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历史小说 > 煌明 > 第五十九章 巡视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五十九章 巡视

    第二天一早,徐煌在杨大库等人的陪同下,察看千户所内各地。
    徐煌以主人的姿态,策马踏在街上,目光审视周围的一切。
    千户所官厅所在的东大街上,几条主街都是用青石板铺就,只是年久失修,到处坑坑洼洼的。
    相比河南等地的萧条,通州不知热闹了多少倍,人流量巨大,沿街的建筑店铺鳞次栉比,一派生机。
    在后世,通州千户所所在的南通市,可是全国百强城市前二十名!
    当然,明朝时的南通,叫做通州,只是扬州府下的一个州,还未发展起来,且在北直隶的京师旁,也有一个通州。
    不过通州千户所坐落在大片的平原上,靠近通州新旧两个州城,又靠近长江和大海,可谓得天独厚之地。
    从宋代修建范公堤以来,通州的陆地每年以四十米的速度向东推进,根据文天祥诗句描述“潮生万顷沙”,古通州湾每一次潮起潮落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万顷良田,不断向大海深处延伸……
    范公堤遗址,就在通州千户所二十里外,也就是说,宋朝的时候,这地方还是海滩。
    大明设立通州守御千户所,还有一个职责是为了防御倭寇。
    明成祖永乐二年时(1404年),小日本犯过通州。
    到了嘉靖三十年后,小日本隔三差五的从海上进犯通州。
    如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倭围通州,为参将解明道率众击退,扬州千户洪岱、文昌龄,泰州千户王烈率兵支援通州抗倭,殉难。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倭犯通州,狼山巡检尹鼐御敌殉难,淮扬兵备副使张景贤率兵败倭于州城南,歼二十余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三次犯通州,先后为知州喻南、淮扬兵备副使马慎率众击退。
    ......
    通州除了州城外,分六乡六场,分设诸多百户所,徐煌一行人策马巡视。
    在通州千户所西北方,是军营和马厂,东南方是粮仓和草料场,不远处还有个驿站。
    军营倒好,崔武正领着众兵在操练,不时传来呼喝之声,朝气满满。
    其他地方可就难看多了,马厂内的近百马匹,大多瘦弱不堪,远远没有达到战马的品质。
    驿站内就几个像是农民的老头兵,在门口晒着太阳。
    徐煌一行人经过,他们都无动于衷,似乎是在打瞌睡。
    让徐煌最关注的粮仓,更是拉闸,诺大的粮仓大多空置,所余粮米不足千石。
    “一个千户所的军粮储备,就只有这点?”
    随行的千户所各人神情平静,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徐煌不知道该像谁发火,自千户杨大库往下,现在都是自己人,都是刚上位的。
    之前的千户是罗体仁,人家现在当了指挥同知,总不能跑去冲他发火。
    徐煌走了一处又一处,将千户所内周围的情况看了个遍,接着他策马前往最近的一个百户所。
    众人在一条小道停下,徐煌远远看去。
    这座百户所宛若一个大庄子,外围是一道长长的夯土墙,蜿蜒曲折又高又厚。
    百户所四周还有深壕围着,各处大门,以及四角设有大木搭建起来的箭楼,正门甚至还有吊桥,俨然是一座小型城堡。
    百户所周围尽是一片军田,田中有不少人影劳作,似乎是在锄草。
    在田地附近,还有几排窝棚,见徐煌一行人骑马前来,很多军户都是吃惊,畏惧地站在旁边。
    有人认出了黑马上的徐煌,惊呼叫道:“是大人!”
    一时间,田地里众人纷纷向这边挥手大叫。
    就连百户所内也有人纷纷推门出来,看着小道上的一行人。
    “大人,是我义父他们!”李将臣大喜道。
    徐煌点点头,他也认出了这些人,他们都是自己从河南带来的军户,按照自己的安排,他们正在屯田。
    一行人驱马上前,徐煌策马行走着,蹄声踏踏,百户所的街道是青石板和鹅卵石铺就的路面,有一种古香古色的味道。
    李老根带着一大群人迎了上来,上百人,男女老幼都有,所有人都激动地看着徐煌。
    这些时间李老根在百户所开了一间草药铺,和老妻谢二娘带了几个采药学徒。
    他们制作军中的消毒用品,绷带纱布,以及清理伤口的缝合手术器械,还有各样的驱虫药,行军散,止血药,跌打药酒药膏。
    这是在河南行军时,徐煌对他的要求,李老根一直谨记在心,便是在通州千户所分了田地,也如常制药。
    看到他们那种敬畏的眼神,徐煌心中一暖,他没有辜负这群人!
