却不能够代替玉皇承受日后需要面对的压力。
这势力是玉皇的心血,文昌帝君只是辅佐的存在,最大的压力肩负在玉皇的身上。
如果决定不是玉皇自己做的,未来的他是否会后悔,他是否会升起若是选择另外一种选择又该如何。
“人性,注定了在某些时候,会考虑另外一种可能。”
文昌帝君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只能够将抉择交给玉皇。
“朕明白了。”玉皇看到沉默不语的文昌帝君,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也知晓对方为何要这么做。
不过他还是忍不住说道:“我还是想问,若是换做你在这个立场,你会倾向于哪一种?”此刻的他不再以朕自称,称呼文昌帝君也变成了你,意味着他只是要一个参考,不需要文昌帝君承担任何的责任。
“.”文昌帝君轻轻摇头,依旧沉默不语,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不是他不信任玉皇,而是不想要给对方任何的倾向引导。
文昌帝君的身份不同于其他人,玉皇麾下有诸多的官员,那些官员的智慧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他们就算是一力主张某一种决定,玉皇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最后做出的决定还是发自玉皇的内心。
但是文昌帝君不一样,他是道君,他和玉皇同样是亦师亦友的存在,尤其这么多年来文昌帝君毫无保留的支持,让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单单是君臣,文昌帝君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力。
“朕明白了,还请帝君等待几日,朕与众卿家商议后,再告诉帝君结果。”玉皇的脸上浮现了些许惋惜,不过这惋惜很快就消失不见,转完化作坚毅的神色。
作为一位走帝王之路的枭雄,他的道心何其坚定,不过顷刻间就恢复如此。
话音落罢,玉皇果断的转身离开。
现在时间紧急,既然文昌帝君这里无法给他准确的答案,他自然需要发挥自家诸多臣子的智慧,以求寻找到正确的选择。
看着玉皇离去的背影,文昌帝君没有任何的挽留,心中平淡毫无波澜。
他有自己的道,哪怕是辅佐玉皇,两人名为君臣,可是实际上却是道友,不会因为玉皇改变自己的原则。
文昌帝君也相信玉皇不会因此有任何的不满,因为两人这么多年就是如此相处下来的,这也是两人能够持续合作到如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帝王之道,本身就是孤寂的道,对于帝王而言会有合作者,会有对手,却鲜有朋友。”文昌帝君的脑海中莫名的浮现出这样一句话。
这句话不是文昌帝君说的,而是长生道君对他说的。
当初在玉皇选择和长生道君做出切割,和神霄派针锋相对的时候,文昌帝君还因此去见了长生道君,希望对方不要介意。
而原本以为会因此大怒的长生道君并未如同文昌帝君所预料的一般,反而对方表现的十分淡然,仿佛对于发生的一切都在预计之中。
无需自己做出任何的劝解,相反在知道了自己坚定的要辅佐玉皇以后,那位道君还对此给自己了几分告诫,让文昌帝君哭笑不得。
不过当初是哭笑不得,觉得对方是无稽之谈,可是这么多年不断的相处下来,让文昌帝君突然明白了,对方说的没有错。
帝王之道,本身就是一条孤家寡人的道路,充满了孤独和寂寞。
玉皇不知道文昌帝君在自己离开后看着自己的背影会想起这么多的感慨,他只是知晓如今的局势刻不容缓,需要今早的做出决定。
毕竟当日众目睽睽之下接受崆峒印,注定了自己的行动为各方所知晓。
哪怕现在各方都没有任何的异动,但是玉皇清楚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各方所关注着,他们在等待着时机,一旦自己出手,各方都会所有反应。
所以他务必要更快,抓紧时间,不给对方准备太多的时间,要利用这个时间差,奠定优势,方能够有获胜的机会。
接下来,玉皇和自己麾下的诸多部堂阁老,关于如何选定人道争雄的战略问题,进行了数日的讨论。
他们对于各种情况都进行了模拟推演,对于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都做出了相对的后备计划,其目的就是为了要让他们的战略准确顺利的推动下去。
这么多年来玉皇哪怕是被几位御尊所制衡,发展的不是很顺利,但是也的确收揽了不少的人才,除了本身大明神朝的臣子,还有一些来自于诸天界海的强者。
怎么说玉皇也是天庭之主,名义上神州世界的统治者,看似身处逆境,备受打压,却也有人愿意烧冷灶,在这个时候押注在玉皇的阵营。
对于一些强者来说,他们清楚那些宗门教派的作风,自己等这种带艺投师半路加入进来的强者,根本不可能得到重用,即便是加入进去成就也是有限的,有无形的天板在限制着他们。
这放在任何一方势力都是如此,甚至哪怕是一些强大的宗门教派内部,各方支脉之间为了地位和资源都斗争不休,自己亲自培养的弟子都不一定能够上位,更何况外来者。
所以不要看玉皇的形势不好,但是如同玉皇和其余几位御尊这般的势力,对于许多强者来说才是最合适的存在,是有机会上位的势力。
他们的加入让玉皇和紫微大帝这几位御尊的实力大增的同时,却也意味着需要顾及这些人的诉求。
正如庞弘他们自言说自己被底下的人所捆绑束缚,无法挣脱,只能够被裹挟着不断的扩张,无法驻足。
那么对于玉皇这几位御尊来说何尝不是同样的情况,那些人愿意在他们形势不好的时候加入进来,是雪中送炭的想法,是因为看到了玉皇他们的雄心,可以带着他们奔赴更好的未来,获得更多的资源机会。
到现在的玉皇他们已经不单单是因为自己的野心,他们也同样是在被这些强者所裹挟着继续向前走,向四面八方扩张,根本无法停止。
一旦他们停止下来,无法获得足够的利益资源,那么这些人也很有可能会选择放弃他们,会让玉皇他们苦心构建的势力顷刻间倒塌。
当然,如果玉皇这几位御尊能够坚持不懈,不改初心,能够一直带着他们扩张,一直不断的获取胜利,这些人也是他们最坚定的支持者,他们手中最锋利的刀剑。
成于此,也困于此,这到底是利是弊,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清楚。
也正是因为如此,玉皇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十分的谨慎,因为他也清楚自己不能输,至少不能够从最开始就犯下巨大错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