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PO文学

手机版

PO文学 > 言情小说 > 典籍华夏:我的直播对话古今 > 第三百八十四章 论迹不论心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三百八十四章 论迹不论心

    惨败,无声地上演。
    烈火,再一次映红了屏幕前亿万观众的瞳孔。
    三国里的火攻,似乎格外多。
    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猇亭之战,火烧上方谷,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藤甲军……
    真的,假的,错综在一起,令后人不易分辨。
    事实上,华夏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四大火攻,仅短短的三国期间,便占据其二!
    田单火牛阵,赤壁之战,猇亭之战,朱元璋鄱阳湖大火。
    而让刘备大败亏输,一次就将之前积累的家底几乎输个精光的惨败,正是屏幕上正在上演的,猇亭之战。
    此战,蜀汉对东吴。
    复仇心切的刘备,对上了初出茅庐的陆逊。
    惜乎!刘皇叔!
    关羽之败,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低估了东吴刚刚崛起的陆逊,而刘备居然依然没有足够重视,以至于重蹈覆辙。
    陆逊!不是一介书生!
    他是了不起的当代儒将,是东吴方面第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轻视陆逊,是关羽的取死之道,是刘备的惨败之由。
    直到最后,刘备却依然只会仰天叹息道“岂非天耶”?
    可是这次大败,不是天意,而是人谋。
    当刘备布下绵延七百里的营寨时,已经注定了最后的结果。
    火光冲天,焦头烂额!
    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这样沉重的打击,让刘备的生命,事实上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隔年二月,便是白帝城托孤了。
    “丞相。”
    这时候,在火光的映衬下,张凡忽然开口,若有深意地问道:“此战,你怎么看?”
    噫!
    所有人都猝不及防,没想到画面中火烧连营正急,张凡却忽然有此一问。
    诸葛亮显然也十分意外,目光中出现了沉思的神色。
    此战他虽然不曾参与,但猇亭之战导致了一系列极其可怕的后果,甚至直接让刚称帝的刘备撒手人寰,作为后蜀汉时代扛鼎人物诸葛亮,想必也是无数次复盘,无数次叹息,只恨时光不能重来,历史不能重演。
    火焰焚尽蜀军,烧毁了刘备争霸天下的野望。
    诸葛亮却久久沉思,过了很长时间,才深吸一口气,徐徐吐出,感喟道:“先帝兄弟情深,复仇心切,心思浮躁,又遇上陆逊神机妙算,致有夷陵之败。”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
    后一句话,很多人都熟悉。
    但第一句话?
    观众们纷纷皱眉。
    诸葛亮是说,刘备出兵,是为了关羽张飞复仇?
    可是这跟目前主流史学界的观点,并不相符!
    一般认为,刘备天下枭雄,大举出征东吴,主要是为了夺回荆州,跟复仇什么的并无关联,最多只是表面文章。
    《典籍华夏》,又要开始颠覆了?
    “其实,未必这两者是冲突的吧?”
    龙城电视台的演播厅里,吴思衡忽然捋须沉声道:“要夺回荆州是事实,但要给兄弟报仇,未必就一定是假的。小易觉得呢?”
    “是这个道理。”
    易中天也赞同道:“倘若只是为了给关羽报仇,那用不着拖到一年半以后。倘若只是为了夺回荆州,似乎战前还可以多些谨慎少些浮躁。”
    “所以,刘备伐吴,原因应该是综合了这两者,至于哪一个的因素更重要些,这就很难去界定了。”
    这番对话,其实也相当于没说。
    但刘备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就算张凡有系统在手,能够穿梭过去未来,能够当面见到汉昭烈帝,却依然无法窥探这位枭雄的内心。
    大仁大义?
    假仁假义?
    张凡看着神情恍惚的诸葛亮,心中却是有了另一番想法。
    什么是假,什么是真?
    就像网络上经常说的那句:你要是骗我,就骗一辈子吧!
    骗一辈子,那还叫骗么?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如果王莽一直到最后也没有篡位,那简直是个了不起的忠臣!堪比于谦于少保了!
    那么,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如何分辨?
    或许只能“论迹不论心”了!
    论心,谁能像孙悟空一样变成飞虫钻进肚子里,问问那个大椰子?
    论迹……
    结义之情是装的?那么多年的“同榻而眠”也是装的?
    携民渡江是装的?
    跟诸葛亮的君臣相和,是装的?
    关羽张飞也就罢了!
    关羽并非智将,张飞更是以莽闻名。
    可是诸葛亮呢?
    如果刘备只是个演员,他的演技,也骗过了文武双全,一己之力托起蜀汉后期的诸葛亮?
    不存在的……
    比阴谋更无法破解的,是阳谋。
    就如同著名的推恩令一样,明知道你要做什么,但依然无法抗拒无法抵御。
    所以,或许刘备所有的仁义,都是真的!
    在刘备的内心深处,可能这也是他建立人设谋取天下的手段,但是这手段却并不是以虚假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则,能骗得过谁?
    “先生。”
    诸葛亮打断了张凡的思索,同样望着漫天大火,叹息道:“赤壁大火,犹在眼前,先帝……若非操之过急,或者有谋士在侧辅佐,不致于此。”
    哦?
    张凡微笑,反问道:“倘若丞相在,该当如何?”
    显然,这个问题诸葛亮早就无数次地设想过,几乎不假思索,立刻答道:“陆逊虽沉着多智,但在此战中,并无奇谋妙计。只是令军士各自持一把茅草,火烧先帝连营。”
    “若能稳扎稳打,安营扎寨时不用易火的木料,而是垒土石建造,陆逊又能怎样?”
    哈哈!
    张凡一笑,这些天的史料总算没白读,能凭借他人智慧跟诸葛亮论辩一番,人生幸事。
    “土石为之,亦不能久,粮不足也。”
    于是,张凡双手相握,一时竟觉得要是有把扇子摇一摇,的确很能配合装逼的格调。可惜没有,只得搓搓手,继续说道:
    “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粮于敌,打运动战,使敌分散,应接不暇,可以各个击破。”
    这……
    诸葛亮开始还不以为意,但后来咀嚼这简短两句话里蕴含的深刻意义,越琢磨越觉得惊讶,甚至恐惧。
    到后来,不觉间已是汗流浃背!
    好强的洞察力!
    如此说来,就算是自己随先帝出征,倘若陆逊那边有这样的见识,没有火烧连营,也免不了最终一败。
    这、这人是?
    霍然抬头,对上了张凡似笑非笑的眼睛。
    于是,诸葛亮明白了!
    他想起了那个小册子,还有那个未曾谋面的后世高人。
    是他么?
    一定是他!
    轻轻叹息,诸葛亮也是笑了起来。
    那陆逊,未必有这样锐利的眼光!
    “只可惜,不能去到一千八百年后,见一见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