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谁是遗腹子
林茹看着女儿,担心地说道:“小莹,虽然你泼了姓吴的一脸水,出了气、解了恨,但可能柳部长会对你有意见了,以后做事不要这么冲动,这样对你不好。”孔思莹说:“她早就对我有意见。”
“她对你有什么意见?”
“这个,具体我也说不好,反正就是这种感觉,再者说了,别说是当着她,就是当着高书记我也会这么做,我就是要维护他,因为我知道事情的真相,还因为我是他的遗孀,更因为他还有个遗腹子,等他懂事了我也会这样教育他,教育他维护他爸爸的尊严。”
许是强强听出了什么,他仰着头问道:“妈妈,谁是遗腹子?”
孔思莹看着强强,忽然鼻子就是一酸。
林茹埋怨道:“不要信口开河了,当着孩子也不注意影响!”
孔思莹转过身,不再说话。
哪知,强强仍然缠着妈妈问道:“妈妈,遗腹子是什么意思?”
孔思莹强忍悲痛,说道:“遗腹子就是被人丢掉的一个石子……好儿子,别再问这些你听不懂的问题好吗?”
林茹也说道:“强强,我建议你去睡会,不然一会去爷爷哪儿你困了的话就吃不上好吃的了。”
强强说:“我不困,我就是困了也能吃上,爷爷会给我留着,我要跟妈妈玩……”
林茹说:“你跟姥姥来玩拼图吧,让妈妈一个人静会。”
孔思莹说道:“不用,您去休息会,让强强跟我吧。”
这段时间,由于汪晓军爷爷住院,叶芝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老人,虽然他们请了护工,但是叶芝每天也是要到医院去看望的,这样,接送强强的任务就落在了林茹身上。
虽然孔思莹是汪家的人,像照顾老人这种事,叶芝还是不好意思让她奔前的,一是她要上班,二是毕竟让她照顾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虽然照顾不用她,但她还是会隔三差五给老人买些营养品的,她再替晓军尽孝,也让强强有种归属感。
她跟强强再次回到卧室的床上,搂着儿子给他讲故事,讲着讲着强强就睡着了。
她身,将怀里的强强放在他的小枕头上,给他倚好枕头,防止他做梦摔下来。
轻轻走出房间,便开始收拾客厅里强强扔得到处都是的玩具。
强强的玩具用“堆积如山”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两边的家都有他成堆的玩具,林茹看护强强的时候,很少带他出去玩,就是在家玩这些玩具,还有讲故事,她不想带强强出去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想听人们问这问那。
相反,孔思莹的做法和妈妈的正相反,只要是周六日,她必定带孩子出去玩,冬季玩雪,夏季玩水,认识各种动物、树木、昆虫……只要是自然界的事物她都想让孩子去认识。
虽然强强没有得到过父爱,但是她不想让他缺失这种爱,她和家人们在这个阶段能够给予他的爱都给予了,尤其是爷爷奶奶付出了最多,比她这个妈妈付出的还要多。
她最担心的就是怕爷爷奶奶对孩子无条件地溺爱,她曾经郑重其事地跟两位老人提出过要求,不可以毫无原则地娇惯他,毕竟,属于孩子未来还要靠他自己去开拓,如果让他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习气,就是给他留下个金山也会被他坐吃山空的。
好在她和两位老人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宠溺孙子,从南到北可能是普遍现象,她有时候是无力改变的。
她将孩子的玩具归置好,就开始擦桌子拖地,这时,家里的电话再次响,她正在拖地,顾不上看来电显示,拿话筒就说道:“爸,是我……”
哪知,话筒里却传出一阵大笑,她仔细一听才知道弄错了,原来不是汪振国,是老郑。
“师傅,占了便宜就那么高兴?”
老郑笑过后说道:“你怎么关机了,给你大半天了。”
“哦,我手机没电了。”
“不管你是假没电还是真关机,我告诉你,那个吴老灰溜溜地走了。”
“灰溜溜?怎么讲?”
老郑说:“是这样,我听宣传部刘主任说,吴老带来的几十本书,一本都没放下,怎么带来的又怎么带回去了。”
“啊?他还敢这么干,这不是干落吗?”
老郑笑了,说道:“就知道你会这么想,他没有干落,我的意思是说他一本都没让咱们给他推销,全都带回去了,本来还分给报社的销售任务,但是他最后不用了,带走了。”
孔思莹问道:“为什么?他不就是来推销自己的书的吗?怎么又带走了?”
老郑说道:“这要问你。”
“问我?和我有什么关系?”
老郑说:“和你的关系大了去了,你在酒桌上跟你闹了那么一出,从招待所回到宣传部后,柳辉跟他发了脾气,讲清了你的背景和情况,他就不好意思再让澜县帮着推销书了,而且,他知道你的关系后,唯恐你把这事捅到上边去,就带着书走了,反正寈州有那么多单位,他还有那么多的弟子,他的书不发愁推销。”
“是这样啊,那柳部长对我是什么态度?”
老郑说:“这个我没问,也不能问,谁都知道咱们的关系,如果别人不主动说我是不能问的。”
“嗯,也是,反正这次我算是跟柳辉撕破脸了,把她得罪了,以后有我好瞧的。”
老郑说:“倒没那么严重,但她心里肯定会系个疙瘩,你还是注意点好,在工作上别让她揪住你的小辫子,毕竟现在没人护着你了,旁的关系也不好出头替你说话。”
孔思莹说:“知道,谢谢师傅提醒。”
“好了,你继续等你爸爸的电话吧,我处理一下手头的事也该下班了。”
“好的,师傅再见。”
放下电话,孔思莹若有所思,她也没想到会闹成这样,柳辉以前对自己的确很关照,自从她竞选副部长后,她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只是那时候变化不明显,因为汪振国和侯明都在。