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历史小说 > 我的蒸汽大明 > 一百四十八章 辽东布政使司?

底色 字色 字号

一百四十八章 辽东布政使司?

    文华殿外。
    一位头戴翼善冠,身穿赤色盘领窄袖袍,两肩各绣有金织蟠龙,腰缠玉带,脚踩鹿皮靴,英姿飒爽,顾盼神飞的青年,在太监的带领下,脚步匆匆而来。
    “陛下,太孙到了。”
    “宣!”
    太孙脸上挂着笑容,沉稳的迈入了文华殿中。
    恭敬跪下,拱手一拜。
    “孙儿问,圣躬安。”
    看着跪在眼前,乖巧懂事的孙儿,洪武帝脸上也浮现出了一抹笑容,放下了手上的朱笔,和蔼的说道:“朕安,太孙起来吧。”
    “赐座。”
    坐到两个小太监搬来的檀木椅上,太孙抬起头看向了自家祖父,不知他为何突然召见自己。
    洪武帝也不卖关子,让太监将彭克上书的奏本递给太孙。
    “来,看看这份奏本。”
    接过奏本,太孙带着一些疑惑便看了起来。
    上千言,虽然字不算多。
    但是内涵的信息量却一点都不少。
    太孙一会皱眉,一会又喜上眉梢,脸上的表情因为这份奏本,异常丰富。
    “这....”
    太孙不傻,看完奏本的内容后,便知道,恐怕自家祖父又要考校自己了。
    这种事情,过去两年没少发生。
    “孙儿,对于彭卿的这份建言,你怎么看?”洪武帝微抬眼帘,平静的问道。
    看着祖父那副看不出息怒的平静脸庞,回忆起祖父对河套的重视,太孙心里立马就有腹案了。
    “回皇祖父的话。”
    “如若彭将军所言不虚的话,这建州确实是一块宝地。”
    “沃野千里,开发出来可为我大明东北方的大粮仓,供应九边征战!”
    “昔秦国得蜀中天府之国,进而一统宇内!”
    “如若我大明得河套与建州,区区北蛮,更是不足为据也!”
    太孙明确的揣摩到了,自家祖父看到这份奏本,肯定是很喜悦的,对这个建议也很认同。
    所以他立马拿出了秦国当年取得蜀地这个大粮仓,进而一统六国的事情来做佐证,称赞这份奏本。
    果不其然,听到太孙这么说,洪武帝老怀大慰。
    自家孙儿的战略眼光还是不错的嘛!
    做皇帝,只要大战略的眼光没问题,能够把持住帝国的整体发展方向。
    再辅以一些御下之策,基本上一个守成之君的位格是肯定有的。
    不过,太孙的想法可不仅于此!
    他盛夸了一番彭克的奏疏之后,却又话锋一转。
    “不过,孙儿认为,彭将军的想法,有些偏颇了。”
    “我朝虽在边防要地单设都司,实行军民合一的统治。”
    “建州虽地处长城之外,三面皆化外之地,居住着多是茹毛饮血的野人。”
    “但是前有辽东都司和大宁都司顶着,并不会直面北蛮的威胁!”
    “彭将军建议于建州单设都司,此言不妥也!”
    “都司上可管军,下可管民,权利颇大,若是于北蛮接壤之边境,碍于北蛮袭扰,单设都司可为权宜之计。”
    “然建州之地,无大敌,隔海与山东相望,不管是陆路还是水路,都无直面兵锋之险。”
    “再则,既然要移民百万实边,那必然需以布政使司给予管理和统治。”
    “我大明,应在建州立三司,移百姓,明礼法,广教育!”
    “布政使司管民,按察使司主司法,都司管军,才可让民生发展,长治久安!”
    “军管,大不妥也!”
    太孙句句皆发自肺腑。
    他是真的对大明单立都司之策,十分不满!
    中央集权的王朝,怎么能出现上可管军,下可治民,军政一把抓的部门呢?
    这岂不是和唐时的藩镇制度无二吗?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若广建藩镇,日后必会酿成如唐末一般,诸镇不听调不听宣的大祸啊!
    此祸根,与诸侯王之祸,不相上下矣!
    然而,听到他的话,洪武帝的眉头却皱了起来。
    太孙的想法,确实没错。
    如若单设都司多了,恐有酿成藩镇之祸的危险。
    大明除了诸省的都司和行都司之外,只有大宁、辽东这两个单设的实土都司。
    并且都是处于长城之外,是前朝未曾占领过的土地上,才增设的。
    但是如若再设一个建州都司。
    那就有三个悬于长城之外,军民一体的都司了。
    并且这三个都司还是连在一起的。
    虽然朝廷都会分设不同的都指挥使。
    但是如果三人合伙密谋的话,确实会对大明在山海关外的统治,产生很大的威胁。
    现在他洪武帝在位的时候还好,谁都不敢蹦跶。