    想当初第一次在破庙相见时,他们不论男女都是衣衫破烂,神情麻木,被生活压得完全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
    如今,人人朝气蓬勃,眼中有一种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灵气。
    李老根行在徐煌的身旁,不时为徐煌指点百户所内的建筑,徐煌不住点头。
    当初那些在河南被裹挟的难民,现在成了这里的军户,他们都是兴奋的说着,这是他们的新家。
    是徐煌给了他们安定的家园,条件还这么好,比起他们当初露宿的破庙,不知好上多少倍!
    漂泊这么久,终于有一个安居之所!
    即便在火烧店一战中重伤致残的军户,他们也在担架上挣扎看着徐煌,颇有流泪的神情。
    百户所内,随处可见高大的抱柳,街两旁的砖瓦房较多,又有一排排草物,甚至有一座庙宇和戏台。
    李老根满面笑容道:“大人,这里太好了,这一大片土地,等来年开春,就可以播种丰收了!”
    徐煌点点头:“今年早过了农时,而且田地都冻硬了,只有开春再想办法肥地了。”
    他遥望远处,指着南面有着风帆的地方问:“那边可是通州码头?”
    “大人,那里就是通州码头,是我们来时乘船上岸的地方。”杨大库回着。
    徐煌嗯了一声,难怪有些眼熟。
    跑了一天,他差点转向了,直到此刻才将整个通州千户所的地形连在了一起。
    徐煌策马过去,认真的查看周围形势。
    整个码头像一条弧形,镶嵌在长江北岸,码头直通通吕运河,二十里外还能看到一座山。
    听附近的人说,那是狼山,因狼山山巅建有宝塔,又称宝塔山。
    通吕运河是南宋年间开凿的,是一个叫李庭芝的两淮节制使调动民力开凿的一条由金沙、余庆场至海的大运河,以供南宋军队调行军舟之用,原名“运盐河”。
    不过此时的通吕运河迂回曲折,河线长,河床浅狭,河底高程一般在十米以上,引排不畅,不能适应当下的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航运需要,因此基本处于废弃状态。
    这座通州码头,也因运河的废弃,而常年得不到改善,除了一点沙滩外,其他地方都是烂淤泥。
    停船挺费力的,特别是大型船只难以进入,徐煌想起那天乘坐的五百料福船,差点都进不来。
    若不是船上都是老水手,划着桨拿着竹篙,又是以绳索固定,又是用小船拖行一阵,徐煌他们真得划水上岸了。
    当时船老板一阵埋怨,还是吴大有塞了些碎银子,才让他们的脸阴转晴。
    徐煌指着通州码头这一片道:“得把这码头扩大了才是,方便打渔的渔船停靠。”
    杨大库愕然,花大钱扩建码头,只为渔民牟利?
    那些靠长江的渔民可不是军户啊,管他们作甚?
    徐煌自然不是为了渔民,此时他心中有个大胆的想法孕育而生......
    通州依靠长江,又离大海只有一百多里,大有可为啊!
    然而,不管是做海贸,还是在长江上行船,都要经过官府同意。
    而管这片水域的,应该是狼山巡检司,在往上是南京操江水师,得想办法打通一下关系......
    还有扬州卫分管漕运的,似乎是自己的老上司罗体仁,也需要打个招呼才行。
    想起卫城那几个犊子,徐煌心中就有气。
    他们大脸拨下两千亩军田,结果都是抛荒地,根本收不了多少粮。
    千户所里好的军田要么被军官吞了,要么就被缙绅霸占了。
    正好屯田一事,需要再去卫城一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