    但是如果他宾天了,国主年少,诸侯王窥视,关外藩将自立,那顷刻之间大明就会乱象丛生。
    长城关外弄那么多单设的都司,也不好!
    洪武帝从御座上站起身,走下了御阶,在大殿之中踱步了起来。
    许久后,他转头看向太孙:“那依你看来,应当如何?”
    太孙同样站起身拱手道:“祖父,辽东都司,已立多年!”
    “如今我大明将士,又为大明拓土建州千里之地,我大明在关外的根基已立!”
    “辽东都司本就地广人稀,再加上建州,占地与内陆行省相较也不逊色了。”
    “此时,应当将辽东都司从山东行省中摘出,并建州,成立辽东行省,分设三司而治!”
    太孙振振有词的向洪武帝建议着。
    大明十三行省,也该扩充了!
    与山海关只有一个辽西走廊相连的辽东,不应该再继续划为山东行省管辖了。
    再说了,辽东都司一直以来虽然挂在山东行省下。
    但是实际上都是由辽东都司的都指挥使和辽王管的,压根没山东布政使司什么事情。
    这在太孙看来,是一件十分逾越礼制的事情!
    不只是辽东都司,还有大宁都司,北平行都司等等,大多都是被勋贵将领把持,辅以诸侯王镇守。
    虽然中枢依旧可以调动的了他们,并且平日里他们都很乖巧听话。
    但是在太孙看来,其中潜在太多危险因素了!
    而此次,就是一个很好的将辽东都司撤裁的好机会啊!
    “辽东都司当年成立时,需要直面北蛮逃往奴儿干地区的残余势力。”
    “但是自洪武二十年,宋国公冯胜率领大军一举击溃北蛮在奴儿干的残存势力,解决了辽东边患后,辽东都司便已安宁下来了。”
    “现在新得建州,野人被肃清一空,当设省建立三司,稳定人心,辅以仁政,百姓才愿意移民啊!”
    之前为什么大明百姓都不太乐意移民辽东,宁愿去燕云之地。
    不就是因为辽东孤悬长城之外,随时都有被北蛮袭扰,甚至攻占的危险嘛!
    土地再好,也得有命享用才行。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现在建州一下,辽东前有大宁都司保护,后面也有建州拱卫,已然是一处安全的良土了。
    再继续单设都司管制,就有些拖住辽东的民生发展和土地开发了。
    设省之时,迫在眉睫啊!
    太孙一番陈情,确实是让洪武帝颇为所动。
    此番言论很有道理,而且于国有利,有大利!
    洪武帝眉头一展,重新坐回御座,开怀大笑道:“好!”
    “不愧是我的好太孙,此议大善。”
    “辽东之地,确实已经不再适合继续军管了,应当建郡县,兴水力,移百姓!”
    “不过嘛,建州新得,却是不适合直接建郡县。”
    “建州各处深山老林之中,多有野人部落残存,数量过万,仍需军队清剿。”
    “野人一日不肃清,移民至建州的百姓便一日不能安宁。”
    “于百姓之便,还是应当独设都司,以边军镇之,行军屯之事。”
    “待日后彻底肃清野人,再划郡县治理也不迟!”
    洪武帝十分老成的对太孙教育道:“新得之土,不急于一时,应当徐徐图之。”
    “倒是辽东建省,确实时机已经成熟了。”
    “明日朝会,便议此事!”
    太孙面上闪过一丝不满,随后又很快被他掩饰住。
    “皇祖父教诲的是!”他低下头拱手一礼,十分恭顺,一脸学习了的表情。
    但是心中,他却万分不乐意,甚至对皇祖父颇有微词。
    皇祖父似乎是因为年纪大了的原因。
    远不如年轻时果决了。
    那建州野人,不过一群茹毛饮血,连趁手兵器都没有的野蛮人而已,于大明连股癣之疾都算不上。
    何必如此谨慎?
    如果换做是他坐在皇位上,他绝对会选择直接在辽东和建州建省,派遣官员治理,移民百万百姓。
    如此三五年后,东北粮仓一成,在此地布置十几万兵力,如若塞王要叛,自可直接南下勤王!
    辽东就像是一把插入燕宁背后的尖刃,足以威慑两大塞王,不敢让他们起任何二心!
    一旦他们敢反,将会面料腹背受敌的局面!
    如此一来,燕宁二王,就可任由他拿捏了。
    太孙自认为,此乃绝佳妙计尔!
    祖父居然有所迟疑,实在是有些老来昏庸了!
    不过好在,至少祖父还是答应了,要将辽东都司置郡县,设三司,行省化。
    如此一来,封在辽东的辽王,也就没办法在辽东一手遮天了。
    辽东布政使司、都指挥使、按察使司、辽王四股势力并存,大大削弱了辽王的影响力。
    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